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新婚婆婆就要求收我们伙食费,还说小叔子的开销她全包
发布时间:2025-10-28 14:54 浏览量:2
过日子就像一锅炖肉,柴米油盐酱醋茶,哪一样都不能少。有的人家,这锅肉炖得香气四溢,一家人围着吃,心里都暖烘烘的。
有的人家,却总有人想往锅里多加点水,想让自己的那碗肉显得多一些。水加多了,肉就淡了,最后大家吃得都没滋味。其实一桌子吃饭,最重要的不是桌上摆了什么山珍海味,而是分筷子的人,心里那杆秤平不平。
秤要是歪了,再好的菜,吃进嘴里也是苦的。
01
乔悦和沈浩的蜜月旅行,选在了风景如画的江南水乡。小桥流水,乌篷船摇,半个月的二人世界甜得像刚出炉的麦芽糖。回到家,走进这套两家共同出资购买、房产证上写着沈浩名字的婚房,新婚的甜蜜还在空气里飘荡。
家里,婆婆张翠芬和小叔子沈明早已安顿下来。为了搞好婆媳关系,也为了让这个新组建的家庭尽快融洽起来,乔悦主动承担起了大部分家务。她在外企做销售经理,工作本来就很忙,可她还是每天一下班就急匆匆地往家赶,一头钻进厨房,叮叮当当地为一家四口准备晚饭。她的厨艺很好,几道家常菜也能做得色香味俱全。
这样的日子过了不到一周。蜜月回来的第一个周末晚上,一家人吃完饭,张翠芬没有像往常一样去看电视,而是清了清嗓子,表情严肃地让大家都在客厅坐好。
“今天,咱们开个家庭会议。”张翠芬说,她的目光在乔悦和沈浩脸上扫了一圈,“现在你们俩结婚了,我们就是真正的一家人了。俗话说得好,亲兄弟明算账。为了这个家好,有些规矩,得提前立下来。”
她顿了顿,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水,然后放下,声音不大,但每个字都很清楚:“乔悦,沈浩,你们俩现在收入都挺稳定,工作也不错。从下个月一号开始,你们俩每人每月上交两千块钱伙食费,一共是四千。以后家里的米面粮油、水电煤气,还有日常的吃穿用度,都从这笔钱里面出。”
乔悦和沈浩都愣住了。他们没想到,新婚不到一个月,婆婆就要跟他们算这么清楚的账。
还没等他们俩消化完这个消息,张翠芬的话锋一转,指了指旁边沙发上正戴着耳机玩手机游戏的小儿子沈明,脸上立刻堆满了宠溺的笑容。
“至于小明呢,他还年轻,今年才二十三岁,大学毕业也没多久,一直没找到合适的工作,你们也知道。所以,他的开销,就先从咱们家里的这个公共费用里出,吃饭、穿衣、零花钱,全包了。你们当哥哥嫂子的,也要多想着点,多帮衬着点弟弟。”
这番话,像一盆冷水,从头到脚浇在了乔悦的心上。她一个月的工资是不低,但她做销售,应酬、交通、人情往来,哪样不是开销。现在刚结婚,就要用自己的工资,去养一个游手好闲的小叔子?
