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山东一男子饮食规律,却肝衰竭去世,原因是他吃了这类肉

发布时间:2025-05-19 15:34  浏览量:3

声明:本文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为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识,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

山东临沂那边,有个男人五十出头,平时生活规律得很,早上六点起床锻炼,三餐定点,没抽烟没喝酒,人也不胖,甚至经常泡点枸杞喝。

单位体检常年没事,家里人都说他是那种“百岁体质”。

可谁能想到,就在一个星期天的下午,饭后觉得肚子有点不舒服,上了趟厕所出来,脸都白了。

到晚上已经开始恶心、呕吐、发热,一查肝酶高得吓人,黄疸指标飙到五倍标准,直接被送进了省城医院。

不到一周,人没了。医生说是“爆发性肝衰竭”,而且是典型的食源性毒素导致的。

他家人一头雾水,说他吃得最健康,怎么能突然肝坏了?

结果追着追着,才发现,是家里冰箱里放了一块没完全退冰的鸡胸肉,前天他中午做成了炒鸡丁吃下去了,后果一发不可收拾。

这个事其实比表面看上去严重得多。鸡肉这玩意,大多数人觉得没啥毛病,瘦肉多、脂肪少、蛋白高,是健身、养生的不二之选。

可真要说它出事的可能,还真不少,尤其是坏掉的鸡肉,毒性不是立马表现出来,而是要靠肝来“扛”。

鸡肉一旦变质,其中最容易滋生的是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和一类叫“产气荚膜梭菌”的东西。

这些细菌本身并不都致命,但它们代谢出来的毒素是肝脏的“死敌”。

特别是产气荚膜梭菌的外毒素,能直接破坏肝细胞膜,让肝脏在短时间内失去解毒、代谢、合成等功能,出现急性坏死。

这种坏死不是慢慢来,是“成片掉肉”那种状态。

人吃下去之后,肚子一开始只是不舒服,但几个小时后毒素入血,大脑开始反应迟钝,皮肤变黄,尿液像酱油,全身瘙痒,最终走向昏迷。

有个很让人误解的点是,鸡肉坏了不一定有臭味,特别是冷冻过的。

有的人把鸡肉冻了几天,觉得没事,其实冷冻只是延缓细菌生长,不是杀菌。

有些变质过程是在冷冻之前就已经开始了,冷藏室的4℃根本不能阻止细菌繁殖,只是拖延而已。

还有人喜欢把鸡肉泡水解冻,那是大忌。水解冻容易让细菌迅速扩散,再加上水温通常在20℃以上,给了细菌最理想的繁殖条件。

美食节目里经常教人这么解冻,其实这是条隐藏的“毒命令”。

世界卫生组织有数据指出,全球范围内因禽类肉制品引发的食源性中毒事件中,沙门氏菌占比接近40%,而这些细菌最喜欢的温度区间就是20℃到40℃,刚好就是家庭解冻最常见的那个温度段。

还有一点,很多人爱吃“滑嫩鸡”,但这种嫩,其实是中途没煮透的结果。

尤其是做鸡丁、鸡块时,有些人怕肉老,锅一翻就出,不知道里面根本还带着“生气”。

尤其是鸡胸肉纤维致密,热穿透慢,有时候外表已经变白了,里面还是微生状态。

这种“假熟”肉,在显微镜下能看到大量残留的细菌和未破坏的蛋白酶,进肚子之后直接给肝脏加了负担。

而肝是个哑巴器官,不管多大问题,它最初都是沉默的,等它“喊疼”了,基本就是坏得差不多了。

爆发性肝衰竭虽然听起来像是重病人群才会得的病,但现实却是,很多人是在吃进一个肉毒素“炸弹”之后才被引爆。

国内临床数据显示,20岁到55岁的肝衰竭患者中,有大约22%属于食源性毒素诱发,这里面禽类肉制品占主因的超过一半。

尤其是农村、城乡结合部这些地方,很多人图方便、舍不得扔,一块鸡肉放了三天还舍不得倒,闻着没味就上锅热热吃了。

可哪怕加热,也不能保证杀死所有毒素。有些毒素耐高温,像那种“金黄色葡萄球菌外毒素”,120℃加热20分钟都不一定全灭。

这跟细菌不一样,它们一旦释放出毒素,即使细菌死了,毒素还在。

更危险的是,那些爱囤肉、买冰鲜肉的大超市、网购平台上,也很难保证鸡肉每一块都是在新鲜状态下被运输和储存的。

有一次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局抽检某大型电商平台上销售的冷藏鸡肉产品,发现有20%以上的样品在解冻过程中被检出菌落总数严重超标,有的甚至超过标准10倍。

而这些肉,包装完好,冷链全程运输,用户拿到手根本不会怀疑。吃进肚子之后是不是出事,就看当天运气和肝功能强不强。

而说起肝功能,有一点特别关键,就是平时看起来没毛病的人,不代表肝真的能抗。

有的人工作强度大、熬夜多、心理压力重,本身肝细胞修复能力就弱,再碰上一顿坏鸡肉,就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还有些人常年吃保健品、喝浓茶、用偏方养生,也是在给肝加码。

肝是个化学工厂,所有毒素、药物、激素、添加剂都在这处理,长年累月地累着,突然来了个“坏鸡肉”里的强毒素,它一下就崩溃了。

临床上叫“肝细胞暴发性坏死”,一天两天直接从转氨酶轻度升高到上千单位,肝脏合成功能全面丧失。

这事说穿了,其实不是吃了一顿坏肉这么简单,而是坏肉成了压垮身体的“扳机”。

而这个扳机,可能藏在冰箱、藏在超市打折区、藏在饭店后厨,甚至藏在家庭晚餐那一盘看起来色香味俱全的鸡丁里。

鸡肉不是不能吃,但绝不能对它掉以轻心,特别是放了一两天的、颜色发暗、有点水渍的,哪怕只是“闻着不太香”,也得果断扔。

人命这事,从来不是“看上去还行”就能说得过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