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宏再次提醒:三伏天里超过36℃,心脏病患者午间尽量少外出!

发布时间:2025-07-29 19:09  浏览量:1

别以为心脏病只是冬天的“老朋友”,夏天它照样能“翻脸不认人”。尤其是三伏天,温度动不动就往36℃以上飙,热得让人喘不过气。

这时候,心脏病患者如果还硬着头皮出门,真的不是“勇士”,而是拿命在赌。张文宏医生的这番提醒,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有血有泪的实战经验在背后撑腰。

你以为热只是晒晒太阳、出出汗这么简单?那你可能低估了高温对心脏的“狙击能力”。

先说个事儿让你细思极恐。2023年南京,盛夏午后一位六旬大爷在回家路上突感胸闷,随后倒地,送医抢救无效。

医生说:“天气太热,血管扩张,血压一跌,心脏就供不上血了。”这不是个案,而是高温下心血管事件激增的缩影

根据《中国循环杂志》2022年的研究,高温天气下心源性猝死的风险上升约17%,尤其是在摄氏35℃以上时。这不是数据吓人,而是现实太冷酷。

高温会导致人体大量出汗,水电解质失衡,血液浓缩、心率加快,容易诱发心绞痛、心律失常,甚至急性心肌梗死。

特别是老年人、基础病患者、服用利尿剂的人,他们的身体调节功能本就弱,遇上高温更是雪上加霜。你若以为“多喝点水就行”,那真是小看了高温的“心机”。

我有个老病人李叔,今年68岁,患有高血压和慢性心力衰竭,平日吃着氯噻嗪类利尿剂和硝苯地平类钙通道阻滞剂维持病情。那天正值三伏的最热一周,中午12点多他因为忘了买降压药,硬撑着出了门。

不到500米的路,半路他突然觉得头晕、胸闷,走到药店门口就晕倒了,被送到医院时已经出现室性心律失常,血压掉到70/50mmHg。抢救了近两小时才转危为安。

他后来问我:“医生,我平时走这段路都没事,咋就这次差点没回来了?”我咽了口气说:“热天不是你以前的身体能应对的,尤其你吃的药会加重脱水,出门本身就是冒险。”

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真实案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三伏天的中午,不是普通的热,是“煮人”的热,心脏病人真抗不住。

很多人不理解,早晚能出门,为什么中午就不行?这可不是“迷信”,而是有理有据。

中午11点到下午3点,是一天中气温最高、紫外线最强的时段,这时候地面温度往往比气温高出6-10℃。如果气温是36℃,地面温度可能已经超过42℃。

在这样高温的环境下:

人体会优先把血液输送到皮肤散热,导致内脏供血减少,心脏压力骤增

心率加快、血压波动,可能诱发心律不齐、心绞痛,甚至猝死

汗液大量流失,体内钾钠离子紊乱,容易诱发心脏电活动异常。

这一切,构成了“致命的中午三小时”。

所以张文宏才会反复提醒,心脏病患者中午别出门,不是矫情,是保命。尤其是高龄老人、慢性病患者,更要当回事。

很多人以为只要不剧烈运动,出门买个菜、晒个衣服、溜个弯没啥问题。其实这些“小动作”,在高温天对心脏病患者来说,都可能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比如:

喝冰水——瞬间刺激胃肠,引发迷走神经反射,导致心率骤降;

淋冷水澡——血管突然收缩,增加心脏负担;

空腹出门——低血糖状态下血压更容易波动,心率不稳;

不停流汗却不补钾——钾离子缺乏会导致心律失常,严重者可致心跳骤停。

很多人不是死在“病情”,而是死在“轻视”上。

如果真的有事非出门不可,那至少做些准备,避免让自己暴露在“杀心”的高温下。

第一,选择早晚时段出门,避开中午高温。

第二,提前补水,但不要狂喝冰水,更不能空腹出门。

第三,随身带好应急药物,比如速效救心丸、硝酸甘油等。

第四,佩戴遮阳帽、墨镜,穿透气衣物,避免阳光直射。

第五,事后注意补充电解质,可以适量饮用含钾低钠的饮料。

有心力衰竭或严重冠心病的患者,三伏天最好居家静养,开空调保持室内温度在26℃左右,不要追求“自然排汗去湿气”这种“民间偏方”。

很多人说三伏天“热得骨头疼”,其实真正危险的是热到你的血管里。高温下,血管会先扩张(容易低血压),再反应性收缩(血压猛升),这就是为什么老年人一会儿头晕一会儿头痛。

这种血管的“过山车”反应,心脏最受不了。

三伏天的湿度通常也高,这会降低汗液蒸发效率,导致散热变慢,体温升高更快。一旦核心体温超过40℃,就可能引发热射病,死亡率高达50%以上。

别说“我年轻我扛得住”,心脏这东西,出事从来不是“预告片”,而是“正片突袭”。

很多老人或慢病患者都有个误区:“我还能走、还能干活,怎么就不能出门?”但别忘了,心血管病最怕的就是“无声”。它可能在你最平静的时候发作,连反应的时间都不给你。

听张文宏医生的话,三伏天36℃往上的时候,心脏病患者中午别出门。

你的一次“硬撑”,可能就是家人的一场“告别”。

你怎么看张文宏医生的这番提醒?你觉得自己或家里人会听进去吗?欢迎评论区聊聊你对三伏天如何防心脏病的看法。

参考文献:
[1]李志刚,王辉,刘倩,等.高温天气与心血管疾病急诊就诊关系的流行病学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23,44(4):567-572.
[2]王丽,张建新,刘芳,等.夏季高温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影响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22,42(6):491-495.
[3]张文宏.心血管病患者夏季高温防护建议[报纸文章].人民日报健康时报,2024年7月22日第6版.

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