她下意识地看向身边的丈夫沈浩,希望他能站出来,说句公道话。沈浩的脸上满是为难,他张了张嘴,似乎想说什么。可他一接触到母亲那不容置疑的、带着警告意味的眼神,又把话咽了回去,最终选择了低头沉默。
乔`悦的心,在那一刻凉了半截。她明白了,在这个家里,想要获得公平和尊重,靠丈夫是指望不上的。指望他去违抗他母亲的意愿,比登天还难。
她没有像张翠芬预想的那样,当场表示反对或者争辩。她抬起头,脸上甚至还露出了一个得体的微笑。
“好的,妈。”她平静地说,“没问题。既然是您定下的家规,我们做小辈的,一定遵守。”
她这平静得有些异常的反应,让张翠芬心里感到了一丝说不出的意外。她原本准备好了一大套“都是为你们好”、“做嫂子的要有长嫂如母的样子”的说辞,现在一句都用不上了。她心里嘀咕了一下,随即又觉得,这个新儿媳妇,看来也不过如此,是个“好拿捏”的软柿子。
02
第二个月的一大早,张翠芬的手机就收到了银行的到账提醒短信。乔悦的2000元伙食费,一分不差,准时转了过来。张翠芬的心里一阵得意,她盘算着,沈浩的那份钱就不用上交了,直接给他弟弟买那台最新款的游戏机。她觉得自己这个“一家之主”当得很有水平,把所有事情都安排得明明白白。
她没想到,从这一天开始,这个家的女主人乔悦,生活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以前,乔悦总是掐着点下班,急着回家做饭。现在,她早上比所有人都先出门,晚上却迟迟不见人影。
每天傍晚五点半,当张翠芬系上围裙,准备在厨房里大展身手的时候,她的手机总会准时地“叮”一声,收到乔悦发来的微信。
“妈,我今晚要陪一个重要客户吃饭,谈一个大项目,您和爸他们先吃,不用等我了。”
“妈,我们公司销售部搞团队建设,晚上聚餐,我可能要晚点才能回来。”
“妈,我约了以前的老同学聚会,我们就在外面吃了。”
乔悦确实是一下子变得“忙”了起来。作为公司的销售经理,她手头上本来就有不少客户资源。她开始把所有能安排的、不能安排的饭局,都集中地安排在了这个月。没有客户的饭局,她就约上同事,去公司附近新开的餐厅尝鲜。同事也没空,她就约上自己的闺蜜林菲,去打卡网红餐厅。实在没人约了,她就干脆去公司楼下的轻食沙拉店,点一份营养均衡的套餐,一个人安安静静地吃完。
她甚至还去办了一张价格不菲的健身卡。那家高端健身房不仅器械新,教练专业,最重要的一点是,它提供专门定制的营养晚餐,味道还相当不错。
乔悦的朋友圈,一下子就变得丰富多彩起来。今天晒的是日式料理的精致摆盘,明天晒的是法式大餐的烛光摇曳,后天又是和同事们举杯畅饮的热闹场面。每张照片,她都拍得很好看,看起来生活质量极高。
而在那个所谓的“家”里,餐桌上的气氛开始变得越来越微妙。
张翠芬本来是按照四个人的量准备饭菜的,可现在,饭桌上固定只有她、沈浩和沈明三个人。她辛辛苦苦做出来的红烧肉、糖醋鱼,乔悦一口也吃不上。小叔子沈明正是二十出头的年纪,能吃能喝,又游手好闲,对饭菜的质量要求极高。没过几天,他就开始在饭桌上抱怨。
“妈,今天怎么又吃青菜豆腐啊?我想吃排骨。”
“这鱼不新鲜吧?吃着一股土腥味。”
沈浩在国企当工程师,工作辛苦,压力也大。以前每天最盼望的,就是回家能吃上妻子乔悦做的几道可口饭菜。现在乔悦不回家吃饭了,他每天面对的,是母亲那越来越敷衍的厨艺和弟弟越来越挑剔的嘴脸,也觉得日子过得不是滋味。
张翠芬手里攥着乔悦交上来的那2000块钱“伙食费”,却要应付两个成年男人和一个正在长身体的“巨婴”的伙食。她开始感到力不从心。她舍不得动用自己的退休金,买菜的时候,也开始下意识地专挑那些打折的、不太新鲜的菜买。家里的伙食水平,一落千丈。
03
这样的日子,不咸不淡地过了两个星期。家里的餐桌,已经从最初的四菜一汤,变成了可怜的两菜一汤,有时候甚至只有一个荤菜,还是用最便宜的鸡胸肉炒的。沈明的不满情绪与日俱增,他不再只是抱怨,而是开始在饭桌上摔筷子,或者干脆就把饭碗一推,回房间打游戏去了。
这天晚上,乔悦因为手头一个紧急项目,在公司加班到快十点才回家。她拖着疲惫的身体,一进门,就看到客厅里一片狼藉。餐桌上的剩菜剩饭还没收拾,沈明正戴着耳机,在客厅的电脑前大声地打着游戏,嘴里还时不时地爆出几句粗口。而她的丈夫沈浩,一个人默默地坐在沙发上,对着电视发呆,脸色很难看。
乔悦什么也没说,她换了鞋,径直回了自己的房间。
过了一会儿,沈浩跟着她走了进来。他关上门,脸上带着一丝恳求和为难的表情,低声对乔悦说:“小悦,你看……我妈她年纪也大了,每天买菜做饭也不容易。你……你以后能不能少一点应酬,尽量多回家吃饭?”
