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前朝旧臣造反,自立为帝,到底是不忠不义?还是天命所归?

发布时间:2025-07-06 23:18  浏览量:1

每一代王朝的末日,都是百姓的地狱。昏君奸臣把控朝堂,地方豪强兼并土地,百姓水深火热,流离失所,吃草根树皮,甚至易子而食,最终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想要活下去,就只能推翻这腐朽黑暗的王朝,就要拿起武器去战斗,组建新的王朝,换来新生。

问题就在这儿:百姓在饿死的边缘挣扎,又哪来的兵器?哪来的粮草?没有这些,百姓一旦起义,最终的结果,要么饿死,要么被朝廷剿灭,根本没有胜算。

要起兵造反,就得先找到兵器和粮草,在短期内拥有大量的物资,才能有底气和朝廷抗衡。换句话说,谁有粮草,谁就是当之无愧的义军首领。

在王朝末年,百姓的土地都跑到贵族手里了,贵族手里有无数的土地,有无数佃农,有无数的资源,他们随便就能拉起一支庞大的军队,也只有他们,具备和朝廷抗衡的实力。

历朝历代以来,除了刘邦和朱元璋之外,能推翻前朝的,都是贵族。曹丕、司马炎、刘裕、杨坚、李渊、赵匡胤等,都是如此。

作为前朝的臣子,却推翻自己的皇帝,自立为帝,从皇帝的立场来说,这些人是不忠不义的。

在他们这些皇帝的认知里,即使皇帝再不对,那也是皇帝,臣子只能规劝,不能造反。

却从没想过,如果规劝不了会怎么样!

皇帝昏庸,如果不被取代,换来的就是整个民族的陪葬。

但是,家天下的皇帝往往不考虑这些,自家的江山没了,民族还在不在,似乎与他们没关系了。臣子造反,那就是乱臣贼子。

可是站在百姓的立场上来说,他们愿意为王朝陪葬吗?肯定不愿意。

当初,百姓拥护王朝制度,是为了更好的在这个万物共生的自然界立足,拥护皇帝的统治,是为了在更好的管理下,能够更好的生活。

也正因为这样,百姓愿意纳税供养着皇帝,让他拿着这些民脂民膏去招募有本事的人一起管理国家,让大家的生活更好。

可是,遇到昏庸的皇帝,一切就变味了。他们只知道享乐,不理民生疾苦,美好的制度在昏君的胡作非为下,很快就不复存在,百姓拥护皇帝的目的就没有了,那么为什么不能推翻这个王朝?

国家的出现,是为了更好的为百姓服务,既然不能服务,反而残害百姓,那么这个封建政权就没了存在的必要,推翻它,合情合理。

所以,贵族们起兵推翻旧朝,建立新朝,组成新的秩序,维护百姓太平,就是应该的,没有不忠不义的说法。

他们为前朝皇帝效忠,说是食君之禄,忠君之忧,可事实上,所谓的君禄是民脂民膏,不管是皇帝还是官,都是来自百姓的供养,皇帝是百姓治理天下的代表人,不忠于百姓的皇帝,要他何用?

这样的昏君,臣子们不忠于他合情合理,臣子拿的是民脂民膏,皇帝只是代替百姓发放,理应为百姓办事。也只有这些臣子具备这个能力。在乱世,如果臣子们不勇敢的站出来为民请命,重开新天,仅凭着百姓独自拼杀想要推翻旧朝,那是痴人说梦。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所以,那些作为贵族的前朝臣子,在乱世建立新朝并没有错。为官者,忠于皇帝是小义,忠于百姓才是真正的民族大义,说到底,这个天下是百姓的天下,而非一家一姓的天下。

所以我一直觉得,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骂死王朗的那段辩论,其实诸葛亮是错的。

诸葛亮骂王朗是不忠不义,说他世受君禄,不思报国,是无耻之徒。可是这所谓的君禄最终来自于百姓,臣子拿的俸禄是百姓的民脂民膏,皇帝只是代替百姓发给臣子而已。如果不是百姓耕种纳税,你让皇帝拿出一点俸禄来看看?

这个时候的汉朝,对百姓压榨到了极致,百姓巴不得汉朝灭亡,所以黄巾起义才能在短短两个月就发展到百万之众,席卷大汉八州之地。他们宁愿死,也要拉着汉朝陪葬。

这样的汉朝有什么存在的意义?王朗顺应民意,支持为百姓组建新的秩序有什么错?只有新的秩序,取代不可救药的汉朝,才能为百姓提供安定的生活。

诸葛亮也知道这一点,可他的思始终被刘备的知遇之恩占据着,一心想着恢复刘家的皇位,从没想过恢复汉朝不是百姓想要的,这才被王朗用天下大势逼的破防,开始破口大骂。

只有这样把水搅混,先声夺人,才能防止士气低落。诸葛亮从小成长在乡野,对于骂街的行为肯定很拿手。王朗和他不一样,从小在世家长大,教育他的都是名师大儒,讲究文雅,世家的教养也不允许他破口大骂,所以,王朗输给了诸葛亮,输在道德的约束上,而不是在道理上输给了诸葛亮。

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是皇帝忠臣的典范,却唯独没人说他是英雄,为什么?因为他的忠心太过侠义,为了报答刘备对他的知遇之恩,为了刘家的皇位,他明知做不到一统天下,却仍然义无反顾的掀起战争,将无数的百姓拖入战争的泥潭,死伤无数。也延缓了曹魏统一的步伐,大量消耗了中原的底蕴,为司马家带来机会,间接引起后世的五胡乱华,成了汉人的灭顶之灾。

诸葛亮对刘备的气节固然让人敬佩,但他的所作所为对百姓而言,有害无益,是百姓的磨难,又怎么会称之为英雄?他虽然才华横溢,在格局上,与那些真正的英雄人物终究无法相提并论。

事实上,王朗说的是对的,一个王朝腐败,导致民不聊生,不能为百姓谋福祉,就应该让有能力的人取代,这是大势所趋。毕竟,皇帝是百姓治理天下的代表,做不到治理天下,还要这个皇帝做什么?

臣子们拿的所谓的俸禄,也不过是百姓上交给君王,再让君王交给臣子们的工资,就是为了让他们辅助皇帝治理天下。皇帝无能,臣子们取代,合情合理。毕竟,臣子不欠皇帝任何东西,他们要忠的也不是皇帝,而是百姓。这才是真正的忠臣,真正的英雄。就像明朝的于谦,于少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