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就肾衰竭!医生劝告:糖尿病患者若常出现6个不适,立即就医
发布时间:2025-09-12 16:37 浏览量:3
糖尿病和肾衰竭之间的关系远比很多人想象中的要紧密。一旦血糖控制不当,肾脏就成了最先“扛不住”的器官之一。
短短一两周内,从轻微不适发展到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病例并不罕见。尤其是二型糖尿病患者,如果忽视一些看似“没什么大不了”的身体信号,后果可以非常严重。
乏力、恶心、浮肿、泡沫尿、食欲减退、血压升高,这些不适若反复出现,别等它们“自己好”,及时就医是唯一安全的选择。
很多人一听糖尿病,第一反应就是“不能吃糖”。但真正的问题不是糖,是高血糖长期对血管和器官的破坏。肾脏负责过滤血液中的废物,一旦血糖持续过高,肾小球压力就会增大,滤过功能受损,从“糖尿病肾病”发展到“肾衰竭”,不是遥不可及的事。
根据《中华内科杂志》过去五年的统计数据,糖尿病患者中约有30%最终会发展为糖尿病肾病。这个比例背后,是无数“以为只是累”的误判,是“以为是感冒”的耽搁。
一个50多岁的糖尿病男性患者,长期血糖控制不佳,最近饭量变小、腿有点肿、尿里泡沫多,以为是换季没休息好。结果一周后突发意识模糊,被送到急诊,检查发现肾功能几乎完全丧失,肌酐飙升,只能紧急透析。
这不是个例。作为医生,见过太多“以为不严重”的病人,最后躺在病床上后悔莫及。糖尿病性肾病的早期几乎没有特别严重的症状,但一旦进入中后期,恶化速度会非常快。
糖尿病患者如果开始频繁出现以下6种表现,不能等、不能拖,不是“再观察一下”的时候:
第一是尿液变化,尤其是泡沫多到冲不干净,或夜尿突然增多。说明肾小球正在漏出蛋白。
第二是四肢浮肿,特别是早上起床脚踝肿,晚上小腿胀,表示肾脏排水功能出了问题。
第三是乏力和嗜睡,不是单纯的累,而是肾功能下降导致毒素积累,影响神经系统。
第四是胃口变差、恶心想吐,很多人以为是肠胃炎,其实是血尿素氮升高在作祟。
第五是血压波动大,原本正常,突然开始高压飙升,吃降压药也压不住,可能是肾素系统异常。
第六是皮肤发痒或灰暗,由于体内代谢废物无法排出,毒素堆积,皮肤开始“报警”。
这些症状任意一个出现都不能小看,如果两种以上同时出现,尤其是在短期内反复,就要高度怀疑肾脏已经出问题了。
糖尿病本身的可怕之处就在于它“无声无息”。很多人从确诊开始就带着“慢性病”的心态,觉得靠吃药就能控制,结果血糖上下波动,肾脏不断受损,却完全没有察觉。
更糟的是,很多糖尿病患者对“尿常规”检查不上心。血糖查得勤快,肾功能却年年忽略。等到肌酐升高、尿蛋白明显,已经是肾脏功能受损超过50%以上了。
而且糖尿病的微血管病变,是一种非常“隐匿”的过程。在肾小球毛细血管受损之前,身体不给明显提示。很多人一边喝着含糖饮料,一边“感觉良好”,身体却已经在偷偷“透支”。
肾功能不会在一天两天内坏掉,但能在短短一周内“崩盘”。关键在于前期的损伤早就埋下了伏笔。一旦引发感染、脱水、药物刺激等诱因,就像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比如一名糖尿病女性,夏天贪凉喝了几杯冰饮,腹泻脱水,血压下降,肾脏灌注减少,几天后就进了ICU。检查发现,原本就有糖尿病肾病,只是她自己从未查过。外因一刺激,肾就直接“罢工”。
这也是为什么医生总是强调,“糖尿病不是控制住血糖就完了”。血糖、血压、血脂、尿蛋白、肌酐、眼底,这些指标缺一不可。
很多糖尿病患者喜欢“听别人说”:这个偏方好、那个保健品灵、某种食物降糖。不少人甚至长期服用非正规降糖药,以为药效猛就是好。
结果肝肾负担加重,反倒提前进入肾衰竭阶段。
还有人为了“吃得健康”,主食吃得极少,大量摄入高蛋白食物,比如牛肉、蛋白粉、豆制品。蛋白质代谢的废物需要肾脏排出,如果肾功能已经下降,这种“补法”就是火上浇油。
真正科学的饮食控制,是在营养师指导下,根据肾功能阶段、血糖水平、体重状态综合评估,而不是“别人吃得好我也吃”。
糖尿病肾病一旦进入中晚期,基本无法逆转。但早期发现、控制得当,是可以延缓甚至阻止发展为肾衰竭的。
关键在于定期查尿蛋白和肾功能指标,特别是糖尿病史超过五年的人群,每三个月做一次微量白蛋白检查,每半年查一次肌酐和eGFR(估算肾小球滤过率)。
别怕麻烦,也别等到“有症状”再查。肾脏就是那种“默默无闻”的器官,一旦它开口说话,往往说明已经出大事了。
有些人总喜欢说,“我血糖高几年了也没事”,或者“我爸糖尿病十年也没肾病”。但每个人的体质、代谢、并发症风险都不同。
赌运气的结果,就是一旦出事就没得回头。肾衰竭不是靠“多喝水”能解决的,一旦进入透析阶段,生活质量会大幅下降,寿命也会因此受到影响。
所以面对身体发出的警告信号,哪怕只是轻微的浮肿或泡沫尿,都值得认真对待。比起透析的痛苦,早做检查、早做干预,是最划算的选择。
参考文献:
[1]陈伟,侯雪松,王莹,等.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与干预策略[J].中华内科杂志,2023,62(3):185-190.
[2]刘文波,李娜,马晓燕,等.我国糖尿病患者慢性肾脏病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肾脏病杂志,2024,40(2):122-127.
[3]高嵩,黄琳,胡志斌,等.糖尿病肾病患者透析前后肾功能指标动态变化研究[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22,42(10):794-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