乔悦没有像他想象的那样发火,也没有跟他争吵。她只是静静地听他说完。然后,她拉开了床头柜的抽屉,从里面拿出了一沓整理得整整齐齐的发票,放在了沈浩的面前。
“你看一下这个。”乔悦说。
沈浩疑惑地拿起那沓发票。都是各种餐厅的消费凭证。
乔悦指着发票,一条一条地跟他算账:“这是我这两周以来,在外面吃饭的所有发票,一共是三千二百六十块。按照我们公司的财务规定,业务招待费可以报销百分之八十。扣掉报销的部分,我自己实际花的钱,只有六百多块。”
“我每个月两千块的伙食费,一分不少地交给了妈。现在我在外面吃,不仅能陪客户拓展业务,完成我的销售指标,还能给自己省下一大笔钱。沈浩,你告诉我,我为什么非要回家,去吃那顿让我掏了钱,还吃得不痛快的饭呢?”
沈浩被她问得哑口无言。他看着那些白纸黑字的发票,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乔悦没有就此停下。她拿起了自己的手机,点开了一个记账软件的界面,举到了沈浩的面前。
“我们当初说好的,家里的公共账户,我每月一号准时转入两千。你看,这是我的转账记录。你的呢?”
沈浩的目光,落在了手机屏幕上。他看到,软件的界面上,清晰地显示着乔悦每月一号的转账记录,金额是2000元。而在他自己的那一栏下面,却是一片空白。他心里一阵发虚,下意识地想躲开乔悦的目光。
乔悦的手指,却在屏幕上轻轻地滑动了一下。屏幕跳转到了另一个界面。那是一张银行的电子回单截图。转出方,是沈浩的工资卡。收款方,是沈明的个人账户。转账金额,是5000元。转账的备注一栏,清清楚楚地写着几个字:“给你买新的游戏电脑”。
沈浩看着手机屏幕上那条刺眼的转账记录,再抬起头,对上乔悦那双平静得没有一丝波澜,却又冰冷得没有一丝温度的眼睛。他震惊了,感觉自己像是在大庭广众之下,被人扒光了衣服一样,羞愧和难堪让他无所遁形。一瞬间,他感觉到自己的后背,被冷汗彻底浸透了。
04
那晚的对峙之后,沈浩在乔悦面前彻底抬不起头来了。他充满了愧疚,却又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他既不敢去反抗母亲,又无颜面对妻子。他开始下意识地躲避这个家。他宁可在公司加完班,在楼下的便利店里买一碗泡面,一个人坐在空无一人的办公室里吃完,也不愿意回家面对那一桌子冷冰冰的饭菜,和家人之间尴尬沉默的气氛。回到家后,他会立刻把自己关进房间里,假装看书或者工作。
张翠芬是个精明的人,她敏锐地察觉到了大儿子情绪的低落,和儿子儿媳之间的冷战。她没有去反思自己定下的那条不公平的“家规”,是不是出了问题。她把所有的怨气,都归咎到了乔悦的身上。
她开始有意无意地在沈浩面前念叨。
“你看看乔悦,现在像什么样子?天天在外面花天酒地,深更半夜才回家,一点做人家老婆、做人家儿媳妇的样子都没有!”
“一个女人,心都野了,这个家她还要不要了?我这把老骨头,辛辛苦苦给你们做饭,她倒好,在外面吃香的喝辣的!”
