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接续奋斗,嘉峪关从钢铁之城到戈壁绿洲
发布时间:2025-05-16 09:23 浏览量:7
“过去这里连骆驼刺都难存活,现在通过‘客土置换+滴灌养护’技术,成活率超过90%。”这些由榆树、沙枣构成的林带,如同绿色长城锁住了肆虐的风沙,让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从2015年的280天提升至2024年的321天。甘肃省嘉峪关市30年接续奋斗,蹚出了一条“戈壁增绿、城市焕新、生态惠民”的绿色发展之路,为河西走廊生态屏障建设提供了鲜活样板。
自1995年启动大规模绿化工程以来,嘉峪关市连续30年开展“绿化年”活动,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2024年以来,嘉峪关市新增国土绿化面积0.73万亩,沙化土地综合治理面积2.02万亩,累计完成义务植树117.92万株,森林覆盖率达到12.57%,草原植被盖度提升至16.5%,城市建成区绿地率高达40%,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29.2平方米。
嘉峪关市还积极创新绿化模式,推动全民参与。他们推出“互联网+义务植树”模式,通过嘉峪关市全民义务植树网站,将铁锹与代码深度融合。市民动动手指即可参与“云端种树”,以造林绿化、抚育管护、捐资捐物、认种认养、志愿服务等8种尽责形式履行植树义务,以实际行动共建绿色家园。这种“码上植绿”的新机制,让无法亲临现场的海外游子、上班族都能成为嘉峪关“生态股东”,进一步扩大了绿化成果的影响力和参与度。
为了巩固和扩大绿化成果,嘉峪关市还严格执行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落实林长制、河(湖)长制,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和系统治理。2023年以来,累计向上争取国拨省补资金2641.1万元,实施了一系列重点生态项目,如巩固退耕还林、生态林抚育、草原生态修复等,使18.3万亩国家级公益林得到有效保护。同时,投资1.21亿元实施草湖国家湿地公园续建项目,提升区域生态系统质量及固碳增汇能力,湿地生态功能得到不断增强。
下一步,嘉峪关将坚持规划先行、以水定绿、种养并重,充分考虑嘉峪关的地域特征、气候条件、土壤类型、苗木习性等因素选择树种,确保种一棵活一棵、造一片绿一片,全力提高植树造林的成活率、成林率。同时,要突出精细化、层次感、搭配度,稳步推进口袋公园和路头景观建设,持续完善城市绿地绿网系统,努力为群众身边增添更多绿、更多美,不断改善城市生态、提升城市品质。此外,还要创新全民参与植树行动的方式和途径,调动各方面力量,一代接着一代干,让“最具幸福感城市”的金色名片更加靓丽。(吴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