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要辞退我,谈话时老总问负责几个部门?我:不多,也就15个吧
发布时间:2025-07-31 04:45 浏览量:1
在科技行业裁员浪潮愈演愈烈的背景下,在星辉科技奋斗了八年的陈浩却发现自己成了下一个被瞄准的对象。
他一手打造了公司的核心业务体系,培养出无数精英团队,然而在公司即将上市的关键时刻,却被创始人刘总盯上。
当周总递上一份离职协议,随口问他负责多少部门时,陈浩的回答让整个会议室鸦雀无声,空气仿佛瞬间凝固……
01
周一清晨6点半,陈浩站在自家阳台,俯瞰着远处星辉科技那座现代化的总部大楼,沉默不语。
这座38层的高楼,见证了他八年的心血。从最初租来的破旧仓库,到如今估值近80亿的行业新星,陈浩与创始人刘建豪一起,将星辉科技从一无所有打造成行业标杆。
可最近几个月,公司内部的气氛明显不对。各种隐秘的信号表明,一场针对他的暗流正在酝酿。
“又在这儿发呆?”妻子林雪端着两杯热茶走过来,递给他一杯。
陈浩接过茶,轻轻抿了一口,“总觉得今天会出大事。”
“又是刘建豪那边搞什么幺蛾子?”林雪皱眉,她对丈夫公司里的明争暗斗早已见怪不怪。
“公司要上市了,各方势力都在重新布局。”陈浩淡淡地说,“我这个元老,怕是成了某些人的眼中钉。”
林雪靠在他肩头,“要不你干脆辞职得了?这些年你攒下的钱,够咱们一家舒舒服服过日子了。”
陈浩摇摇头,“不是钱的事儿。星辉科技能有今天,我付出了半条命。如果刘建豪以为能轻易把我踢出去,他可就想错了。”
早餐桌上,陈浩一边刷着行业资讯,一边回复微信。女儿小月在对面吃着面包,突然抬头问:“爸,今晚你能来看我的舞蹈表演吗?”
陈浩放下手机,揉了揉女儿的头发,“当然,爸爸肯定去。不管公司里出啥事儿,绝不会错过我家小公主的表演。”
出门前,陈浩特意换上了一套深灰色定制西装,搭配一条藏蓝色领带。如果今天真要和刘建豪摊牌,他得确保自己足够从容且有气场。
从更衣室出来,他看到妻子倚在门边,眼神里带着担忧。
“是准备硬刚,还是体面离开?”林雪轻声问。
陈浩吻了吻她的额头,“都不是。我要让所有人知道,星辉科技缺不了我。”
开车去公司的路上,技术总监老徐打来电话。
“陈总,今天来公司吗?”老徐的声音有点紧张。
“当然,咋了?”陈浩问。
“上午十点,周总突然召集高管开会,说是讨论公司架构调整的事儿。但奇怪的是,没通知你。”
陈浩握着方向盘的手紧了紧,“十点?在哪儿开?”
“五楼大会议室。”
“行,我知道了,谢了老徐。”
“陈总,”老徐顿了顿,“公司里最近有些传言……关于你的。”
“我猜到了,”陈浩语气平静,“别慌,我有分寸。”
挂了电话,陈浩没直接去公司,而是在附近一家咖啡馆停下。他找了个安静的角落,打开笔记本电脑,开始整理最近的资料。
两个月前,公司突然空降了一位叫赵凯的“战略规划总监”,职责和陈浩高度重叠。
更可疑的是,他负责的一些核心项目逐渐被转给赵凯;一些重要会议,他不再被邀请;甚至连他的几个心腹下属,也被调到其他部门。
这些迹象都指向一个结论:刘建豪想架空他,把他挤出去。
但刘建豪显然低估了他。陈浩在星辉科技这八年,不仅建起了庞大的业务体系,还培养了一群忠诚的团队和合作伙伴。
更关键的是,他掌握着公司核心业务的命脉。如果他突然离开,公司至少一半业务会陷入瘫痪。
这就是他的底牌。
陈浩打开一个加密文件夹,里面是他整理的资料:公司各部门的实际运作架构、核心业务流程、关键客户关系、项目进度,以及管理层的忠诚度和能力评估。
这些资料足以证明,他在公司不是可有可无,而是不可替代的支柱。如果刘建豪想动他,就得付出惨重代价。
陈浩看了看表,9:35,差不多该去公司了。
02
星辉科技大厦的前台小张看到陈浩,明显一愣,但还是笑着打招呼。
“陈总,早啊!”
