西贝风云:中式快餐领军者的雄心与挑战

发布时间:2025-09-28 04:15  浏览量:1

西贝这家“拿面条当主食,拿羊排当王牌”的老字号,最近又把自己送上热搜:一边在预制菜漩涡里被罗永浩吐槽得满头包,一边自家超级中央厨房正在内蒙古动土扩建。一个餐饮大佬,一手端着复热汤包,一手挥舞着烤全羊,折腾了快四十年,依旧嚷嚷着“要跟麦当劳掰手腕”。到底折腾出什么花活?跟着时间打个结,倒着看、斜着咱把这部“莜面江湖”给嚼一遍。

先抖个今年的新鲜事:2025年9月,罗永浩在直播间对着摄像头喊,“西贝的那些袋装菜到底算不算现做?”弹幕飞成烟花,吃瓜群众一边敲键盘一边追问服务员。几乎同一天,杭州一家西贝门店刚把“现点现做”小牌子塞进仓库,隔壁购物中心的绿茶餐厅和太二酸菜鱼也默默把自家“拒绝预制菜”的横幅卷成了麻花。气氛尴尬得像凉透的水煮肉片——看着红油还冒泡,夹起来却是冰凉的。

往前翻五个月,2025年4月,市场监管总局刚发完中央厨房国家标准的通告,给各路餐饮人画了一条及格线:车间得多冷、物流该多快、操作得多傻瓜,都写得一清二楚。消息一落地,许多餐饮老板不是去研究条文,而是先算账:有了这套“中央厨房说明书”,是不是再租几块地、装几排流水线,就能把牛腩、黄花鱼、土豆胡萝卜全塞进冻库,然后像打印机一样批量“打印”成一桌子菜?

西贝早在这之前就冲得贼快。2020年10月,他们在呼和浩特边上挖了193亩地,准备砸20亿造一座比自家华北、华东、华南三座旧厨房加起来还大的“超级锅灶”。官方口号嗓门宏亮:“中央厨房越大,羊肉味就越地道!”可贾国龙年轻时最爱说的是:“麦当劳能干三百国家,我凭啥不行?”要想跟那只金拱门比肩,中央厨房是一张门票,“铺天盖地”才是终点。

把镜头摇回2018年,那会儿西贝刚把第三代小型门店搬进城市综合体,三四百平的小店只剩五十来道菜,主厨的勺子还没热,就被流程卡在了“兑汤、复热、摆盘”这套“21秒出杯”的标准动作上。蛋花汤就是教科书:中央厨房先熬好一锅浓缩液,门店只要把鸡蛋、虾皮、紫菜倒进95℃热水,“滋啦”一冲,客人一转身就能端走。贾国龙打着算盘说,这一缩时,单杯能省出将近半分钟,翻台率腾齐刷刷往上蹿,利润跟着抿嘴乐。

再倒带到2011年,那年“中央厨房”正式写进文件,餐饮老板们像突然发现金矿,掀起 “集中备料”的淘金潮。同一年,西贝闷声上马了第一代中央厨房,麻辣诱惑、海底捞也拔地而起一栋又一栋食材工厂。有人问:“你们凭啥相信一栋大车间能管好舌尖安全?”韩东(麻辣诱惑老板)拍拍冷库门说,“这里四度以下,细菌跑不动。”听着像段子,却是硬指标。尽管监管规范年年加码,食安乌龙还是层出不穷:包装袋里的塑化剂敢趁零下18℃偷偷“溜达”,水产冻进雪柜依旧能藏住几粒微塑料。

时间再拉回2009年,彼时西贝刚刚在全国蹿到二十来家店,大部分还是街边一千多平的豪气大店,菜单摊开的长度堪比武侠秘籍,羊排、莜面、锅贴鱼……加起来两百多个菜名。贾国龙最喜欢的姿势,是站在门口掰着手指算账:北京那家店一年能顶老家四家铺子,利润几乎全靠它。可秀肌肉归秀肌肉,真要把北漂模式搬去上海、广州,房租一翻倍、人力一加码,新店速度就像蒙着麻袋的骆驼——走一步喘三口。

