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叮嘱:三伏天,慢阻肺患者千万别做这9件事,牢记!别不在意

发布时间:2025-07-19 18:48  浏览量:8

盛夏时节,气温攀升,三伏天的到来对于普通人来说可能只是多了几分炎热和不适,但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患者而言,却是一场不小的考验。

中国呼吸疾病联盟最新数据显示,我国慢阻肺患病率高达13.7%,这意味着每100个成年人中就有近14人患有这种疾病。更令人担忧的是,夏季特别是三伏天期间,慢阻肺患者的急性发作率比平时高出30%以上。

"大暑不热,无米下锅",农谚道出了三伏天的炙热特性。恰恰是这种高温高湿的气候环境,成为了慢阻肺患者健康的隐形杀手。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调查显示,夏季是慢阻肺急性加重的高发季节之一,尤其是在气温波动较大、空气污染严重的地区。

不少患者天真地认为:"冬天才是呼吸系统疾病的高发季节,夏天应该可以放松警惕了吧?"这种想法恰恰是一种危险的误解。北京协和医院呼吸科王锐教授指出,三伏天独特的气候特点反而会加重慢阻肺症状,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急性发作,甚至危及生命。

在这个特殊的季节,慢阻肺患者究竟应该避免哪些行为呢?以下九点是专家们根据临床经验和研究证据总结出的"避坑指南"。

切忌长时间待在空调房间不活动。很多患者为躲避酷暑,整日待在空调房内,却不知这样做反而适得其反。空调房内空气流通差,容易滋生细菌和霉菌,加之温差大,更易诱发气道痉挛。

上海呼吸病研究所的一项研究表明,长期处于封闭空调环境的慢阻肺患者,其症状加重风险比正常通风环境高出45%。正确做法是保持室内适当通风,控制室内外温差在7℃以内,定时开窗换气。

避免突然进出温差大的环境。从炎热的户外突然进入冷气逼人的室内,这种温度的剧烈变化会刺激呼吸道,导致支气管收缩,引发咳嗽、气喘等症状。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张湘民教授建议,进出温差较大场所时,应在过渡区域停留片刻,让身体逐渐适应温度变化。

第三,不要贪凉饮用冷饮或冰镇食物。三伏天里,一杯冰镇饮料确实能带来短暂的清凉感,但对慢阻肺患者来说,这种爽快背后隐藏着危险。

2022年《中华内科杂志》发表的研究显示,过冷的食物和饮料会刺激咽喉黏膜和支气管,增加咳嗽和痰液分泌,加重呼吸困难。建议选择常温或微温饮品,避免刺激呼吸道。

第四,不宜在强烈阳光下活动。高温环境会增加人体耗氧量,而慢阻肺患者本就面临供氧不足的问题,在强烈阳光下活动无异于雪上加霜。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调查发现,在气温超过35℃的环境下活动30分钟,慢阻肺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平均下降3.5个百分点,远高于健康人群。建议选择清晨或傍晚等温度较低的时段进行户外活动,并控制活动强度。

第五,避免到人群密集、通风不良的场所。商场、影院等密闭公共场所不仅空气流通差,还容易传播呼吸道疾病。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呼吸科数据显示,慢阻肺急性发作患者中,有近40%在发病前一周曾前往人员密集场所。疫情后我们都知道了,呼吸道病毒传播力强,对于本就呼吸功能受限的慢阻肺患者来说,任何一次感染都可能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第六,警惕空气污染,尤其是臭氧污染。与普遍认知不同,夏季尤其是三伏天期间,臭氧污染往往比PM2.5更为严重。

2023年《中华医学杂志》刊登的研究指出,臭氧浓度每升高10μg/m³,慢阻肺患者急诊就诊率就会上升2.8%。建议患者密切关注空气质量指数,臭氧污染严重的日子尽量减少户外活动,必要时佩戴合适的口罩。

第七,不要随意调整或停用药物。很多患者感觉夏季症状有所缓解,便擅自减药或停药。北京协和医院呼吸内科门诊数据显示,夏季因擅自停药导致病情加重的慢阻肺患者占急诊总数的35%。

慢阻肺需要长期规范治疗,药物不仅仅是控制症状,更是预防急性发作的重要手段。即使感觉良好,也应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方案。

第八,避免情绪激动或精神压力过大。炎热的天气本身就容易让人烦躁不安,而情绪波动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加速呼吸频率,增加呼吸负担。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呼吸科研究表明,情绪激动可使慢阻肺患者的用氧量增加15%-25%,加重呼吸困难感。建议学习简单的放松技巧,如腹式呼吸、渐进性肌肉放松等,帮助稳定情绪。

第九,不要忽视体液平衡。三伏天出汗多,体液流失快,而慢阻肺患者更需要保持适当的体液水平来稀释痰液。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指南强调,慢阻肺患者在高温环境下应比常人多摄入20%-30%的水分。

建议患者根据自身情况,小口多次饮水,保持每日2000-2500ml的饮水量,但也要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

历史上不乏因夏季护理不当导致慢性肺病恶化的著名案例。清代文学家袁枚就曾在其《随园食单》中记载,当时一位饱受肺疾困扰的朋友,在盛夏贪凉饮冷,结果引发急性发作不治而亡。这一记载虽已有数百年历史,却与现代医学研究不谋而合。

医学是经验的科学,也是教训的总结。正确的健康认知和行为习惯才是慢阻肺患者平稳度过三伏天的关键。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内科主任陈荣昌教授指出,在他30多年的临床实践中,那些严格遵循医嘱、保持良好生活习惯的患者,其疾病控制效果明显优于随意应对的患者。

三伏天对慢阻肺患者确实充满挑战,但只要做好防护,科学应对,完全可以安然度过。希望每位慢阻肺患者都能牢记这"九不要",让健康与夏日清凉同行。

慢阻肺是可控的慢性病,不是不治之症。合理的生活方式调整配合规范治疗,大多数患者完全可以维持良好的生活质量。抓住健康的钥匙,打开活力的大门,即使在三伏天,也能活出精彩人生。

声明:本文为科普内容整理,旨在传播健康知识,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或诊断方案,如有症状请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参考文献:
[1]陈荣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季节性变化及管理策略[J].中华医学杂志,2023,103(12):889-895.
[2]王锐.高温环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影响的研究进展[J].中华呼吸与危重症医学杂志,2022,21(5):456-461.
[3]张湘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自我管理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3:78-92.
[4]李秋红.环境因素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22,30(2):115-119.
[5]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22年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22,45(1):1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