“早,小张。”陈浩微微一笑,“咋这么惊讶?”
小张尴尬地笑笑,“没……就是没想到您来得这么早。”
陈浩点点头,没多问。他猜,前台可能已经接到某些“指示”,以为他今天不会来。
电梯里,陈浩遇到几个同事。看到他,有人惊讶,有人尴尬,还有人低头假装刷手机。显然,关于他的传言已经在公司传开了。
到了办公室,助理小王敲门进来,表情有些慌张。
“陈总,您来了……”小王声音有点抖。
“咋了?看你这表情,跟见鬼似的。”陈浩笑着问。
小王咬咬牙,“陈总,今天十点周总召集高管会议,但……没通知您。”
“我知道,”陈浩淡定地说,“老徐跟我说了。”
“还有,”小王压低声音,“HR的小刘说,法务部昨晚加班弄了一份高管离职协议,好像是冲着您的。”
陈浩点点头,“看来周总挺急啊。”
“陈总,您……不会真被裁了吧?”小王急了。
陈浩拍拍她肩膀,“别慌,事情没那么简单。对了,把我最近负责的所有项目资料整理一下,尤其是那些只有我知道细节的项目。”
“好的,我马上去!”小王转身要走,又停下,“陈总,不管咋样,我们都挺您。市场部的同事说了,要是真裁您,他们就集体辞职。”
陈浩笑了,“谢大家支持,但别冲动。职场就是战场,得学会保护自己。告诉大家,安心干活,一切有我。”
陈浩把笔记本上的文件拷到U盘,塞进西装内兜。9:50,他整理了一下领带,走向五楼大会议室。
路上,他遇到财务总监老李。老李看到陈浩,明显一惊。
“陈总,你今天来了?”老李语气里透着意外。
“咋了?我不该来?”陈浩反问。
老李尴尬地笑笑,“没……就是……”
“就是周总开了个高管会,没叫我,对吧?”陈浩盯着老李的眼睛。
老李避开目光,“这个……我也是刚知道,可能是周总的助理忘了通知你。”
“是吗?”陈浩不置可否,“走吧,一起去开会,看看周总有啥新计划。”
老李无话可说,只好点点头。
两人走进大会议室,高管们基本到齐。刘建豪坐在主位,低头看文件。新来的赵凯坐在他右手边,那原本是陈浩的位置。
陈浩和老李进门时,所有人都愣了。刘建豪抬头看到陈浩,脸色微变,但很快恢复正常。
“陈总,你也来了。”刘建豪语气有点僵。
“当然,”陈浩笑着说,“我好歹是公司副总,开高管会我不得来?”
陈浩走到会议桌前,发现自己的座位被赵凯占了。他没吭声,随手找了个空位坐下。会议室的气氛瞬间变得剑拔弩张。
刘建豪清清嗓子,“人都齐了,开始吧。”
03
会议开始,刘建豪先讲了公司近期的业绩和市场情况,然后话锋一转,提到组织架构调整。
“公司规模越来越大,业务也更复杂,我们需要更高效的管理架构。”刘建豪扫视众人,“所以,我们决定来一次大调整,适应未来的发展。”
陈浩注意到,刘建豪说这话时,刻意没看他。
“具体来说,”刘建豪继续,“我们要把现有部门整合优化,一些职能重叠的部门会合并,部分管理岗位可能调整或取消。”
会议室的气氛更沉重了。谁都明白,这意味着有人要被裁或降职。
“这次调整由赵凯负责执行。”刘建豪指了指赵凯,“他已经准备了详细方案,下面让他给大家讲讲。”
赵凯站起身,打开PPT。陈浩瞥了一眼,标题是“星辉科技组织架构优化方案(草案)”,右下角的修改日期是一个月前。显然,这方案筹划已久,而他这个副总却被蒙在鼓里。
赵凯的方案很简单:将公司现有14个部门整合为7个,每个部门设一名总监,直接向CEO汇报。陈浩的副总职位将被取消,改为“运营总监”,负责日常运营,但核心决策权归CEO办公室。
讲完后,刘建豪问:“大家对方案有啥想法?”
