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来袭!心内科主任提醒您:冠心病人尽量少碰这7种食物

发布时间:2025-07-09 00:05  浏览量:1

高温天对心血管的压力,比你想的还要大。

尤其是冠心病患者,一不小心吃错东西,轻则胸闷气短,重则可能命悬一线。

每天门诊上都能碰到这样的病人,大热天吃了顿烧烤,晚上就被送进急诊,胸口像压了块石头。

有个52岁的刘叔,老冠心病,平时控制得不错。

那天孙子过生日,一家人吃了顿火锅,还喝了两瓶啤酒。

当晚他就觉得心口发紧,手脚冰凉,急救车到的时候,血压已经掉得吓人。

这种事,夏天特别常见。

高温让血管收缩不稳定,再加上饮食刺激,等于在原本就有问题的心脏上“点火”。

高盐、高脂、辛辣、刺激性食物,都是雷区。

不光是嘴馋的问题,而是真能引爆病情。

尤其这7种食物,心内科医生都建议少碰,特别是夏天。

首先是腌制食品,比如咸鱼、咸菜、香肠。

这些东西钠含量极高,一口就能把你一天的限盐量吃超标。

钠一多,血压就跟着升,心脏负担加重,对冠心病人来说,就是堵上命在赌。

第二类是油炸食品,别看外酥里嫩,那是反式脂肪和饱和脂肪的“死亡组合”。

经常吃炸鸡、薯条、油条这类,血脂升得飞快,动脉斑块长得比草还快,堵血管分分钟的事。

再来是甜饮料和冰淇淋

很多人一到夏天就离不开冷饮,但里面全是糖和添加剂。

血糖一高,血管内皮受损,加速动脉硬化,心脏本来就不堪重负,再被这么一刺激,等于雪上加霜。

还有动物内脏,很多人觉得吃点腰子、猪肝补补身体,但这类食物胆固醇爆表,一不小心就把血脂顶爆。

第五种是重口味火锅和烧烤,你以为自己是解馋,其实是喂饱了炎症

高温高油、满桌调料,加上本就闷热的天气,血管收缩、心率加快,心肌缺氧风险直线上升。

第六,是酒精

不管是啤酒、白酒还是红酒,都会让心率加快、血压波动,尤其对已经有心血管病史的人来说,真不是“适量就没事”。

最后还有一个特别容易忽视的,就是“健康零食”,比如无糖饼干、代糖饮料。

别以为贴了无糖标签就安全,很多时候是高脂肪、高碳水换了个马甲,一样会让代谢紊乱,血脂飙升。

不少人问:我已经少盐少油了,为什么还是不舒服?

除了吃什么,更重要的是什么时候吃、怎么吃

高温天,建议把主餐时间提前,别等到晚上八九点才吃。

晚餐太晚,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升高,夜间心绞痛风险也增加。

还有就是别吃太饱。

七分饱刚刚好,吃得太撑,胃肠需要更多血液去消化,心脏就得加班供血。

尤其是午饭后,很多人习惯吃完就躺着吹空调,这种做法对心脑血管来说特别不友好。

饭后至少坐着休息半小时,再慢慢走一走,让胃有时间“处理”食物,心脏也能缓口气。

还有一点很重要,夏天很多人喜欢喝冷饮、吃西瓜,但这些过凉食物会让血管急剧收缩,对心脏是一种强烈刺激。

尤其是刚从户外回来、出了一身汗的人,千万别猛灌冰水。

那一激,心律失常血压骤降都有可能发生。

说到底,冠心病不是靠药管住的,是靠你每天的“活法”慢慢调出来的。

饮食只是第一步。

更重要的是你的作息节律情绪管理运动习惯

有些人白天不动,晚上暴走三公里;有些人早上空腹跑步,以为是在“燃脂”。

这些做法,对心血管都很危险。

运动要规律,最好选在清晨或傍晚,避开高温时段。

每次三十分钟,走路、太极、慢骑车都行,关键是别猛来。

还有就是情绪。

别看它是“虚的”,但情绪波动确实能让心血管出问题。

像刘叔那天,吃火锅前还跟儿子吵了一架,一肚子火气没消,吃饭的时候就脸色不对了。

交感神经一兴奋,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再一刺激,冠脉痉挛就来了。

所以说,别把“养心”只理解成饮食和药物,它还包括你怎么面对生活的琐碎,是不是总在生闷气,是不是总想“拼一把”。

很多人以为心脏病发作就是一阵剧痛,其实很多时候,它是悄悄在给信号。

胸闷心悸乏力出汗异常,这些都是身体在提醒你:它快撑不住了。

尤其是夏天,如果你发现自己比平时更容易累、晚上睡觉总感觉喘不上来气,那就得小心了。

还有一种情况特别容易被忽视,就是牙痛、左肩痛、颈部发酸,这些“伪装症状”往往出现在心脏缺血时,千万别当成小毛病。

有时候,身体的警报并不响亮,但如果你听懂了,就能早一步避开风险。

真正把人拖垮的,不是一次吃错,而是天天吃错还觉得没事。

很多老病号常说:“我吃了几十年都这样,也没出过事。”

但心血管病的可怕就在这,它是慢慢堵、突然炸

等症状出来了,往往已经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别再等着“哪天不舒服了再去看”,从今天起,少吃一点咸的、放下手里的啤酒、晚上早点睡。

你对身体好一点,身体也会少给你添点麻烦。

参考文献:

[1]王辰,胡大一.冠心病患者的饮食管理与生活方式干预.中国循环杂志,2022,37(5):457-462.
[2]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2.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

对此,您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