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投稿丨追溯丝路印记 传承华夏精神丨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华脉同心,和合薪传” 实践团嘉峪关两日行
发布时间:2025-07-22 09:45 浏览量:1
为追寻丝路印记,传承华夏文明,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华脉同心,和合薪传”社会实践团于7月12日至13日在嘉峪关开展了为期两天的调研活动。我们先后探访嘉峪关关城、走访当地居民、参观城市博物馆,沿着历史脉络,深切感受这座雄关的历史积淀与文化精髓。
13日上午,我们怀着敬畏之心走进嘉峪关关城。这座历经六百余年风雨的军事要塞,巍峨的城墙直插云霄,雄浑的气势仿佛仍在诉说着昔日的烽火岁月。站在关城之上,极目远眺,戈壁滩的辽阔与苍凉尽收眼底,让人不禁联想到古代将士们在此戍守边疆、抵御外敌的英勇场景。我们沿着城墙缓缓前行,抚摸着历经风雨侵蚀的砖块,每一块砖石都仿佛承载着一段厚重的历史。大家仔细观察关城的建筑结构,从城楼的设计到瓮城的布局,无不感叹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匠心。在这里,我们真正实现了到原址溯源那段历史,切身感受到了嘉峪关作为“天下第一雄关”的雄姿与气魄,更深刻理解了它作为丝绸之路重要关隘的战略价值与历史意义。
下午,我们走进嘉峪关的市井街巷,与当地居民展开深入交流。在访谈中,一位从事旅游行业的年轻人则表示:“嘉峪关的历史是我们宝贵的财富,我们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把这段历史讲给更多人听,让更多人了解嘉峪关,爱上嘉峪关,传承好嘉峪关的精神。”从退休教师到商铺店主,不同背景的受访者用质朴的语言,表达着对家乡历史的自豪与守护。这些真实的对话让我们对嘉峪关历史和精神有了更立体的理解——它不仅存在于史册典籍中,更深深扎根在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里。
之后,我们来到了嘉峪关城市博物馆。如果说关城是历史的实体见证,那么城市博物馆则是历史与现在的连接点。走进博物馆,从古代的丝路商贸场景复原,到近代城市的发展历程,再到现代嘉峪关城市规划,一系列的展品和陈列让我们清晰地看到了嘉峪关从古至今的变迁。在“丝路文明”展区,精美的丝绸、古朴的瓷器、逼真的骆驼商队模型,再现了当年丝路的繁华;在 “城市发展” 展区,一张张老照片、一个个老物件,记录了嘉峪关从一个边陲小镇发展成为现代化工业城市的足迹。我们不时驻足观看,相互交流感受,深刻体会到历史与现在的映照。嘉峪关在传承历史文脉的同时,不断与时俱进,展现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这让大家对“丝路语脉,华夏探源”有了更直观、更全面的理解。
短短两天的实践行程虽紧凑,却为“华脉同心,和合薪传”实践团成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从关城遗址的实地考察,到与当地民众的深入对话,再到博物馆中古今文明的对话碰撞,每个环节都让成员们对嘉峪关的历史底蕴、精神内涵及其在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地位有了更立体的认知。成员们一致表示,此行不仅拓宽了历史视野,更激发了传承华夏文明的内在动力。未来,我们将继续践行“华脉同心,和合薪传”的宗旨,将嘉峪关的所见所闻转化为生动的文化传播,让更多人领略丝路文化的独特魅力,感受华夏文明的永恒价值。
撰稿:张烨城(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图文来源:马婷、宗桂芳(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