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书记之一的任弼时,为何被毛主席下禁令,不准参加开国大典?
发布时间:2025-07-05 16:34 浏览量:1
文:博览
当解放军战士仍在中国南方为解放全中国而浴血奋战之时,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的开国大典在北京正如火如荼地举行着。
为了这一天,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时起,全国为革命而牺牲的共产党党员和革命仁人志士共有2100万人,而可以查到姓名的为革命牺牲的共产党员为370余万,也就是说在这1万多个日子里,平均每天有370名共产党员牺牲。
新中国成立毛主席讲话
开国大典上红旗招展,北京30余万军民齐聚于此,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之时,这个无数人为之牺牲而建立的新中国从此将屹立于世界之巅。经过28年的艰苦奋斗,开国大典之上的每个人内心都感慨万分,毛主席、周总理、朱老总、刘少奇四位书记都登上了天安门城楼举行开国典礼,但在开国大典上,以毛主席为首的五大书记中唯独少了任弼时一人。
为何毛主席坚决不让任弼时参加开国大典呢?今天博览历史就来带大家一起了解任弼时为何缺席开国大典。新来的朋友可以先点个关注,既方便回顾往期,又不错过之后的精彩内容。
任弼时
任弼时是中国共产党中元勋级别的人物,他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中国的革命事业。这一信念从他不满17岁就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后,就从来没有改变过。1904年,任弼时出生于湖南汨罗市一个知识分子家庭。5岁时任弼时就跟随着父亲读书,任弼时原名任培国,他的父亲是学校的教师,为他取名培国即是希望任弼时长大以后可以为国做出贡献。年少的任弼时从小读书就颇为用功刻苦。作为毛主席的老乡,任弼时12岁去长沙考入了师范附属高小,后来考入长郡中学。由于受到五四运动的影响,任弼时积极参加游行宣传等爱国活动。
五四运动
1920年是任弼时人生的转折点,这一年他16岁,因为家境困难任弼时无法再继续学业,此时的任弼时正为毕业后的出路而四处奔波,夏季的长沙城十分闷热,任弼时决定到法国勤工俭学,但此时湖南的赴法勤工俭学已经停办了,在一筹莫展之际,任弼时通过朋友得知船山中学组织了一个俄罗斯研究会,正要送一批学生赴上海专修俄文然后送往俄国学习。
任弼时后来才知道,他所参加的俄罗斯研究会,实际上是长沙的革命团体新民学会组织,负责人就是任弼时久闻大名的毛主席和蔡和森。俄罗斯研究会遵照着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指示,招收一批进步学生赴俄学习,以培养中国革命的骨干。任弼时这个看似偶然的决定,却让他必然地踏上了中国革命的道路。
毛主席
渡过滔滔的江水,任弼时来到上海,1920年10月,印有马克思像的首批《共产党宣言》中文译本在上海问世,任弼时成为了它在中国的第一批读者。在上海任弼时首次知道了什么是“阶级斗争”,什么是“社会主义”,任弼时在这里加入了社会主义青年团,只因他此刻心中已经有了一个信念,那就是要想拯救积贫积弱的旧中国,就必须走社会主义的道路。
1921年春,任弼时与刘少奇等人一同赶赴苏俄,此时的苏俄虽然通过十月革命建立了红色政权,但仍然在与国内外的反动势力作斗争。任弼时等人穿过红军与白匪交战的火线最终抵达莫斯科,进入了培养革命干部的东方劳动者大学。
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