她企图用这些话,来挑拨儿子和儿媳之间的关系,让沈浩站到她这边,一起来“管教”乔悦。
乔悦对婆婆的这些小动作,置若罔闻。她继续着自己的生活,甚至升级了自己的“反击”策略。
她不再仅仅是去餐厅吃饭了。她用自己的奖金,报名参加了周末的高级烘焙课,学习制作精美的法式甜点。她还报名了一个品酒沙龙,学习如何鉴别不同产区的红酒。这些课程,不仅能让她学到新的东西,拓展自己的人脉圈子,最重要的是,课程都提供非常精美的餐点和下午茶。
她的生活,变得越来越丰富多彩,越来越有品位。而沈家的那个房子里,气氛则变得越来越压抑,越来越沉闷。
家里的经济压力,也开始真正地显现出来了。
乔悦交的那2000块钱,对于一个无所事事的年轻男人,和另外两个成年男性的伙食开销来说,简直是杯水车薪。更何况,小叔子沈明花钱毫无节制。他打游戏要买最贵的皮肤,看直播要给女主播刷“跑车”,还动不动就跟张翠芬要钱,说要跟朋友出去“社交”。
张翠芬舍不得委屈自己的小儿子。她不得不开始动用自己那点微薄的养老金,来填补家里的这个无底洞。家里的冰箱,变得越来越空。张翠芬去菜市场买菜,也只敢挑那些快收摊时打折处理的菜叶子。家里的日子,过得越来越捉襟见肘。
05
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在一个看似平常的工作日下午,不期而至。
那天,乔悦和沈浩都在各自的单位上班。家里,只有张翠芬和她那个宝贝儿子沈明。
下午三点多,门铃突然被按得震天响,按门铃的人像是要拆了门一样,粗暴又没有耐心。张翠芬心里嘀咕着,打开了门。
门口站着两个男人。他们穿着黑色的紧身T恤,手臂上露出的皮肤上,画着张牙舞爪的纹身。两个人都是一脸的横肉,眼神凶狠,一看就不是什么好人。
“谁是沈明?”其中一个剃着光头的男人,恶狠狠地问道。
张翠芬被这阵势吓得腿都软了,哆哆嗦嗦地指了指客厅里还戴着耳机打游戏的沈明。
“他欠了我们公司的钱,今天该还了!”另一个男人说着,从口袋里掏出一张打印出来的纸,直接甩在了张翠芬的脸上,“这是借贷合同,白纸黑字,你自己看清楚!”
张翠芬颤抖着手,捡起那张纸。她这才知道,自己那个宝贝儿子,为了在游戏里充值买装备,为了给那些素未谋面的女主播打赏,竟然瞒着家里人,在网上借了好几万块钱的高利贷。现在利滚利,已经滚到了一个她连想都不敢想的数字。
那两个男人看家里只有一对孤儿寡母,更是有恃无恐。他们在客厅里大声嚷嚷,说今天不还钱,就把沈明带走。
张翠芬吓得魂飞魄散,她哆哆嗦嗦地掏出手机,哭着给大儿子沈浩打电话。
沈浩接到电话,心急火燎地跟单位请了假,一路闯着红灯赶了回来。他是个老实人,在国企上班,最怕的就是惹上这些麻烦事,影响自己的前途。为了不让事情闹大,他只能一边陪着笑脸跟那两个男人说好话,一边和母亲一起,东拼西凑。他们俩掏空了家里所有的积蓄,甚至张翠芬还打电话回老家,跟亲戚借了一笔钱,才勉强凑够了那笔迫在眉睫的欠款,把那两个瘟神送走。
这件事,像一记响亮的耳光,彻底打醒了沈浩。他第一次真正看清了自己弟弟的真面目。他不再是一个“没长大的孩子”,而是一个会给这个家庭带来毁灭性灾难的寄生虫。他对母亲那种无底线的、不分对错的溺爱,也第一次产生了深刻的质疑和动摇。
06
这场突如其来的“讨债风波”,让这个本来就已经摇摇欲坠的家,彻底陷入了经济危机。张翠芬的养老金账户见了底,沈浩的工资卡也被掏空了。张翠芬每天只能靠算计着过日子,买菜只敢买最便宜的,一块肉都要分成好几顿吃。
这天,正好是这个月的最后一天。乔悦在外地出差了三天,刚回来。她拖着行李箱,在深夜时分回到了家。
屋子里一片漆黑,寂静无声,空气里弥漫着一股说不出的沉闷和压抑的气息。
她熟门熟路地走到厨房,想从冰箱里拿一瓶水喝。她拉开了冰箱门。
冰箱里那盏昏黄微弱的灯光,照亮了里面的景象。那台巨大的双开门冰箱里,几乎是空的。冷藏室里,只剩下几根蔫头耷脑的小葱,半瓶快要见底的酱油,和两个孤零零地躺在格子里的鸡蛋。冷冻室里,只有一层厚厚的冰霜。
就在这时,乔悦的身后,传来了一阵轻微的脚步声。
张翠芬穿着一身旧睡衣,从她的房间里走了出来。她没有开灯,就站在黑暗里。她看起来,像是被什么东西抽走了精气神,一下子老了十岁。她的头发有些凌乱,眼神里充满了疲惫、无助和憔悴。
