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天预防心脏疾病,张文宏提醒:宁可歇着,这5件事不要做!
发布时间:2025-08-05 15:10 浏览量:1
每年一到七八月,天气就像开了挂,热得让人头皮发麻。可就在这样的大热天里,某些人偏偏不信邪,跑去晨练、晒太阳、吃火锅,仿佛高温是用来挑战的。
结果呢?中暑、晕厥、心梗的新闻没断过。
张文宏医生在采访中说了一句耐人寻味的话:“宁可歇着,这5件事不要做。”
为什么“歇着”反而成了健康的主动选择?高温和心脏,究竟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恩怨”?这不是老生常谈,这是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拉锯战。
热浪中的心脏,就像一台超频运转的发动机。
问题是,大多数人连“引擎过热”的信号都没明白,就已经摊在地上了。
气温一高,为什么心脏最先受伤?这事儿可真不只是“热得难受”这么简单。
人体在高温下会通过出汗降温,但大量出汗会导致电解质紊乱,尤其是钾、钠丢失,这对于心脏这种“精密仪器”来说,无疑是警报拉响。
同时,血管在高温中扩张,血压会下降,心脏为了维持供血,被迫加速跳动,像是被迫加班的打工人,累出问题也不稀奇。
你有没有注意过,很多突发心肌梗死的案例,发生时并不是在冬天,而是夏天?尤其是气温超过35℃的日子,急诊科的心内科病人反而会增加。
背后的逻辑其实不难理解:高温脱水,导致血液黏稠度升高,加上体位突然变化或剧烈运动,血栓就像“堵车”的卡车一样,一旦卡在血管关键处,心肌就没了供血来源。
那问题来了,高温天到底该怎么保护心脏?张文宏医生提醒的“5件事不要做”,其实正是避免这些危机的关键。
不要在高温时段剧烈运动。
很多人觉得早上六七点天还没那么热,是锻炼的好时机。但现在的城市热岛效应让早晨的气温也居高不下,空气湿度大,排汗不畅,反而增加心脏负担。
尤其是有高血压或冠心病的人,晨练容易诱发心律不齐。
不要暴晒后立刻冲冷水澡。
听起来很解暑,但这是心血管的大忌。高温状态下皮肤血管扩张,突然用冷水刺激,血管骤然收缩,会导致血压波动甚至诱发心绞痛。
这就像是高温中猛踩刹车,心脏很可能“刹不住”。
第三,不要忽视饮水。
很多人到了下午才想起来“今天水喝少了”,这时候再补水已经晚了。建议小口多次、分时段摄入水分,尤其是含有少量盐分的饮品更适合在高温天补充。
脱水引起的低血容量,是心脏猝死的一个重要诱因。
第四,不要熬夜。高温本身已经让身体处于“应激状态”,如果再叠加睡眠不足,交感神经始终处于兴奋状态,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心脏像是连夜加班,迟早出问题。
而夏季昼长夜短,很多人睡得更晚,反而忽略了心脏恢复的黄金时间。
第五,不要情绪大起大落。
别小看情绪波动对心脏的影响。高温会让人烦躁,情绪本就容易失控,而情绪激动时释放的肾上腺素会让心跳加快,血压飙升,诱发心肌缺血甚至猝死。
夏天吵架,是对心脏最直接的“暴力”。
说到底,高温不是直接伤人,而是在悄悄放大我们身体的每一个“隐患”。
尤其是心血管系统,本就承担着高负荷任务,一旦再加上温度、湿度、情绪、作息等变量,哪怕是一点小诱因,也可能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那是不是说,夏天就该当个“空调沙发土豆”,啥也不干?其实不是。
重点在于:选择合适的时间、地点、方式来维持健康节奏。
运动可以选择清晨五点前或晚上八点后,室内通风、有风扇或空调辅助的环境更合适。
运动强度以轻度有氧为主,如散步、八段锦等,不要挑战极限。
饮食方面,夏季容易出现胃口不好,但也不能不吃。
建议选择低脂清淡、高钾高镁的食物,如绿叶蔬菜、豆制品、香蕉、南瓜等,这些对稳定心率、调节血压都有帮助。
还可以借助一些科技手段,比如穿戴式心率监测设备,能在你活动时提醒心率异常,尤其适合心血管病高风险人群。
每年一次的心电图和血脂检查,也不要忘了。
而最容易被忽略的,是心理层面的调节。夏季高温让人烦躁是自然反应,但可以通过冥想、深呼吸、泡脚等方式缓解压力,减少对心脏的不良刺激。
把心情调顺了,身体也就顺了。
别忘了,心脏是情绪的镜子,也是身体健康的“总开关”。
它承受的不只是血液,还有我们生活方式的“后果”。
每年夏天,医院里总会出现“看起来没什么病”的人突然倒下。
有人是在健身房里跑步跑了一半,有人是在办公室里口渴没喝水,有人是因为一顿火锅配大蒜酱吃得太猛……他们都有一个共通点:没把高温当回事。
想一想你身边是不是也有人,夏天仍坚持午后外出暴晒、睡前看剧到凌晨、三餐不规律、饮水全靠“口渴提醒”?这些看似无害的“小习惯”,可能正是心脏出问题的“前奏”。
如果你经常在高温天感到胸闷、心悸、头晕,千万别忽视,这可能是心脏供血不足的信号。
及时就医检查,比事后补救更有价值。
张文宏医生的提醒,不是让你“什么都别做”,而是提醒大家在高温季节,身体就像高压锅,别再往里面加火。
聪明的养生方式,是在适当的时候“歇着”,而不是硬撑。
对了,你今天喝水了吗?是不是该关掉手机,休息一下了?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3》指出,心血管疾病患者人数已超过3.3亿,其中夏季急性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呈上升趋势。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对此,您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