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神话的传奇:龙居然是瑞兽“麒麟”的爷爷
发布时间:2025-05-22 15:25 浏览量:1
中华民族把自己比喻为龙的传人,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凭空想象出来的龙,居然有血脉传承的孙子——“麒麟”。
据说,世界上根本没有龙这种动物,完全是古人 想象而来。龙的模样大致描述为:脑袋像骆驼,角儿像鹿儿,眼睛像兔子,耳朵像牛儿,脖子像长蛇,肚子像蛤蜊,鳞片像鲤鱼,爪子像鹰爪,脚掌像虎掌。是九种动物的大杂烩。龙作为长期流行的民间崇拜,是一种文化的凝聚和积淀。
我国新石器时代的考古学文化中,距今7000~5500年的仰韶文化已开始出现原始的龙纹,如鱼龙、蛇龙、猪龙、鳄龙等。这些早期龙形文化遗存的产生,是人类对自然神秘莫测的恐惧和敬畏。由于龙的形态怪异、兼具九种动物灵性的特点,古人又赋予龙能够变化多端,既能飞天遁地,又能潜入深海,既能吞云吐雾,又会呼风唤雨,以至于演变为,象征至高无上的皇权。龙文化的源远流长,是中国文化的突出符号。龙的形象深入到了社会的各个角落,龙的影响波及了文化的各个层面,多彩多姿。建筑物的雕龙画栋、元宵节舞龙灯,二月二龙抬头吃龙须面、端午节龙舟赛,龙装饰、龙图画、龙书法等等, 无不展示出 中国龙的威严和力量。
而神话中“麒麟”是龙族后裔,传说麒麟是姬氏(周天子脉)的祖神,源自黄帝祖神应龙,是应龙血脉的主要分支之一,《淮南子·地形训》记载应龙生建马,建马生麒麟,确立了麒麟作为龙族第三代血亲的身份。麒麟和龙在中国神话体系中既有地位演变又存在复杂关联,二者既是神话谱系中的祖孙关系,又管辖着不同的领域。其实,麒麟是按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复合构思所产生、创造的动物。古书上说,麒麟长着狮子的头、鹿的角、老虎的眼睛、麋鹿的身体、龙的鳞片,还有牛的尾巴。身有五彩,高约4米左右,跟龙还是挺像的。
在上古传说中,麒麟与龙、凤、龟并称为四灵兽,各自代表着不同的吉祥寓意。龙象征着鳞虫之长,代表着皇权、力量和威严,而麒麟则象征着走兽之长,性情温和,代表着仁爱和祥瑞。而且,麒麟形象从明清时呈现出“龙形化”和“威严貌”,动静有仪的麒麟成为古代灵兽之首,也因此,麒麟和龙一样,成为华夏文明的精神图腾。有诗云:“麒麟踏祥云,人间百难消”。
明朝永乐十二年的时候,郑和下西洋,他的随从杨敏带了一只来自孟加拉的“矮颈长颈鹿”回来。这只长颈鹿刚一到北京城,轰动全城。人们竟发现这种动物与传说中的麒麟极为相似,无形中增加了对神话传说的可信度。又在长期的渲染中,赋予了一些神秘的色彩和离寄的故事,比如“麒麟送子”、“麒麟吐书”等等,更深刻的展示了麒麟是亲民的瑞兽
中国的风水学认为麒麟就像万金油,镇宅,化煞等等各方面都可以使用,还可以旺事业,挡晦气。在中国传统民俗礼仪中,“麒麟”被制成各种饰物和摆件,极大地丰富了祈福和佑安的文化内涵。
太有趣了,古老的神话,虚构出龙的形象,又凭空造出“麒麟”这一种动物,而且龙又与“麒麟”扯上袓孙关系,曾加了古老神话的趣味和魅力,丰富了内在的关联。从龙的图腾再到“四不像”的麒麟出现,不得不佩服古人的奇思异想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