她看着乔悦,嘴唇哆嗦了半天,终于,带着浓重的哭腔,几乎是崩溃地说道:“小悦……妈……妈错了……妈是真的错了。你……你明天,回家来做饭吧,好不好?这个家……这个家真的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乔悦看着她,脸上没有什么特别的表情。她伸出手,轻轻地关上了冰箱门。整个厨房,又重新陷入了黑暗。
“妈,”她的声音很平静,“这不是回家做不做饭的问题,这是规矩的问题。”
她没有再多说一句,只是从口袋里掏出了自己的手机,点亮了屏幕,然后打开了一个相册,递到了张翠芬的面前。
“您先看看这个吧。”
张翠芬疑惑地接过手机。手机屏幕的光,照亮了她那张苍老而困惑的脸。
相册里,是一张张的照片。
第一张,是沈明穿着一双崭新的、她叫不上名字的名牌潮鞋,在一家装修得金碧辉煌的KTV包厢里,搂着几个朋友的肩膀,笑得一脸得意。
第二张,是沈明戴着一块最新款的智能手表,坐在电脑前,疯狂地敲击着键盘打游戏。
第三张,是一张手机屏幕的截图。是一个直播软件的界面,沈明用他的账号,给一个浓妆艳抹的女主播,刷了一个价值不菲的“跑车”礼物。
而最后一张,是沈明在一个月前,发的一条朋友圈。配图,就是那台价值五千块钱的新游戏电脑。配文是:“还是我哥最疼我了,想要什么都给买!开心!”在这条朋友圈的下面,乔悦清楚地看到,沈浩的头像,点了一个赞。
照片的发布日期,和当初张翠芬质问沈浩,为什么这个月没有交伙-食费的日子,是同一天。
张翠芬的手,开始剧烈地颤抖起来。她看着照片里,小儿子那挥霍无度的奢靡生活,再想到自己家里那个空空如也的冰箱,和前几天那两个上门催债的恶霸。她震惊了,身体猛地一晃,手里的手机差点掉在地上。她一直以为是在为全家“牺牲”、被儿媳妇“欺负”的大儿子,竟然在背后,如此毫无底线地补贴着小儿子。而这一切悲剧的根源,竟然是她自己亲手定下的那条,自以为聪明的、不公平的“家规”。
07
第二天,乔悦没有去上班。她跟公司请了一天的假。她召集了真正意义上的、这个家的第二次“家庭会议”。
这一次,她的丈夫沈浩,在经历了愧疚、失望和现实的连番打击之后,没有再选择沉默。他搬了一把椅子,坚定地坐在了乔悦的身边。
一家人,第一次如此整齐地坐在客厅里。气氛凝重得像要结冰。
乔悦把所有的问题,都摊开在了桌面上。她的语气不卑不亢,没有指责,也没有抱怨,但她说的每一句话,都像一把精准的手术刀,切开了这个家庭早已溃烂流脓的伤口。
“第一,从今天开始,这个家的经济必须完全透明。”她拿出手机,打开了一个家庭共享账本的软件,“我已经把我们三个人的账户都关联上去了。从下个月开始,我们每个人的收入,家里的每一笔大额开销,都必须记在上面。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从此以后,我希望不要再出现任何形式的‘秘密补贴’和‘小金库’。”
“第二,关于沈明。”她的目光转向了坐立不安的小叔子,“你今年已经二十三岁了,是一个完全独立的成年人。我给你一个月的时间,去找一份正当的、能养活自己的工作。从下下个月开始,你必须按照市场价,承担你自己那一部分的房租和生活费。如果一个月后,你还做不到,那就请你搬出去,自己独立生活,学会为你自己的人生负责。这个家,不会再是你的提款机,也不是你的避风港。”
“第三,关于家务和做饭。”她的目光最后落在了面如死灰的婆婆身上,“妈,我愿意承担作为一个家庭成员的责任,也包括做饭。但是我希望您能明白,我不是这个家花钱请来的保姆。家务和做饭,必须由所有的家庭成员共同分担。我可以每周负责做两到三次晚餐,但前提是,这个家,必须是一个公平的、互相尊重的家庭环境。”
张翠芬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她知道,她已经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资本了。
沈明听到要让他搬出去,还要自己付房租,当场就从沙发上跳了起来。他指着乔悦的鼻子,大吵大闹:“你算个什么东西!你一个外人,凭什么管我!这是我家!”