会议室安静得掉根针都能听见。所有人都在偷瞄陈浩的反应。陈浩面无表情,静静地坐着。
技术总监老徐先开口:“我有个问题,这么大调整,会不会影响正在进行的项目?尤其是核心客户项目。”
赵凯赶紧回答:“我们考虑过这个问题,调整会分阶段进行,尽量不影响业务。”
接着,其他高管也提了些问题,赵凯一一回应。但陈浩听得出,他的回答大多是空话,缺乏实际操作依据。这位“战略规划总监”对公司运作显然不熟。
最后,刘建豪看向陈浩,“陈总,你有啥看法?”
所有目光聚焦到陈浩身上。他缓缓站起,环视众人,然后看向刘建豪。
“周总,我想先确认一下,这方案是开放讨论,还是已经拍板了?”
刘建豪有点尴尬,“当然是讨论,大家的意见我们都听。”
“好,”陈浩点头,“那我直说了,这方案问题太多,基本行不通。”
赵凯脸色一变,“陈总,这话是不是太武断了?”
“不,我有理由。”陈浩语气平静,“首先,这方案完全忽略了公司现有的业务模式和客户网络。其次,大刀阔斧的调整肯定会导致内部混乱,效率下滑。最关键的是,这方案明显是闭门造车,脱离公司实际。”
接着,陈浩条理清晰地指出方案的漏洞,从业务流程到客户关系,从团队协作到人员配置,几乎每个环节都被他批得体无完肤。赵凯想反驳,但在陈浩扎实的经验和对业务的熟悉面前,他的理论显得苍白。
会议室气氛紧张得像要炸开。刘建豪看了看陈浩,又看了看赵凯,决定缓和局面。
“陈总说得有道理,这方案可能还得再改。不过,组织调整是大趋势,我们需要更精简的团队。今天就先到这儿,大家回去再想想,下次再细聊。陈总,你留一下,我有话跟你单独说。”
其他高管陆续离开,只剩陈浩和刘建豪。刘建豪示意他去自己办公室。
04
刘建豪的办公室在38楼,宽敞明亮,落地窗外是城市天际线。阳光洒在实木地板上,气氛却有些压抑。
刘建豪坐在大办公桌后,示意陈浩坐下。桌上放着一份文件,看起来像合同。
“陈浩,咱们搭档八年了,”刘建豪开口,语气带着点感慨,“从那个破仓库到这栋大楼,咱们一起吃了多少苦。”
陈浩点点头,没说话,等着他继续。
“你对公司的贡献,我比谁都清楚。”刘建豪说,“但公司要上市了,我们得有个更专业的管理团队和清晰的架构。”
“所以,你要裁我?”陈浩直视他,点破意图。
刘建豪有点尴尬,但很快稳住,“不是裁,是调整。上市在即,投资方希望管理层更精简,职责更明确。”
“投资方的意思?”陈浩问。
“不全是,”刘建豪摇头,“但他们确实提了建议,比如优化高管团队,明确职责。”
陈浩冷笑,“周总,别拿投资方当借口。我跟几个大投资人都有联系,他们从没提过动我的职位,反而很认可我的贡献。”
刘建豪脸色一沉,“陈浩,我就直说了。你这些年在公司权力太大,很多部门实际都听你的,连我这个CEO有时候都插不上手。这对公司长远发展不好。”
真相终于浮出水面。陈浩并不意外。
这些年,公司规模扩大,他确实掌握了越来越多实权。很多关键决策是他拍板的,刘建豪更多是扮演对外形象的角色。这种权力失衡,难怪刘建豪不爽。
“所以,你想收权?”陈浩问。
“不只是我,”刘建豪强调,“董事会也觉得,CEO得是最高决策者,不能被架空。”
陈浩点点头,“明白了。那你打算怎么调整我?”
刘建豪推过那份文件,“这是离职协议。考虑到你的贡献,我们给了一笔丰厚的补偿,包括现金和股权。你可以体面离开,去干点新的事儿。”
陈浩扫了一眼文件,补偿不少,但远不及他对公司的付出。
“如果我不签呢?”他抬头问。
“那就按新架构走,”刘建豪语气硬起来,“你的职责会被重新分配,部分部门会调整。你可以留下来,当个顾问或高级总监。”
要么走人,要么降职被架空。威胁很明显。
陈浩放下文件,靠在椅背上,“周总,我想问个问题。”
“啥?”
“如果我走了,你觉得对星辉科技会有啥影响?”陈浩平静地问。
刘建豪想了想,“短期可能有点阵痛,但长远看,对公司有好处。健康的公司,不能太依赖一个人。”
“有道理,”陈浩点头,“那你知道我现在管着公司多少部门吗?”
