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提醒:部分患者本轮新冠感染后,痰多且久咳不愈
发布时间:2025-05-21 13:28 浏览量:3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
一轮又一轮的新冠病毒感染潮悄然过去,不少人以为“熬过发烧就算结束”,但现实却并不如想象中轻松。
近期,全国多地医院门诊接连接诊大量“退烧后久咳不止、痰多难咳”的患者,尤其以中老年群体更为显著。医生提醒,这并非普通的“余热未退”,而是感染后的一种较为复杂的呼吸道后遗症表现。痰多、干咳、久咳不愈,可能是身体向我们发出的“信号”,需要警觉,而不是一味熬着。
这一现象并非个例,而是有着明确医学依据的群体性表现。《中华呼吸与危重症医学杂志》2024年第18期研究指出,在本轮新冠感染后,有超过28%的患者在康复后1个月内仍出现持续性咳嗽症状,其中痰液分泌异常明显增加者近45%。
这并不是病毒残留,而是呼吸系统黏膜的“迟滞恢复”,加之部分人群原有的基础慢性呼吸疾病,使得症状更为持久。
很多人习惯把咳嗽当作“小事”,可当它一拖再拖,影响睡眠、说话甚至情绪时,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此次新冠引发的“久咳”,与以往的咳嗽有不少不同。
病毒对呼吸道黏膜的破坏比我们想象中更深层。研究显示,新冠病毒不仅攻击上呼吸道,还可能损伤纤毛功能,导致痰液难以自然排出。
痰液积聚后刺激气道,反复引发咳嗽,这种“机械性咳嗽”常常在夜间加重,尤其影响老年人群的休息。
免疫系统的“过度反应”也是重要原因。部分患者在病毒清除后,体内的免疫反应没有完全关闭,持续的炎症状态导致气道敏感性增加,一点点刺激就容易引发咳嗽。这种情况在有过敏性鼻炎、哮喘病史的人群中更为常见。
基础疾病是“久咳”的隐形推手。高血压、糖尿病、慢阻肺、老年性支气管扩张等既往病史,都会降低气道恢复能力。不少中老年人在感染新冠前就有轻微咳嗽,病毒感染则如同“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让症状变得持续且顽固。
“咳痰”在中老年人中本就常见,但这次疫情之后,不少人发现咳出的痰变得粘稠、带黄,甚至带有异味,这往往令他们焦虑不安。这类痰液变化传递出重要信号。
黄痰、粘痰通常提示有细菌感染或气道炎症持续存在。有研究指出,在感染新冠病毒后,部分患者的呼吸道微生态被破坏,原本“安分守己”的细菌趁虚而入,引发继发性感染。尤其对于中老年人来说,容易发展为支气管炎、肺炎等疾病。
更有医生指出,部分患者咳痰久拖不愈背后可能隐藏慢性支气管扩张。这是一种常被误以为是“老寒咳”的疾病,典型表现就是早晨咳出大量黏稠脓痰,伴有反复的咳嗽。这类疾病在新冠后更易被激发,而患者往往因为“不发烧”而忽视就医。
不少人常说,“咳嗽又不影响吃饭,忍忍就过去了”。但医学研究表明,长期咳嗽对身体的伤害远不止于此。
持续性咳嗽会导致胸腔压力反复升高,中老年人常因此诱发肋间肌拉伤,甚至出现轻微肋骨骨折。长时间咳嗽还可能引起血压波动、心律不齐,对原本心脑血管功能就不稳定的老人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久咳影响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长期的咳嗽会造成睡眠质量下降、情绪焦虑,老年人更容易因此产生“病耻感”,不愿出门、回避社交。这种心理状态反过来又会影响免疫功能,形成一种“咳嗽—焦虑—免疫低下”的恶性循环。
在中医看来,久咳多因肺气虚弱,痰湿内生,脾肾不足。特别是在大病初愈后,体虚之人更容易“余邪未清”。这也是为什么许多老人明明退了烧、核酸转阴,却依然咳嗽不断的根本原因之一。
中医治疗讲究辨证论治。针对这种新冠后的久咳,中药多选用清肺化痰、润燥止咳、益气健脾的药物,如麻杏石甘汤、养阴清肺汤、参苓白术散等。是否适合使用这些方剂,还需在医生指导下辨证使用。
中医特别强调“以养为治”。日常生活中适当饮用川贝炖梨、蜂蜜萝卜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咳嗽。但这类方法应作为辅助调理,而非替代治疗。
感染后的咳嗽,尤其是超过两周未缓解者,一定要引起重视。医生提醒,以下几类情况,建议尽早就医检查:
咳嗽超过三周仍无缓解趋势
痰液颜色异常或伴异味、血丝
夜间咳嗽加重,影响睡眠
伴有气喘、胸闷、乏力等症状
针对这些情况,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肺部影像学检查、肺功能测试、痰液细菌培养等,明确是否存在继发感染、支气管扩张或其他基础疾病。
如确诊存在病变,需针对性用药,如阿奇霉素、头孢克洛等抗菌药物,并辅以止咳祛痰药物如氨溴索、盐酸左西替利嗪等。
在治疗的同时,生活调养同样不可忽视。适当开窗通风、保持湿润环境、减少接触过敏原,都是帮助气道恢复的重要方法。尤其老年人应避免频繁进出温差大的环境,以免诱发气道反应。
这场疫情改变了很多人对健康的认知。在过去,咳嗽可能只是“换季风寒”,但现在,它更像是一种身体发出的修复信号。
不要轻视身体的每一次“异样”,特别是在大病初愈后。每一次咳嗽、每一口痰,都可能藏着身体深层的状态。医生们呼吁,中老年人群应更加注重恢复期的身体管理,这不仅仅是对自己健康的负责,也是对家人的关爱。
我们要明白,病毒可以离开身体,但恢复需要时间。能否在恢复期保护好自己,决定了未来生活的质量。这一点,对于中老年人来说,尤为重要。
咳嗽,不是“熬一熬就过去”的事。它,是身体的语言,我们要学会倾听。
参考文献:
[1]张继范,王文霞.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持续性咳嗽的临床特点研究[J].中华呼吸与危重症医学杂志,2024,18(03):155-160.
[2]侯建国,张琳,李建军.老年人新冠感染后呼吸系统并发症分析[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24,44(08):701-705.
[3]陈雪峰,高宇,周志刚.基于中医辨证论治的“新冠后久咳”干预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24,47(05):421-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