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九月九,谁是山东兄弟?

发布时间:2025-10-29 17:59  浏览量:1

今日是重阳节,免不了要吟诵一首《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独在异乡为异客 ,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 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

作者王维在 17岁时写就此诗。 苏轼评价他: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王维的诗记录了盛唐长安的繁华 , “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 写下边疆的磅礴,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还有幽居山川的闲适,“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 。

2025年10月2日清晨,游客在甘肃省敦煌市鸣沙山月牙泉景区观赏大漠日出美景。新华社发(张晓亮 摄)

他的一生,正应和着他的诗, 波澜起伏而又光芒璀璨。 少年成名又状元及第,他是王公贵族们的座上宾 , 被贬小城,他不得已寄情山水三五年,安史之乱被俘,他又做了乱世中的 “伪官”,饱受折磨 。

让我们走进“诗佛” 王维的世界。

1 韶华

神龙三年( 707年)春, 出身太原王氏的 王维 已经七岁, 正在接受规范化的贵族教育。聪 颖早慧的他过目能诵,出口成章,诗文、书画、音乐,无一不了然于 胸。 在父母的教育和督促下,王维几乎掌握了所有的文艺技能,成了人们所羡 慕的 “别人家的孩子”。

王维的母亲崔氏善良贤淑,拥有一 颗虔诚的佛心。据说在王维出生时,她梦见一位菩萨走进房间,因此给孩子取名维,字摩诘。这在当时是一套十分 “洋气”的名字,因为名和字是连起来的。这来 源于一部佛教典籍《维摩诘所说经》,其中的维摩诘,是一位住家修行、 法力高深的佛教居士。

也许是上天的刻意安排,王维此后与佛很有缘分,特别是在 他人生失 意的时候,会一边寄情于山水,一边参悟佛法。

这年秋天,王维的父亲去世,家里失去了经济支柱,重担都压在了母亲的肩头。他们一家人从祁县搬到了河东蒲州(今山西永 济)的娘舅家。家庭的变故,使得身为长子的王维变得少年老成,读书、入仕,成了 他 的 梦想。

开元三年( 715年),十五岁的王维辞别母亲,怀着满腔的抱负走向了繁华的长安。也是在这一年, 唐玄宗着手整顿吏治,拉开了开元盛世的帷幕。

此时的长安人才济济,文人墨客云集于此,每个角落都飘荡着诗的气 息 。 同在异乡为异客,芳华年少的文人们,经常聚在长安城周围的茶坊酒肆,于觥 筹交错间纵饮狂歌。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王维《少年行四首(其一)》

上马提剑,下马吟诗;出为将,入为相。诗人与游侠,在大 唐的时代 里结合得那么完美。

不过, 求学之路总伴随着苦闷和忧愁 , 重阳节 的到来 让王维倍 感孤独。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如今自己的兄弟姐妹在家乡登高望远,依旧插着茱萸,但不同的 是, 他们身边少了自己。不管如何思乡,王维依然在长安坚持,为了不辜负母 亲的教导,为了兄弟姐妹能过上更好的生活,也为了心中那个盛世大唐, 科考是他必须拿下的。

在科举考试的残酷竞争中,王维高贵的出身并没有给他带 来什么实质性的帮助, 反而是 他自身的才华,成了一块不可替代的敲门砖。 在长安城中,王维结识了喜好音乐的岐王李范。

岐王李范原名李隆范,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四弟。由于不许干政,他把 所有的精力都投入了一个领域 ——玩。在音乐、字画等方面, 李范 都是高手。李范是真的欣赏王维,他让王维挑选几篇自己曾经写过的诗作并抄录下来,再创 作一首新的琵琶曲,曲调凄婉一些。几天后, 李范 带王维 来到 妹妹 玉真公主的府邸 , 王 维扮成乐工当场献艺。

一曲终了,玉真公主听得如痴如醉,惊呼神技。王维在表露身份后, 便拿出自己事先准备好的诗文请公主过目。当看到 这些自己喜爱的诗文都是出自这个青年人之手后,玉真公主对王维更加欣赏。开元九年( 721年) 的春闱,王维辛酉科状元及第 被任命为太乐丞 ,时年二十一岁。

