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夏令营 童心遇雄关|兰州市儿童福利院组织孩子们走进长城博物馆及嘉峪关关城

发布时间:2025-07-30 23:24  浏览量:1

“课本里的长城和雄关就在眼前,太震撼了!”孩子们仰着笑脸,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在“少年儿童心向党牵手护航伴成长”2025年暑期主题活动的指引下,近日,兰州市儿童福利院分批次组织院内儿童走进长城博物馆、嘉峪关关城,让孩子们在历史场景中触摸甘肃大地沉淀千年的文明脉络。这份美好的体验,离不开省市政府的深情关怀,更饱含着市民政局党组“把孩子的事放在心上”的周到考量,始终倡导“要让孩子们在行走中感受历史,在关爱中收获成长”。

在长城博物馆,丰富的文物展品、生动的场景复原瞬间吸引了孩子们的目光。从战国时期的夯土残垣到明代的城防兵器,从丝路商队的驼铃模型到戍边将士的铠甲实物,每一件藏品都藏着甘肃作为“河西走廊要塞”、“丝路黄金段”的厚重记忆。讲解员的声音穿越时空,将长城如何串联起中原与西域、甘肃如何成为多民族文化交融枢纽的故事娓娓道来,让书本上“长城万里”、“丝路繁华”的文字变得鲜活可感。“原来长城在甘肃有这么长一段呀!”、“骆驼商队真的从我们脚下走过吗?”孩子们围着展柜,小脑袋凑成一团,叽叽喳喳的提问里满是对这片土地历史的好奇。有的认真记录展品信息,有的用画笔描绘文物模样,对家乡历史文化的兴趣在互动中悄然萌发。

从博物馆到嘉峪关关城,实景的冲击更让孩子们沉浸式触摸到甘肃历史的肌理。巍峨的城楼、斑驳的城墙在阳光下更显厚重,阳光漫过六百年的城砖,这些烧制于明代的砖石,曾见证过霍去病西征的铁骑、玄奘西行的身影,也听过丝路驼铃与戍边号角的交响。砖缝里的青苔藏着岁月的密码,讲解员的声音仿佛带着魔力,将古代将士戍边的坚毅、丝路商队往来的喧嚣、多民族共处的烟火气,轻轻铺展在孩子们眼前。孩子们或伸手轻触城墙砖石,指尖划过的凹凸里,仿佛能摸到历史的脉搏;或在小本子上认真写下“嘉峪关”三个字,一笔一划都透着对家乡地标的珍视;或举着画笔勾勒城楼的轮廓—,这份对历史的热忱,在实景触动下如种子般悄悄发芽,扎进甘肃这片文化沃土。

选择长城博物馆与嘉峪关关城作为目的地,既是对省市政府“让特殊儿童共享优质教育资源”部署的积极回应,更践行着市民政局党组“育人于行”的理念。兰州市儿童福利院的特教和生活老师们早就发现,孩子们翻看历史课本时,总对长城插图、丝路故事格外关注,“想亲眼看看家乡这些‘厉害的地方’”的渴望显而易见。而这次活动,正是让课堂走出书本、让历史住进心里,用最有温度的方式,带孩子们读懂脚下的土地。甘肃不仅有戈壁绿洲的壮美,更有“一夫当关”的雄关气魄、“使者相望于道”的开放胸襟。长城博物馆系统的历史呈现与嘉峪关关城“天下第一雄关”的实景体验,生动诠释了“养、教、康、治、社”五位一体管理模式中“教”与“社”的内涵,让根植于甘肃大地的德育教育有了可触可感的载体。

站在关城之上,风拂过孩子们的发梢,远处祁连山脉、雪山、绿洲和沃土良田交织成壮阔画卷,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故事在风中回响,这正是甘肃作为“屏障”与“通道”双重角色的生动注脚。孩子们的眼神中,少了几分稚气,多了几分对家乡历史的敬畏与自豪。这份成长的蜕变,藏着对知识的渴望,对历史的共情,更藏着对这片土地深沉的热爱,而这份热爱,正是被省市政府、市民政局党组及社会各爱心人士悉心浇灌的结果。

这次嘉峪关之行,是一次历史探寻,更是一场爱的接力,孩子们不仅触摸到了历史,更读懂了家乡的分量,真切感受到“被牵挂”的幸福。下一步,兰州市儿童福利院将带着这份嘱托继续前行,让更多“行走的课堂”走进甘肃的博物馆、古遗址、文化地标,带着历史的温度滋养童心,让孩子们在党和政府、社会的共同护航下,从家乡的历史长河中汲取力量,成长为懂家乡、爱祖国、眼里有光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