任弼时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最早接受马克思主义的一批人,家境贫困的他在异国他乡的学习面临着多重的考验,没有充足生活费用就勤工俭学,每天只能靠一点点黑面包度日,任弼时却如饥似渴地学习着马克思主义理论。1922年初,在党刚刚成立几个月之后,任弼时就转为中共党员。1924年秋任弼时从莫斯科回国,他来到上海,在共青团中央工作,此时的任弼时才20岁,却已经担任起代理中央书记等职务,此时的任弼时意气风发,挥斥方遒,他敢于向当时党中央领导陈独秀提出意见,在国共合作期间任弼时一直坚持己见,为了革命他从不会退缩,以至于气的陈独秀直接把他的意见书当场撕碎。
陈独秀
1927年国共合作破裂之后,由于任弼时在与陈独秀争论时的观点正确,在“八七会议”上任弼时被选入政治局,成为了党史上最年轻的政治局委员。第一次国共合作给了中国共产党以深刻的教训,在这次会议中毛主席首次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思想,从大革命失败的血的教训中,尚显年轻的革命者们意识到了,唯有代表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中国共产党牢牢掌握革命的主导权,才能够带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随后任弼时一直从事于地下工作。
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任弼时曾两次入狱遭受了国民党的严刑拷打,这也是他之后在繁重艰苦的工作中身体不好的直接原因。国共合作破裂之后,国内斗争形势变得严峻起来,国民党反动派并不会因为革命者年轻,革命者是为了救国救民而放过他们,相反在蒋介石等国民党反动派看来,这些革命者是威胁他们统治的“匪徒”,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眼中,这些要翻身成为国家主人的工人农民就是谋逆的“反贼”。于是对其无所不用其极,抓捕屠杀毫不手软。无数革命先烈就这样牺牲在了敌人的刀下。
任弼时
1928年3月,安徽地方推行“左”倾盲动主义路线,各县党组织不同程度地遭到了破坏,大批的优秀干部被捕和牺牲。为此中央委派任弼时以特派员的身份巡视安徽。由于叛徒的告发,任弼时被敌人抓捕。
此时国民党反动派并没有搞清任弼时的身份,在提审过程中任弼时临危不惧镇定自若,坦然回答自己是湖南人,叫胡少甫,他知道只要敌人拿不出证据,就对自己无可奈何。恼羞成怒的敌人对任弼时施以种种酷刑,譬如灌辣椒水、坐老虎凳,但都无法从任弼时口中得到任何口供。敌人只得将他作为嫌疑人押解到省城关押。在前往安庆的途中任弼时巧妙地将自己编造的身份托人传递给了妻子陈琮英,以配合组织营救。
任弼时与妻子陈琮英
抵达安庆后,国民党反动派再次提审任弼时,但在酷刑之下任弼时一口咬定原来的供词。任弼时在狱中的情况由安徽党组织报告了中共中央,在组织的积极营救之下,任弼时在被关押半年之后最终于1929年获释脱险。当时一名共产党员被国民党反动派抓捕并得知身份的话,那么就将遭到国民党反动派的残忍杀害。如留下“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写出“就义诗”的夏明翰,同样是一名早早就投身革命的共产党员,他于1928年由组织派遣至湖北工作时,由于叛徒的出卖而被捕,后英勇就义。
夏明翰
在那个革命年代,身为革命者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为了心中的理想,无数的革命先烈就算是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而任弼时在出狱之后便根据中央的指示踏上了新的征程。
来之不易,英年早逝
从狱中出来之后,任弼时将身体养好之后就继续投入到了革命工作当中,1929年底,任弼时在上海主持江苏省委工作时,再次被租界当局逮捕,1929年11月17日就在筹备召开的中共江苏省第二次代表大会的前一天上午,任弼时冒雨前往团省委秘密机关,参加省团委扩大会议。
他刚一推开石库门进去,就被暗藏在一旁的租界巡捕房密探抓住。此时任弼时已经有了被捕的经验,他临危不惧,给敌人营造出一种他并不是敌人要抓的共产党员的假象,这样是对自己的一种保护。而其他新同志由于缺乏对敌经验,在被敌人抓捕之后暴露了自己的身份,于是遭到了敌人的残忍杀害。
