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的《论持久战》太绝了,根本没法破解!不愧是最强阳谋
发布时间:2025-06-23 03:33 浏览量:1
在品鉴本篇拙作之前,恳请阁下不吝一键“关注”,以此确保新作能即时呈现于您的视野。同时,此举亦便于阁下参与交流与分享高见。您的宝贵关注,实为在下笔耕不辍之灵感所在。
前言
1938年的中国,山河破碎,硝烟弥漫。淞沪会战失利的余痛未消,南京城的火光还在刺痛国人的眼睛。“亡国论”像阴云一样笼罩着大地,有人哀叹“中国必亡”;而台儿庄大捷后,“速胜论”又像兴奋剂一样让一些人陷入幻想。就在这人心惶惶、思想混乱的关键时刻,毛泽东在延安的窑洞里,用9天9夜的时间,写下了5万字的《论持久战》。这篇文章就像一把锋利的手术刀,精准地剖析了战争的本质,更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抗战的迷雾。连日军将领看完都直摇头:“这招太绝了,根本没法破解!”
一眼看透战争本质
当时的中国,论武器装备、工业实力,和日本差得不是一星半点。日本是工业强国,飞机、大炮、坦克一应俱全,而中国连步枪都要靠进口。可毛泽东不这么看,他在《论持久战》里分析得头头是道:日本虽然强,但它发动的是侵略战争,师出无名,失道寡助。就像民间说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日本的侵略行为遭到了国际社会的谴责,国内也矛盾重重。中国虽然弱,但我们是正义的一方,得道多助。而且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有打持久战的本钱。就像“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日本想一口吞下中国,那是痴心妄想。
毛泽东还预言,这场战争会经历三个阶段: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他说,第一阶段我们要先顶住敌人的进攻,第二阶段是最困难的时期,但也是转折点,第三阶段我们就能反攻了。后来的历史完全印证了他的预言,这眼光,真是绝了!他是怎么做到的呢?原来,毛泽东不仅熟读《孙子兵法》等中国古代兵书,还深入研究了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并在延安成立了专门的研究小组,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运用唯物辩证法,对中日双方的力量对比、战争性质、国际形势等进行了全面分析。他就像一位高明的棋手,提前预判了整个棋局的走向。
把敌人拖进泥潭
日本鬼子仗着武器好,想速战速决。可毛泽东偏不跟他们硬碰硬,他提出了“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的策略。什么意思呢?就是不和敌人打阵地战,而是打游击战、运动战。今天在这儿打个伏击,明天在那儿破坏敌人的交通线,让敌人处处挨打,却又抓不到我们的主力。就像“蚂蚁啃大象”,一点一点把敌人拖垮。
八路军按照这个策略,在敌后建立了许多抗日根据地,把敌人的后方变成了前线。比如冉庄的地道战,地道纵横交错,能打、能藏、能机动。民兵们利用地道,神出鬼没地打击敌人,从1942年至抗日战争胜利,冉庄民兵共进行地道战11次,毙伤日伪军96人。还有山东海阳的地雷战,人民群众创造了铁雷、石雷、绊雷等10多种地雷和30多种埋雷方法,在上万次的爆炸中,共击毙、击伤和俘虏敌人1500多名。这些战术让日军头疼不已,他们就像陷入了泥潭,越挣扎越深。
发动人民战争
毛泽东说:“兵民是胜利之本。”他深知,只有把老百姓发动起来,才能取得抗战的胜利。在《论持久战》里,他强调要让每一个老百姓都明白为什么要打仗,打仗和他们有什么关系。只有老百姓支持我们,我们才能有源源不断的人力、物力支持。
在抗日根据地,老百姓们组织起来,成立了民兵、自卫队,和八路军一起抗击敌人。他们给八路军送粮食、送情报,还帮着挖地道、埋地雷。比如白洋淀的雁翎队,他们在芦苇荡里设下埋伏,神出鬼没地打击敌人。1939年秋,赵北口据点的20多个敌人乘一只汽船到新安据点,雁翎队在下张庄和下赵庄之间的芦苇塘里设下埋伏,除1名日军逃跑外,其余被全歼,缴获了20多支步枪和1挺轻机枪。
为了支持抗战,根据地的老百姓还开展了大生产运动,自己种地、织布、造武器,实现了自给自足。他们还成立了识字班,学习文化知识,提高思想觉悟。可以说,每一个老百姓都是战士,每一寸土地都是战场。日本鬼子走到哪儿,都能遇到老百姓的抵抗,真是“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
日军的无奈
日本鬼子也不是吃素的,他们也研究过《论持久战》。可是,他们根本学不来毛泽东的这套策略。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发动的是侵略战争,得不到老百姓的支持。他们想搞“以战养战”,可老百姓都不配合,反而和他们对着干。
日本国内的一些有识之士,比如远藤三郎,读完《论持久战》后,也不得不承认毛泽东的厉害。他说,日本败就败在政治动员、意志较量和全球战略这三个方面。日本没有想到中国会抵抗得这么顽强,更没有想到中国会发动人民战争。日本天皇的弟弟三笠宫崇仁亲王,在1943年到中国战区视察时,翻阅了《论持久战》,他得出结论:日本不可能战胜中国。他还对日军的高级将领们说:“他们根本无法战胜中国共产党。”这话一出,震惊日本朝野,吓得日本把他的言论直接封锁了几十年。
日本军方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满铁调查部专门撰写了《中国的抗日游击战争诸问题》,对八路军的战术进行了详细分析。他们发现,八路军的游击战就像“鱼游于水”,而日军就像“虎落平阳”。他们想集中兵力消灭八路军,可八路军就像泥鳅一样,滑不溜秋,根本抓不住。到了战争后期,日本国内物资短缺,民众生活困难,经济陷入崩溃,连士兵的士气都低落了。他们终于明白,毛泽东的《论持久战》就像一个巨大的陷阱,他们已经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论持久战》,这就是毛主席的智慧,这就是中国人民的力量!它是当之无愧的最强阳谋,让敌人看了也没招,只能乖乖认输。这种智慧和力量,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披荆斩棘,走向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