陈浩微微一笑,“不多,也就15个吧。”
刘建豪脸色一变,“15个?开啥玩笑?公司总共才14个部门!”
“不,周总,”陈浩从内兜掏出U盘,插进桌上电脑,“我给你看点真实的东西。”
05
他打开U盘,点开一张复杂的组织图,展示星辉科技的实际运作体系。
“表面上看,公司有14个部门。但实际上,还有不少跨部门项目组和特殊团队,架构图上看不明显,但对公司运作至关重要。”
陈浩指着屏幕解释,“比如这个‘核心客户维护组’,名义上是市场部的,但实际独立运作,由我直接管,掌控公司75%的关键客户关系。”
“还有这个‘产品创新中心’,表面是研发部的一个小组,但它决定了公司未来两年的产品战略,也是我直接负责。”
“还有‘海外市场开拓组’、‘定制化解决方案团队’、‘技术储备实验室’……”
陈浩一一列举,每个团队都承担着核心职能,且全由他直接管理或深度影响。
刘建豪脸色越来越难看,“这些都是临时项目组,不能算正式部门。”
“临时?”陈浩摇头,“周总,这些团队有些跑了两三年,比不少正式部门还老。它们管着公司核心业务和客户资源。你要是觉得它们是‘临时’,那说明你对公司实际情况真不熟。”
刘建豪沉默片刻,“就算这样,也不至于15个吧?”
陈浩翻到下一页,展示详细清单,“这里是完整列表,每个团队的职责、核心成员和业务指标。总共15个实质性部门或团队,全由我直接管或深度参与。”
刘建豪盯着文件,脸色更沉重了。他终于意识到,陈浩的影响力远超他的想象。
“好吧,”刘建豪放下文件,“但这不代表公司离了你就转不了。我们可以找人接手。”
“当然可以,”陈浩点头,“但得花多久?一个月?半年?还是两年?期间,业务会断档,客户可能流失,项目可能延误。对一家要上市的公司,这可是致命的。”
刘建豪深吸一口气,强装镇定,“陈浩,你这是在威胁我?”
“没,”陈浩平静地说,“我只是在摆事实。作为高管,我得确保每个决定都基于真实情况。周总你是聪明人,会权衡利弊,选对公司最好的路。”
陈浩翻到下一页,展示客户名单,“这是公司核心客户,标红的是跟我直接联系的,占总收入的65%。很多客户是冲着我才跟星辉合作的。我走了,他们很可能也走。”
“你这是拿客户威胁公司?”刘建豪语气更硬。
“我只是在说现实,”陈浩回应,“这些客户关系是我一点点攒起来的。他们信的是我这个人,不只是星辉的牌子。这是事实,你得认。”
刘建豪沉默良久,手指敲着桌子。他意识到,强行踢走陈浩,公司可能会大乱。
“还有,”陈浩继续,“B轮融资马上要敲定,投资方很看重管理团队的稳定。如果我这时候离职,他们可能会重新评估,甚至撤资。”
这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刘建豪知道,融资出问题,上市计划就得泡汤。
“陈浩,”刘建豪语气软下来,“咱俩可能有点误会……”
陈浩拿出另一份文件,“这是我的组织调整建议。跟赵凯的方案不同,我这套是在保证业务稳定的前提下,逐步优化。明确汇报线,培养中层管理者,减少对个人的依赖,确保业务平稳过渡。”
刘建豪接过文件,快速翻看,“这确实比赵凯的方案更接地气,也更符合公司现状。”
“我一直觉得,”陈浩真诚地说,“星辉的成功是大家一起干出来的。我从没想架空你或挑战你。我做的事,都是为了公司。有时候你忙着对外,我就得先顶上,久了就成了习惯。”
刘建豪叹口气,把离职协议收起来,“看来这决定得再想想。”
“周总,”陈浩诚恳道,“我明白你的担心。权力太集中,对公司确实不好。但解决办法不是踢走谁,而是建更规范的管理机制。”
刘建豪想了想,点头,“你说得对。咱们重新规划架构。你继续管核心业务,但其他部门得逐步交接。同时,建更清晰的决策流程,别让公司太依赖一个人。”
“没问题,”陈浩说,“我已经准备了交接计划。”他又掏出一份文件,“这里有每个部门的关键流程、注意事项和推荐接替人选。3到6个月,部门能平稳过渡。”
刘建豪接过文件,复杂地看着陈浩,“你早算到这一天了?”