这一年,李白还在蜀中当背包客,杜甫还是个孩童。

在太乐署,王维和雷海青、李龟年等人一起切磋音律,并 结下了深厚的友情。作为主管音乐和舞蹈的太乐丞,王维主要负责督促一些皇家歌舞的排练 , 初来乍到的他凭着一股 年轻人的朝气努力工作。

有一天,王维接到上级通知,有个节目要 进行彩排,让他负责。 这是一支名叫 “五方狮子舞”的乐舞,是当时流行的一种舞狮表演。王维接到命令后,连忙叫来伶人,让他们换上演出服开始 彩排,自己则坐在台下当观众,看看节目是否还有什么不妥之处。

这时的王维没有注意到,有个伶人私自舞起了五方狮 子中的 “黄狮子”,更没有注意到角落里有一双眼睛在看着这一切 。 “黄狮子舞”是专门给皇帝表演的一种舞蹈,作为一个小 小的太乐丞, 有什么资格让伶人在你面前表演呢?这是僭越。

第二天 , 整个太乐署的官员都受到了处罚,王维更是直接被贬到山东济州(今山东聊 城)任司仓参军 ——一个管理仓库的小官。

几个月前,王维还是名动京师、前呼后拥的翩翩状元郎,如今 却背井离乡,灰头土脸地走在被贬谪的道路上。 原本一心想有所作为、大展宏图 的他,第一次看到了人心的险恶、政治的残酷和官场的无情。

2 相思

在济州, 王 维生活在冷漠之中,很是苦闷 , 他 常常寄情于山 水, 渐渐 体会到了山水田园的快乐。在四年多的时间里,王维内心逐渐平和 , 还 遇见了妻子崔氏。

王维和崔氏,从初见时的两小无猜,到灵魂深处的相知、患难与共的相惜、柴米油盐的相伴、相濡以沫的默契,两人一起读书,一起郊游,月下弹琴,晨光漫步,注视一朵花的开谢,见证一株草的荣枯。所以, 无论王维的 仕途多么不顺,回到家里,所有烦恼都会烟消云散,诗风也有了巨大改变。

开元十三年( 726年)唐玄宗泰山封禅后大赦天下,所有获罪官员均在其列。第二年,二十六岁的王维果断辞 去司仓小吏职位, 回到长安 。 在他 离开的这几年,岐王李范病逝,朝中大权几经更替。这一次回京, 他 收敛了自己的锋芒,选择安静的闲居生活。

王维家的大门总是紧闭着,即使有人前来拜访,主人也经常不在家中。此时的王维正在长安城郊的大荐福寺潜心向佛 , 大部分时间都在登山拜寺、求道问禅, 涤荡心中的烦恼。

2023年 4月27日, 游客在 西安市雁塔区荐福寺内 小雁塔下的 西安博物院内参观。 新华社发(邹竞一 摄)

诵经可以抚慰人们躁动的内心,但是无法改变无情的命运。 开元十九年( 731年)冬,相濡 以沫的妻子去世 , 王维陷入巨大的悲伤,他 不禁想起了昔日 的美好。

那时自己刚刚状元及第,被岐王李范邀请到家中做客,以示庆 祝。席 间一位南方来的朋友取出一盒精致圆润的红豆作为贺礼送与王维。言说, 这可不是一般的红豆,而是大有来历。

相传,上古时代,一位丈夫从军,妇人于家中苦苦等待,每 日站在树下翘首远方,期盼丈夫平安归来。没想到却等来了噩耗,丈夫 战死沙场 , 尸骨全无。妇人听闻后,在丈夫亲手栽种的红叶树下泣涕涟涟,最后,眼睛哭出鲜血,气竭而亡。后来,这棵红叶树上结满了红豆,人们把 它称作 “相思豆”。手拿晶莹如珊瑚的红豆,想着那个凄美的爱情故事,王维有感而发。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王维《相思》

此诗一出,立刻轰动长安,由乐工谱曲,著名乐师李龟年深情传唱, 听者无不动容。 王 维和崔氏的爱情,正如这粒粒 “相思豆”,晶莹饱满、纯真无瑕。妻子去世后三十年 , 王维都是独居 。

开元二十二年( 734年)冬,王维受到时任宰相张 九龄的赏识和提拔, 出任右拾遗。

右拾遗虽只是个八品小官,却是皇帝身边的近臣,负责 查漏补缺,能与皇帝直接交流,是一个很有前途的职位。在张九龄的整治下,朝中风气 日渐开明,王维也第一次体会到了当官的责任。