更早一些,2005年前后,购物中心像雨后蘑菇蹭蹭冒,餐饮“大单店”不合时宜。租金按坪算,面积大了钱包吃不消,人效吭哧不上去,老板们只好把后厨挤成“巴掌大”,把切配、腌制、煲汤通通挪去城郊厂房。西贝的小伙伴见状灵机一动:菜单收缩、店面缩骨、服务员减半,人均产出却蹭蹭涨。隔壁的全聚德、海底捞也被商场催着瘦身,一家家酒楼模式的巨无霸,慢慢改成能塞进电梯的平层店。

说到这儿,不得不栓一根时间绳回1988年。那年春末,贾国龙在课堂里忍不住站起来丢下一句:“女士们先生们,爷不念了。”退学闪回内蒙古临河,摆摊卖咖啡、烤羊肠、海鲜、火锅,南下深圳再折返回乡,亏了小一百万。1999年摸到北京,他把金翠宫海鲜大酒楼玩脱后,灵魂一转弯:改名“莜面美食村”,主打羊肉硬菜,结果顾客排队排到路灯底下。那一刻,他决定把麦当劳当假想敌——“别管你是薯条配鸡翅还是莜面配羊排,咱就比谁跑得快。”

可跑了二十多年,中餐想复制麦当劳的成功,却踩坑踩出花。老乡鸡、米村拌饭也尝试当“中国汉堡”,开店加速后增长依旧哑火。业内人挑着眉毛说:中餐花样太杂,一省一味,一县一偏,标准化难过天堑。海底捞靠“一锅辣汤”最接近胜利,可客单价飘在六七十元,三四线城市的工薪族摸摸口袋就掉头奔向沙县小吃。

反观萨莉亚、麦当劳,早把切菜这件事剔成“无刀化”,门店更像自动贩卖机:半成品通通冷冻,进店无脑复热,配菜傻瓜称重。贾国龙望着人家35%的原料成本发呆,转身把自己的功夫菜、快餐线砍掉,2023年年底举手坦白:“打不过就别硬撑,正餐老本行稳住先。”,道尽梦破快餐江湖的辛酸。

到了2024年秋,《中央厨房运营管理规范》正式落地,许多品牌忙着对准条目。冷链车开进商场地下,冻货直接塞进门店后厨的低温柜里。西贝的非核心菜品干脆外包:牛腩给内蒙古中敖做,黄花鱼交给三都港,烤鸡翅甩给浔味堂。蔬菜也改用速冻拼盘,开袋倒锅,十分钟就能上桌。当代中餐,越往后越像拼装乐高:块块标准化,颗颗带二维码。

小锅牛肉依旧留在自家车间熬。贾国龙知道,想真跟麦当劳掰腕子,光靠冷冻袋可不行,本命菜得握在自己手里。怎样把牛腩煮到外酥里嫩,又能在300公里外的门店迅速端给客人,这才是下一道必修题。

翻回最初的那场直播,罗永浩扯着嗓子问:“预制菜算哪门子现做?”西贝店员结巴半天:“我们……我们冲的汤也是刚烧开水的!”键盘党的怒火与冷静在屏幕里互相拉扯。一边是工业化救命,一边是“现做”情怀;一边想像麦当劳那样“铺天盖地”,一边又怕被骂“不如街边小炒新鲜”。这道火候不易掌握,稍微小火,食客嫌慢;火大一点,舆论又烤焦。西贝的路,既是赛道,也是钢丝。

不到四十年,西贝从摊头羊骨熬到超级中央厨房,炸出一锅关于标准化、冷链、成本、人情味的大杂烩。贾国龙说过,他最大的理想,就是让全国人民随时能吃到一碗热乎乎的莜面和一块喷香的烤羊排。至于这碗面是师傅手擀,还是机器压片,再或者冷冻车带着满格电一路驰骋过来——只要舌头答应,交易就算成立。可要让舌头答应,又要让钱包舒坦,还得让监管点头,这局多难,老板们心里门儿清。

时间继续往前走,中央厨房的雪柜门还会越做越大,流水线上的羊排、黄花鱼、蛋花汤还会越跑越快。谁能先把这套系统磨到极致,再把价格拍到地板,再把口味守到高分,谁就离“铺天盖地”那句话再近一寸。至于那张“拒绝预制菜”的小牌子,究竟是重回柜台,还是永远尘封,大概要看下一场直播里,罗永浩点开外卖软件时,用手指戳中的那家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