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罗PK老贾:西贝2万员工生计谁买单?
发布时间:2025-09-19 21:43 浏览量:1
罗永浩与西贝的隔空吵架,这几天俨然演变成了一部群众们喜闻乐见的“连续剧”。剧情连续反转,冲突感十足,笑点与争议齐飞,既严肃庄重又活泼生动,既包含了抵制预制菜、反对价格虚高的道德正义感,又将吵架进行的酣畅淋漓,你来我往,见招拆招,好不热闹,十分接地气,精彩程度,远超5星。
体型和外表看上去都还蛮憨厚朴实的罗永浩,被广大人民群众称为“老罗”。这昵称,就是在某个侧面表现了民意,或许从此以后,“老罗”就是他一个人的专称了。
看上去憨厚讨喜的他,发言是另外一种风格,话一出口,就颇有“谁与争锋”的气势。内外之间反差大,虽然矛盾,但是组合在一起又很和谐。他此次延续以往的风格,四两拨千斤,360度无死角逻辑严密,出手稳健,失误率控制精准。
反观西贝,公关策略不慎,失误明显,截至2025年9月中旬,其门店因“预制菜风波”导致客流量显著下降,全国多地门店周末客流下降三至四成。其中北京最大门店,9月13日中午散客等位队伍减少至37桌(上周六同期排140桌),降幅超70%;晚餐时段无需排队,上座率不足50%。
网友戏谑地封老罗为“平西王”,恭喜其网战胜绩又下一城。
我倒是蛮担心在这场看似消费者的“胜利”中,最终会不会是“老板被炮轰,员工来买单”的结局?
从短期看,对一线服务员、厨师而言,他们的收入是和翻台率、绩效奖金、销售提成紧密相关的,西贝门店客流量下滑,营业金额下降,这就意味着他们的收入可能会大幅度减少。报道显示,部分城市核心商圈门店日营业额单日损失高达300万元。
(侵删)
从长期来看,西贝如果扭转局面不利,持续受到消费者抵制,企业就要降低人力成本,可能减少员工的福利和薪资待遇,KPI考核更加严格,甚至可能要裁员。而西贝的员工据说约2万人,这2万人背后也就是2万个家庭。
有人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西贝老板贾国龙生意不做就不做了,他反正已经赚得盆满钵满。可是,西贝2万名普通员工可没有实现财富自由,可以不在乎下岗。他们中很多人,也许必须得依靠这份工作养家糊口呢。企业可以通过融资、贷款度过资金流断裂的危险,抵抗风险,普通人收入减少,就会影响房贷、车贷和日常的柴米油盐,抗风险力脆弱。还有很多年过35岁的员工,在再就业的职场上并没有优势啊。
西贝的菜量少,价格高,我十年前在北京已经领教过,这是个令我也感到生气、不满的事实。当老罗说出了包括我在内的广大消费者的心里话时,我最初也是感到很舒心很解压。但是作为民营企业,西贝的另一面也不应该被忽视。
首先,西贝是一家大型连锁餐饮企业,向国家缴纳了可观的税收,对社会有贡献。
它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从数量上超过很多家央企、国企。吴晓波在《历代经济变革得失》一书中指出,中国的民营企业生存空间并不宽松,但是却提供了了全国80%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和机会。
现在西贝积极公关,维护自身形象,发布了道歉信,承诺“改”,将建设透明厨房,改良菜品烹制方法,降低价格,不仅是拯救企业危机,挽回“面子”,也是在为千万个员工的家庭寻求稳定。
企业危机,在“危险”中往往蕴含“机会”。如果西贝借此机会以壮士断腕的决心,真诚地向消费者告知经营成本,注明预制菜和现场炒制菜,确实将消费者的健康和体验感受放于首位,反而可能重新赢得尊重与信任,并非会走向一蹶不振。
网友也应该从网络狂欢中稍微抽离,走出“非黑即白”的对立评判标准中,理智地开展监督,促进民营企业健康发展,既为“我是不是吃健康了吃高兴了吃优惠了”争取权益,也要考量到企业是不是提供了就业岗位,为经济发展贡献了力量。
毕竟企业垮了,倒闭了,不是老板一个人倒霉了这么“快意恩仇”,而是会涉及千万家庭的幸福,由此产生的损失总量不可小觑。
社会,消费者和企业多方共赢的局面,才是一个财富活跃的环境该有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