张九龄为人正直,可唐玄宗却是日益昏聩。当时 的礼部尚书李林甫为人狡诈,朝中很多正直的大臣都被他陷害 。 他擅长阿谀逢迎,总有办法 把玄宗皇帝哄得服服帖帖。

开元二十四年( 736年 ), 张九龄被罢相。同年十一月,牛仙客被任 命为宰相,执掌门下省事务。牛仙客胆小 怕事,唯唯诺诺,政务皆由李 林甫做主。

3 明月

开元二十五年( 737年),李林甫被加封为晋国公,大权独揽,对所 有不服从他的官员都进行了报复,朝廷笼罩在高压 与恐怖的气氛之中。满朝文武为求自保,不敢和张九龄多说一句话。

然而, 王维不顾形势凶险,给被贬荆州的恩师 张九龄寄了一首送别诗

所思竟何在,怅望深荆门。

举世无相识,终身思旧恩。

方将与农圃,艺植老丘园。

目尽南飞鸟,何由寄一言。

——王维《寄荆州张丞相》

在这首诗里,他用 “举世无相识,终身思旧恩”表达了自 己的政治立场和对张九龄提携之恩的真诚回应。在他看来,张九龄的失势代表着自己 官场希望的破灭。朝廷失去了贤相,王维失去 了知己 , 他有了归隐田园的念头。

就在进退纠结之时,他收到了张九龄的来信。信中 写 道:虽然你在这个位置上不能说话,不能匡时济世,但是坐住这个位置可以让朝中少一个坏人;俗话说 “大隐隐于 朝 ”,在朝堂一样可以做个隐士,将来总有拨云见日的一天。

迫于生活的压力和世家豪门的过去,王维终究没有归隐,但他的政治热情早已消磨光。在张九龄被贬几个月后,王维升任为监察御史,被体面 地赶出了右拾遗所在的中书省,打发到了御史台上班。表面上升官了,实际却是明升暗降,因为离皇帝越来越远了。

这一年,河西节度使崔希逸大败吐蕃,杀敌无数。朝廷敕 令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赴凉州劳军。 王维乐于离开长安,欣然领命。

秋天的塞外云淡风轻、苍茫浩渺。一天,王维的车马 行至黄昏,风停 沙静,只见北归的大雁列着队从眼前飞过;而远处的一座城关外燃起报平 安的烽烟,很久也不散去;在更远处的长河上,一轮硕大雄浑的红日正缓 缓落下。这样一幅天地间的绝美画卷,让王维看得出神。不久,迎面跑来三个骑兵,经过一番交谈,才得知节度使大人率军到前线巡防去了,过几 天才能回来。无奈,王维只能在驿站暂且住下。

2023年9月1日清晨,一轮圆月悬挂在甘肃省敦煌市鸣沙山月牙泉景区上空,游客骑乘骆驼,领略大漠风光。新华社发(张晓亮 摄)

当天晚上,摇曳的灯光下,那幅长河落日的画面又在王维 脑海里浮现, 久久不能散去。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王维《使至塞上》

凉州问边,让王维的人生有了新的突破。 经过塞外烽 烟的历练,其诗 歌在清新淡远,自然脱俗之外,兼而又有慷慨悲壮、 豪迈开阔之气象。 那种大漠的寂静和旷达,已经超越了文字本身。

与朝廷上的如履薄冰相比,王维更喜欢大自然的山山水水。经过好友崔希逸的保奏,王维的官职变成了节度使判 官, 他如愿以偿地留在了崔希逸的幕府里。

在凉州的 两年 日子里,王维饱览了壮丽的边塞风光,从黑水河到居延 城, 从陇西到阳关,都留下了他的足迹。这里既有 “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的 剑拔弩张,也有 “十里一走马,五里一扬鞭”的紧急军情,还有诗,有友,有金戈铁马,有 雄关漫漫,有大漠苍穹上的一轮红日和一池繁星。这让近不惑之年的王维兴致勃勃,似乎找到了少年时 “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的 梦想。

2024年12月12日,在甘肃酒泉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拍摄的雪后库姆塔格沙漠景观(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发( 高宏善 摄)