任弼时
任弼时被抓后化名彭德生,声称自己是从江西来上海投亲的失业青年,因为记错了门牌号才被误抓进来,当时任弼时身上只有一张电车月票,敌人在掌握不到证据之后,就对任弼时两次用刑,第二次竟然使用了电刑,任弼时背上被烙出两个拳头大的窟窿,任弼时数次被电流击昏,但仍然在难以忍受的痛苦中保持坚强的意志和清醒的头脑,没有承认自己的身份,但这种顽强的态度使得敌人更感到他像共产党,于是决定继续关押拷打,幸亏周总理领导的特科通过关系营救,任弼时才得以释放。
但这次的被捕受刑却给任弼时的身体留下了无法恢复的创伤。此后他经常感到头晕和身体虚弱,再加上日夜劳累,任弼时逐渐被疾病缠身。长征期间任弼时是红六军团和后来红二方面军的最高政治领导人,年仅三十出头的他,外貌却让人以为他已有五十多岁。任弼时也时常向身边的人表示,自己活不长,所以要抓紧时间工作。
任弼时
当部队来到延安之后,任弼时从人事安排到谁吃大灶、中灶、小灶都要管,由于处理周到,任弼时又被称为“党内的老妈妈”。任弼时有3个绰号“骆驼”、“被子”“党内的妈妈”。骆驼是忍辱负重的意思,而被子是因为任弼时为人厚道,对待干部就像是冬天盖一床棉被,让人感到舒服暖和。论起周到,朋友们都知道党内周总理做事极为周到,但周总理和任弼时在周到这方面却有着一番“较量”。
那是在延安时期,任弼时和周总理有一次住在同一窑洞的东西两厢,由于身体不好,任弼时每天早上都要出去呼吸新鲜空气,但他又怕开门“吵醒”了周总理,于是便蹑手蹑脚地从窑洞的窗户上跳出去,当他跳出去的时候,住在隔壁的周总理也因为想要咳嗽,但怕吵醒了任弼时,就紧皱眉头捂住嘴巴急忙走出门去,两人在门外碰面,会意地笑了起来。
延安时期
1945年,中共在延安召开了七大,任弼时与毛主席、周总理、朱老总、刘少奇一同并列为中央五大书记,而正是这位最年轻的中央书记,却是革命胜利之后最早去世的人。
工作得更加繁忙,也让任弼时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他患有多种疾病,其中最严重的就要属高血压。1947年11月,任弼时因高血压病复发不得不离职休养,毛主席当即表示任弼时以后每天工作不能超过4个小时,但是他可是任弼时,如果不忘我地投身工作,他就不是任弼时了。
中央五大书记雕像
他是一名真正的革命者,1949年3月,任弼时带病工作,致使病情发展十分严重,随着解放军的一路南下,任弼时也得以暂时放下手头的工作,安心在北京西郊的玉泉山休养。1949年5月8日,任弼时出现昏迷症状,经医生诊断,他脑部血管已有器质性变化,眼底有小的出血点。
到了开国大典前夕,毛主席等人征求医生的意见,但任弼时此时的身体状况已经无力支撑他参加开国大典。
“这样梦寐以求的时刻,我不能不亲临现场”任弼时坚持要参加开国大典。
为了任弼时的身体安全,毛主席为此下令“任弼时同志不出席开国大典,一定要以保重身体为第一要务”,为了了却任弼时的心愿,党中央决定由他仍在上小学的女儿代表任弼时本人参加开国大典。
在《人民解放军进行曲》的乐声中,游行的队伍逐渐从各个角落汇集到了天安门广场之上,毛主席在天安门的城楼上频频向游行的群众招手,挥帽致意。而因病没能出席开国大典的任弼时,坐在收音机旁收听着实况广播,他激动地对妻子说“胜利来之不易,要珍惜它啊!”
为了这一天无数的革命者前赴后继奔波了半个多世纪,等到开国大典结束后,任弼时立马派人将女儿接到身边,聆听着女儿讲述的开国大典盛况,任弼时满含热泪。
新中国成立一周年后,任弼时最终未能战胜病魔,于1950年10月2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46岁。
周总理、刘少奇参加任弼时追悼会
欢迎朋友们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关注博览历史,重温过往故事,喜欢的朋友点赞评论关注吧,咱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