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戴安娜用16个小时生下威廉,缝完线露面后因疼痛泪流满面

发布时间:2025-10-28 18:27  浏览量:3

人们常说,分娩的阵痛是所有疼痛中的最高级别。

1982年6月,21岁的戴安娜在圣玛丽医院的产床上,对此有了切肤的体会。

16小时不间断的宫缩像海浪,将她一次次推向极限。

她紧攥床单,指节泛白,不仅在为即将出生的威廉坚持,更怀着一丝卑微的期待:这个孩子,或许能弥合她与查尔斯王子之间深不见底的裂痕。

这场分娩在当时堪称“破格”。

作为首位在白金汉宫外生产的王妃,戴安娜的举动得到了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特许。

王室为此配备了非常好的措施。媒体蜂拥而至,赞誉这位新王妃的“备受宠爱”。

然而,盛大场面只是华丽的糖衣。产房内,戴安娜在剧痛中挣扎;产房外,查尔斯却显得焦躁而不耐。

据护士回忆,他频繁地看表,甚至向随从抱怨:“这太荒谬了,女人生孩子都这么费劲吗?”

当威廉的啼哭终于响起,他走近产房看了一眼孩子,对医生说的第一句话是:“他看起来很健康,王室的责任算是完成了。”

语气里那种应付交差的感觉,远比初为人父的喜悦,更加清晰。

戴安娜的“阵痛”产后三小时仍在持续为了维持王室体面,她强忍缝合的剧痛,化妆、换裙,在医院门口对镜头微笑

她腿软得需倚靠查尔斯,而他姿态完美,左手始终插在西裤口袋里。

一旦离开镜头,他迅速将襁褓塞回她怀中,仿佛卸下一个包袱,淡淡道:“你抱着吧,我要处理电话。”

多年后,戴安娜回忆那一刻:“车子刚拐过街角,我的眼泪就决堤了。他像递包裹一样把孩子给我。身体的伤口在疼,可心里的疼更厉害。”

后来,这次不愉快的经历,就成了戴安娜产后抑郁的导火索。

她开始整夜失眠,抱着威廉莫名流泪,甚至出现过轻生的念头。

有一次,她恍惚中在楼梯上险些摔倒。王室管家上报后,查尔斯的回应并非关心,而是冰冷的斥责她“太娇气了!”

他照常每周去见他的宫外的“密友”卡米拉在她最崩溃时,以公务为由离开伦敦。

黑暗中,戴安娜仍然试图抓住一线希望。

她翻出旧布料,偷偷为下一个孩子缝制粉色小裙子

针脚歪斜,却寄托着她最后的幻想:或许,再生一个女儿,能让他回心转意。

1984年,戴安娜再次怀孕。她欣喜地叠好那条粉色小裙子,每次产检归来都轻抚它,仿佛在抚摸那个能拯救婚姻的幻梦。

哈里王子的降生比威廉顺利,仅用了9个小时。

但当医生抱着婴儿走近,她一眼瞥见襁褓的颜色——不是粉色——心瞬间沉了下去

她虚弱地拉住查尔斯的手,试图寻找一丝温情:你看他的小手,多可爱……”话未说完,查尔斯便抽回了手。

“又是个男孩。”他顿了顿,目光落在婴儿的头发上,语气里带着嫌弃:“竟然还是红头发,一点都不像我。”

这句话,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在哈里的洗礼仪式上,查尔斯为了敷衍宾客表演得“很开心”,可他转身却向戴安娜的继母抱怨“本以为会是个女孩”。

戴安娜躲在角落里,看着那条永远送不出去的粉色裙子,终于彻底醒悟了。

他想要的从来不是女儿,而是“一个与她无关的孩子”。

从那时起,戴安娜就在日记中写下:“我们再也没有过正常的生活,他连借口都懒得找了。”

戴安娜幻想中的女儿并没有到来,但这并不是婚姻失败的动因。

她暗中珍藏的粉色裙子里裹着一个女人最卑微的期盼——她以为新生命能填补感情的裂缝。如今看来,这想法不免天真。

她错估了查尔斯:一个心已他属的男人,不会因子嗣回心转意

她也错估了王室:这台古老机器的核心是责任与体面,而非她渴求的俗世亲密。

“儿奔生,娘奔死”,这是一个中国的古老谚语。但道理相通,放之四海皆准。生育之于母亲,永远是一场生死考验

戴安娜曾以为,可以用16小时勇敢抵过腹部的剧痛、歪扭的针脚,再加上“女王的特例”,就能换来丈夫一丝温情。

最终,她用身心创伤印证了冰冷真相:在不爱你的人面前,所有努力都是徒劳。

21岁的她扛过了产床上的极限疼痛,却没能扛过婚姻里无声的忽视——那才是比十级阵痛更彻骨、更持久的真实之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