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命高温席卷北方!副热带高压发威,东北多地破纪录
发布时间:2025-07-13 00:48 浏览量:8
高温相关的疾病救治,成了华北平原一些医院急诊科近期的关键词。在山东济南,有市民因为户外作业时突然意识模糊、抽搐被紧急送医,诊断为热射病;河北石家庄的社区诊所,因热疹、头晕前来就诊的人明显增多。这一切,都源于这片土地正在经历的异常酷热。
这股席卷北方的热浪,其核心区域覆盖了山东、河南、河北南部、湖北北部、安徽北部以及新疆南部,特别是吐鲁番盆地。像济南这样的城市,未来一周,从清晨到深夜,高温几乎不间断。天津、石家庄、西安、郑州紧随其后,高温天气将连续出现五到六天。太原、兰州、银川等地,在月中也将加入高温行列。更值得注意的是夜晚的闷热,济南、郑州等地的最低气温甚至要逼近30摄氏度,这种夜间持续的高温在七月份实属罕见,意味着防暑降温需要全天候警惕,不能只在白天注意。
这股热浪的威力,从气象数据上看得清清楚楚。就在7月初的短短几天里,从山东到江苏,再到安徽,不少地方的气温计爆了表,打破了当地有气象记录以来七月份的最高值。潍坊、莱州、昌邑这些地方,气温一度冲破了41摄氏度的关口,户外感觉像是进了火炉。湖北、湖南等地,七月份上旬的最高气温纪录也被刷新。这波热浪来得早,也来得猛。往年这个时候,华北、黄淮一带可能还没那么快感受到“三伏天”的威力,但今年不同。一个关键的角色——副热带高压,今年比往常更早地北抬了。它就像一个巨大的暖盖子,牢牢罩在黄河以南地区上空,带来了今年以来范围最大、综合强度也最强的高温过程。结果就是,不仅白天太阳底下热得人发昏,晚上更让人难受。河北、河南、山东、江苏等地,竟然有115个国家级气象站记录到了有观测以来最高的夜间温度!其中,山东占了58个,河北占了44个。晚上本该凉快些的时候,也跟蒸笼似的,让人睡不安稳。
连一向相对凉爽的东北地区,这次也没能幸免。长春、沈阳,明后几天白天的最高气温都要摸到33摄氏度。沈阳后天甚至可能达到高温标准(35℃及以上)。而且晚上也凉快不到哪去,最低气温估计在25摄氏度左右徘徊。这意味着从早到晚,闷热感如影随形,东北的朋友也得做好防暑准备了。气象专家指出,这种高温加上高湿度的组合,就是典型的“桑拿天”,人在这种环境里体感温度常常超过40摄氏度,感觉跟在江南最闷热的三伏天里差不多。
这种持续的高温高湿天气,对人体的考验极大,特别容易引发健康问题。疾控专家们反复提醒,高温天带来的健康威胁大致可以分成两大类。第一类是热本身直接“惹的祸”。轻的,可能就是在皮肤上起些红点点(热疹),或者手脚有点肿(热水肿),虽然不舒服但一般没啥大危险。重的可就麻烦了,那就是重症中暑。这包括了热痉挛(肌肉突然抽筋,疼得要命)、热衰竭(感觉极度虚弱、头晕、恶心,甚至晕倒),最凶险的就是热射病。热射病可不是闹着玩的,人的体温调节系统完全崩溃,体温能飙升到40度以上,伴随着意识不清、抽搐,如果不马上采取正确措施送医抢救,死亡率非常高。第二类麻烦是,高温天气容易让一些原本就有的慢性病突然发作或者加重,比如心脏病、高血压、呼吸系统疾病等,高温给身体带来的额外负担可能就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中暑,是高温天里最常见的问题。它往往不是突然就严重的,而是一个慢慢加重的过程,有时候初期症状不太明显,容易让人大意。可能一开始只是觉得特别渴,有点头晕,身上汗出个不停,摸着有点烫。这时候千万别硬扛,觉得“忍忍就过去了”。这已经是身体在报警了!正确的做法是:立刻、马上离开那个热烘烘的环境,找个凉快通风的地方待着;赶紧喝点淡盐水或者运动饮料,补充流失的水分和盐分;想办法给身体降温,比如用湿毛巾擦擦身体,扇扇风。如果错过了这个阶段,情况就可能急转直下。一旦发现人开始神志不清、胡言乱语,或者肌肉不受控制地抽搐,这就是重症中暑的信号了,非常危险!这时候,任何犹豫都是耽误救命,必须刻不容缓地拨打急救电话,把人往医院送。
气象预报显示,从明天开始,我国的高温“主战场”将发生明显转移。之前饱受炙烤的南方地区,由于今年第4号台风“丹娜丝”及其残留云系的影响,高温会陆续得到缓解。然而,北方的朋友却要迎来更严峻的考验。气象专家分析,未来几天,副热带高压这个“热魔推手”还会继续向北、向西扩张势力范围。东北、华北、西北等大片区域,气温会进一步攀升,同时空气中的湿度也会明显增大。这种又热又闷的“桑拿天”模式即将在北方多地开启,那种湿漉漉的闷热感,会让人感觉如同置身于江南最难受的三伏天里。特别是华北平原一带,将是这轮高温桑拿天的核心区域。
在新疆吐鲁番盆地,极端高温更是常态,当地居民早已发展出一套独特的避暑智慧。街头巷尾,冷饮摊的生意异常火爆,人们纷纷寻找阴凉处躲避毒辣的阳光。而在山东中部和西部、河南中部和南部、湖北北部这些区域,未来一周几乎天天都是高温预警,酷热将成为生活的背景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