然而好景不长,开元二十六年( 738年 ), 贪婪的李林甫 将手伸向了 凉州重镇,提出由自己兼任河西节度使,将崔希逸改任河 南尹。

离别之际,王维难以割舍,因为一旦动身,有些故人就真 的再也不会相逢。以至于多年后在渭城(今陕西咸阳)送别好友元二时,他还清楚地 记得自己在边塞的日子。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开元二十九年( 741年 ), 回到朝堂后的王维越发感到孤独,这时, 他产生了彻底辞职归隐的想法。但张九龄的话却一直在他脑海里回荡: 住这个位置可以让朝中少一个坏人。

在 好友 裴迪的陪伴下, 王维 于终南山脚下置 办了一栋别业, 开启了亦官亦隐的生活。历经岁月洗涤,王维的诗也越写越短,禅意清幽。他试图在 诗中淡化 情感,与佛家空空之境融为一体。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王维《终南别业》

这首《终南别业》讲的就是王维在终南山旁修佛的日常,一切都是那 么随心,又是那么悠然与豁达。一个人,兴之所至,出来走走看看,遇到快乐 的事,停下来自我欣赏,自我陶醉一番;遇到有缘的人,就和他 聊上几句,因为不急着赶路,聊得忘记了时间是常有的事。

4 诗佛

公元 742年,唐玄宗改元天宝,朝廷上下一番庆祝。正月末,朝官经历一番调动,王维升迁为从七品上的左补阙 , 此次循例升职,对 他 似乎没什么影响。

还是 终 南山的隐居生活让王维 感到 快乐 , 天宝三载( 744年 ), 四十四岁的 他 用半生的积蓄,在 终南山 东北麓的辋川买下了老乡宋之问的一栋旧别墅。这里距长安城不远,且依山 傍水。

2019年11月11日,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罗汉洞村终南山古观音禅寺内的千年银杏树满目金黄,落叶宛如金毯,吸引游客前来参观游览。 新华社记者 刘潇 摄

经过倾力的营建,三十多里长的辋川,在王维的手中被修葺成了一个可耕、可牧、可樵、可渔的综合园林。 王维也亲自画《辋川图》来表达自己对这里的喜爱。图中山谷葱郁、云飞水动,意外出尘,将辋川的神 韵行云流水般地呈现于世人眼前。

辋川也因王维 为天下人所知所羡,成为千百年来文人雅士心之所向的桃花源。王维一生 最美的诗,大都是写辋川的。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王维《山居秋暝》

诗人沉醉于雨后空山的清新,艳羡山中人们的自在闲恬,他 渴望留下 来,尽情享受这返璞归真的山野景色。于是 王维和好友裴迪在辋川精选了二十处美景,并为之取名赋诗,也就有了《辋川集》。无论春夏秋冬、酷 暑严寒,时常兴之所至,裴迪就会撑着一只 小船,荡荡悠悠,到辋川别业 和王维相聚。

假如没有那场动乱,王维本可一直陷在这样的日 子里。

天宝十一载( 752年)十一月,李林甫的心脏停止跳动 , 杨国忠执政。 三年后的 寒冬,范阳大地风潮涌动,身兼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打着讨伐奸臣杨国忠的旗号,正式起兵反唐。叛军长驱直入,十二月便攻破洛阳。次年,安禄山在洛阳称雄武皇帝,建国大燕。六月唐军在潼关溃败,长安城里一片混乱,唐玄宗 匆忙逃往蜀地。

混乱中,王维被叛军捕获,和许多留京官员一起被关押在杨 国忠的宅 子里。在这个硕大的 “监狱”里,一些官员架不住威 逼利诱投降了,当即 开释,官复原职。

这年,王维已经五十六岁了 , 他服下事先准备好的喑 药,让自己变成了一个哑巴。任凭叛军如何使手段,他都以无法说话为由, 拒不投降,于是, 他被编入俘虏的队伍,押往东都洛阳。

位于河南洛阳的洛邑古城。新华社记者 郝源 摄

天宝十五载( 756年)八月初,经过一个多月的跋涉,浩浩荡荡的俘 虏队伍来到洛阳。王维被单独关押在菩提寺的一个偏殿里 , 安禄山并没有对他用刑,而是极力劝说 他 归顺自己,想通过他在文化上的影响力,为自 己摇旗呐喊,聚拢人才。