陈浩笑笑,“商场上,得随时准备好各种可能,这不是你教我的吗?”
刘建豪苦笑,“看来我这老师被你超过了。”
“商场如战场,”陈浩又说,“适者生存。”
06
一周后,星辉科技发布内部通知,宣布架构调整。陈浩升任执行副总裁,直接向董事会汇报,负责核心业务运营。
赵凯被调到新设的“未来业务部”,负责一些早期项目。
消息传出,公司炸了锅。前几天还避着陈浩的员工,现在又开始对他点头哈腰。陈浩只淡淡一笑,继续埋头工作。
他的办公室搬到38楼,和刘建豪同一层,权力几乎平分秋色。更重要的是,他开始按计划把部门管理权逐步交给培养多年的助手,同时建立更规范的决策流程。
星辉科技的B轮融资顺利完成,金额超预期25%。投资方特别提到对管理团队的信心,尤其是陈浩的贡献。
三个月后,上市前最后一次董事会后,只剩陈浩和刘建豪。
“陈总,听说你拒了好几家对手的挖角?”刘建豪随意问道。
陈浩笑笑,“是,条件挺诱人,但我还是觉得星辉更有奔头。”
“而且,”他瞥了刘建豪一眼,“我在这儿投入了太多心血,舍不得走。”
刘建豪拍拍他肩膀,“说实话,那天你真走了,公司估计得乱套。现在想想,我那决定太冲动了。”
“谁都会犯错,关键是能改。”陈浩真诚地说,“我相信,咱们一起努力,星辉的未来会更牛。”
“对了,”刘建豪突然问,“你那天说的15个部门,真有那么多?”
陈浩笑了,“周总果然眼尖。严格来说,我直接管的只有8个部门,但加上子团队和项目组,差不多15个。”
刘建豪摇摇头,“你这家伙,总能让人意外。”
“意外是双向的,”陈浩意味深长地说,“我也没想到你会这么快想踢我出去。”
刘建豪尴尬一笑,“那是因为……”
“没事,”陈浩打断他,“商场如战场,正常。这次咱们都学到了东西。你明白了我的价值,我也知道得建更规范的机制,少靠个人。”
刘建豪点头,“说得好。今晚我请客,聊聊上市后的计划。”
“行,但得晚点,”陈浩说,“我得先去小月的舞蹈表演。”
“当然,家人第一。”刘建豪笑着说。
两人走出会议室,背影融入星辉科技忙碌的办公区。
在这充满博弈的商业世界,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位置拼搏。而陈浩,凭实力和智慧,守住了阵地,开辟了更广阔的天地。
当晚,陈浩准时出现在女儿的舞蹈表演现场。看着台上专注起舞的小月,他满心骄傲和幸福。不管职场多凶险,家人的支持才是最温暖的港湾。
表演结束,小月跑过来扑进他怀里,“爸,我跳得咋样?”
陈浩抱紧女儿,“太棒了,我的小公主,你是全场最亮的星。”
“爸,你今天特开心,”小月眨眨眼,“公司的事儿解决啦?”
陈浩笑着点头,“嗯,全搞定了。”
“太好了!”小月认真地说,“妈妈说,公司再这样下去,你都得气病了。”
陈浩揉揉她头发,“放心,爸爸可没那么脆弱。”
回家的路上,林雪好奇地问:“结果咋样?刘建豪真想裁你?”
陈浩笑笑,“都解决了。我现在是执行副总裁,直接跟董事会汇报。”
“就这么简单?”林雪惊讶,“我还以为得大吵一架。”
“商场上的仗,靠的不是吵,是脑子和准备。”陈浩解释,“我就是让刘建豪明白,星辉暂时离不了我。”
“你咋做到的?”林雪追问。
“就告诉他一个事实:我管着公司15个部门。”陈浩笑得有点得意。
“真有15个?”林雪半信半疑。
陈浩神秘一笑,“重要的不是数字,是让他知道我的分量。”
林雪摇摇头,“你们这些职场大佬,心思真深。”
“没那么复杂,”陈浩握住她的手,“核心就一点:得知道自己值多少,并且会证明这点。在这残酷的商业世界,只有懂得展示价值的人,才能站稳脚跟。”
半年后,星辉科技在港交所成功上市,市值突破90亿美元。陈浩作为核心高管,身价飙升,也赢得了行业内外的高度认可。
但对他来说,比财富和地位更宝贵的,是他用智慧守住了多年的心血,为家人创造了更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