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来袭!心内科主任提醒:冠心病人宁愿在家待着,也别去做6事
发布时间:2025-07-07 23:06 浏览量:1
每年七八月,医院急诊室门外的担架车总是一辆接一辆,尤其是气温飙破35℃时,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上升。
数据不会说谎:据《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23年统计,夏季高温期间,冠心病相关急诊入院人数增长了约23%。这不是巧合,而是身体对极端气候的“抗议”。
很多人以为冠心病只在冬天容易发作,错!夏天其实更危险,只是敌人换了马甲。当我们汗如雨下、大口喘气时,心脏也在拼命“打工”,一不小心就会出大事。这时候,如果你是位冠心病患者,宁愿在家开着风扇喝口温水,也千万别去做那“六件要命的事”。
高温天最怕的,是心脏超负荷运转。心率增快、血压波动、血液浓缩,这些生理现象就像是在“给心脏加压”。一旦“锅盖”没压好,心绞痛、心律失常甚至心梗说来就来。身体不是英雄片主角,不能硬扛一切。
有些事,看似平常,实际却是诱发猝死的“幕后黑手”。比如大汗淋漓后猛灌冰水,或是午后顶着太阳去跳广场舞。这些行为,无疑是在给心脏“添堵”。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时,任何多余的刺激都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第一件万万不能做的,就是中午出门晒太阳。高温时段,身体为降温要让皮肤血管扩张,心脏供血就被“分流”了。
心肌供氧不足时,哪怕你只是走几步,也可能胸口发闷、气短,严重的甚至会晕倒在路边。中午出去晒太阳,不如在家蒸个桑拿来的安全点。
第二件别做的事,是洗冷水澡。很多人觉得洗个凉快澡能解暑,其实对冠心病患者来说,这简直是“冰火两重天”。
冷水刺激下,血管急剧收缩,本来就狭窄的冠状动脉更难供血,极易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死。别把凉水当救命稻草,它可能是“陷阱”。
第三件不能碰的,是剧烈运动。很多人退休后喜欢晨练,尤其是在广场上跳个健身操,出一身汗很有成就感。但高温加上运动的双重刺激,会让心脏耗氧量激增,血管来不及供血,反而可能诱发心梗。锻炼不是不要,而是要“温柔一点”。
第四件避之不及的,是情绪激动。夏天本来就容易烦躁,再遇上个小插曲,情绪一上头,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血压飙升,心脏像被逼着“连轴转”。对于本就有冠心病基础的老人来说,这种心理“闷雷”比太阳还毒。气大伤身,尤其是伤心。
第五件危险操作,是饭后立即午睡。吃完饭立马倒头睡,看起来是种“享受”,但实际上,饭后血液大量流向胃肠道,心脏供血反而减少。
再加上平躺容易引起迷走神经兴奋,心率减慢,血压下降,心脏一时“供不上电”,容易诱发心肌缺血。吃饱不动,心脏难受,咱得让它缓口气。
第六件事,大家最容易忽略,那就是忘记补水。高温天出汗多,体内水分流失严重,血液黏稠度升高,血栓形成的风险直线上升。
尤其老年人本身口渴感就不强,等到觉得渴了,身体早已“缺水报警”。水是最好的药,每一口都在保护心脏。
当然,也不是说冠心病人就要一直“宅”着不动。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的时间、节奏和方式。比如早上6点前或傍晚6点后出门,穿透气衣服、戴遮阳帽,随身带水,这些都是简单却有效的“自救手段”。
别小看一顶太阳帽,有时候它能挡住的不仅是阳光,更是风险。而一个规律的作息、清淡的饮食、适量的运动,才是对冠心病最好的呵护。低盐低脂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对稳定病情有重要意义。
中医上讲“心主血脉”,夏属火,火易动心。情绪波动、酷热烦躁,皆与“心火上炎”有关。此时,养心的关键在“静”与“清”。静,是心不浮躁;清,是饮食清淡,心神清明。所以说,夏天的“养生法门”,在于“心静自然凉”。
从心理学角度看,情绪也是一种“内热”。当人长期焦虑、急躁时,交感神经持续兴奋,会让心率持续偏高,血压波动频繁。冠心病人在心理上更需要“降温”,学会深呼吸、听轻音乐、适当冥想,都是不错的“心灵空调”。
很多时候,我们不是输给病本身,而是败在对它的忽视。就像一台老旧的空调,不是风不够凉,而是滤网太久没清理。冠心病患者,身体就是那台“空调”,要定期维护、注意细节,才能“凉得长久”。
慢病管理是场持久战,不是靠某一顿清淡饭、某一次锻炼就能解决的。冠心病的危险在于它“沉默寡言”,但一旦爆发,就可能“一击致命”。所以,夏天这口“热锅”,不能让心脏去“煎熬”。
你有没有注意到,每次天气越热,心跳越快,情绪越烦,睡得越差?这其实是身体在“发信号”。我们要学会倾听这些信号,而不是硬扛。“扛过去”不等于“没事”,可能只是“危险还在路上”。
要对冠心病敬畏,但不必恐惧。规律用药、定期复查、遵医嘱调整方案,是对自己负责的表现。用药方面,如需使用抗血小板药物、β受体阻滞剂等,应严格遵循医生指导,不可擅自停药或加量。
生活像一场马拉松,不是拼一时爆发力,而是稳稳地跑下去。夏天只是这场马拉松中的一个“高坡”,只要掌握技巧,就能安稳度过。多一分了解,就少一分风险;多一分耐心,就多一分健康。
这个夏天,守住“心门”,从远离那六件“小事”开始。别让一时的疏忽,成为一生的遗憾。冠心病不是“绝症”,而是“提醒”:提醒我们该慢下来、稳下来、静下来。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冠心病防治指南(2020年修订版)[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21,49(1):1-28.
[2]国家卫健委.慢性疾病防控工作报告(2023年度)[R].北京: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