王维只称自己的嗓子哑了说不了话,且年 迈多病,无法胜任。安禄山不愿意杀他,只 得先囚禁起来 。至德二年( 757年)正月,安禄山失去耐心,他强行给王维安排了“给事中” 的官职,随后命人拟好诏书,盖上印玺,向他宣旨。听到昔日的同僚一个个死于非命,王维害怕了 , 含着屈辱与不甘, 他 接下了诏书。

一天,好友裴迪历经千辛万苦,终于买通了狱卒来到寺 中。安史之乱时裴迪身份低微,反而因祸得福,享有人身自由。他听说王维在洛阳做 了伪官,异常震惊。两人见面后 , 一切都毋庸多言。

裴迪告诉王维:玄宗皇帝去年已安全到达成都,太子李亨已 即位,正在组织军队和叛军作战;前段时间,安禄山也被儿子安庆绪杀死,现在战 事对朝廷十分有利;而他的好友雷海青因为在宴会上大骂安禄山,被肢 解而死。 王维听罢,眼里的期望变成了哀伤,这次战乱给大唐带来了诸多 不幸。

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僚何日再朝天。

秋槐叶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

——王维《菩提寺禁裴迪来相看说逆贼等凝碧池上作音乐供奉人等举声便一时泪下私成口号诵示裴迪》(一作《凝碧池》)

这首诗是动乱时代的实录,王维以低沉呜咽的语调倾诉其 不幸又无奈的心境,充满悲愤与哀痛。至德二年十月,唐王朝趁叛军内乱之际,接连收复 了长安与洛阳,至 此,两都光复。王维等三百余 人因在叛军里任伪官被押解回 长安。这些人流放的流放,诛杀的诛杀,王维躲过一劫,救 他的正是那首《凝碧池》。

原来, 裴迪从洛阳探视王维之后,就直驱太原寻找 其弟 王缙。王缙在安史之乱后投靠了唐肃宗,并且建有功勋 。

得知兄长的遭遇,王缙凭借自己的政治影响力,让《凝碧池》迅速走红,没多久就传到了唐肃宗的耳朵里。当看到敌占区还有官员如此心向大唐时,唐肃宗倍感欣慰。在朝廷商议给王维定罪时,王缙为了保全兄长,表示愿意削去自己的官职,为兄长赎罪。

最终,王缙官降一级,被贬出京城,做了蜀州刺 史。而王维免于处罚,等候安排。上元元年( 760年 ), 在新皇的圣恩下,王维被提升为从四品上的尚书右丞,这是个有职权的高官。 但 他一直对自己在安史之乱中被俘、接受伪官一事感到痛苦。

为了赎自己在叛军中出任伪官的罪过,为了大唐能够中兴,同时也为了纪念自 己死 去的母亲, 王维上表恳请唐肃宗恩准,把自己的辋川别业施为佛寺,以 “上报圣恩,下酬慈爱”。

在数次上书之后,唐肃宗恩准了他的善举。这年秋末,王维告别了居住十六年之久的辋川别业,告别 了自己精神生活的休养所。当行至辋川谷 口时,他心中酸楚,写下:

依迟动车马,惆怅出松萝。

忍别青山去,其如绿水何?

——王维《别辋川别业》

翌年春天,王维渐觉体力不支,连正常的上朝 办公都有些力不从心了。 这时弟弟王缙在蜀州刺史的任期已经结束,却没有被朝廷召回京城。王维格外想念自己的亲人 , 他向皇帝恳请,自己愿意削掉官职,以换取弟弟回京。没多久,唐肃宗便答应了 他的请求。

皇帝如此照顾自己,王维倍感欣慰。而更使他欣慰的是,安史之乱后, 朝廷和友人并没有因为伪官一事对他冷眼相看。他知足了,心里已没有任 何负担了。

人生,历千劫,始成佛。

这年七月,王维悄无声息地离世了,时年六十一岁。遗憾 的是,他没 有来得及和弟弟见最后一面。王维去世之后,弟弟王缙按照其生前遗愿, 将他葬于辋川别业清源寺母亲的墓旁。一代诗佛,在辋川的明月清风、松 林竹泉下静静地安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