这一次,没等乔悦开口,她身边的沈浩就猛地站了起来。他冲着自己的弟弟,第一次发出了雷霆之怒:“她不是外人!她是我的妻子!这个家有她的一半!从今天开始,这个家就按小悦说的规矩来!你要么遵守,要么,你就给我滚出去!”
沈浩的这次爆发,像一声惊雷,彻底炸懵了张翠芬和沈明。他们终于明白,这个家,是真的变天了。那个他们以为可以一直拿捏的男人,已经不再属于他们了。
08
故事的结局,并没有像童话故事里写的那样,从此以后,婆婆洗心革面,小叔子发愤图强,一家人幸福快乐地生活在了一起。生活远比童话要真实得多。
一个月后,沈明在巨大的压力之下,并没有找到一份他眼中所谓的“好工作”。他嫌弃服务员的工作太累,抱怨文员的工资太低。在和沈浩又一次大吵一架,并且没有拿到一分钱的“赞助”之后,他愤然搬了出去。他用仅剩的一点钱,在城中村租了一个狭小的隔断间,找了一份送外卖的工作,开始了风里来雨里的生活。他开始真正体会到,赚钱有多不容易,生活有多艰辛。他跟家里的联系也变得越来越少,偶尔打来电话,张口还是那句“哥,能不能借我点钱”,但每一次,都被沈浩和乔悦坚决地拒绝了。他被迫开始了自己磕磕绊-绊的、真正意义上的成长。
张翠芬经此一役,元气大伤。她整个人都好像蔫了下去。她对乔悦的态度,也从一开始的精明算计,变成了后来的敬畏和疏远。她不再敢对乔悦提任何不合理的要求,但她内心里,对这个“抢”走了她儿子的儿媳妇的隔阂,和对那个远在外面“吃苦”的小儿子的偏爱,并没有真正消除。她和乔悦之间,达成了一种微妙的平衡。她们像两个客客气气的“室友”,住在同一个屋檐下,井水不犯河水。
这个家里,最大的改变,发生在乔悦和沈浩之间。经历了这次不大不小的家庭风暴,沈浩好像一夜之间长大了。他彻底摆脱了那个在母亲和妻子之间摇摆不定的“妈宝男”的影子。他学会了真正去尊重自己的妻子,也学会了承担起作为丈夫、儿子和兄长的三重责任。他们俩,开始认真地,为自己的未来做起了规划。
一年后,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乔悦和沈浩,并肩站在一个崭新的楼盘小区里。他们的手里,拿着一份刚刚签好的购房合同。这是他们用两个人共同的积蓄,完全独立购买的一套两居室。他们没有选择彻底“逃离”那个让他们疲惫的原生家庭。他们的新家,离父母家只有两站地铁的距离。这个距离,恰到好处,既能让他们拥有自己独立的、不被打扰的生活,也能在父母真正需要照顾的时候,及时地出现。
乔悦靠在沈浩的肩膀上,看着远处那栋正在紧张施工的、属于他们的楼房,脸上露出了轻松的笑容。她笑着说:“以后,我们的新家,规矩得由我们自己来定了。”
沈浩转过头,看着妻子明亮的眼睛,紧紧地握住了她的手,用力地点了点头。他知道,他们真正意义上的家,真正属于他们两个人的小日子,从这一刻,才算刚刚开始。这个家,不再是建立在单方面的忍让和委曲求全之上,而是建立在平等、尊重和共同面对问题的勇气之上。这才是婚姻,最坚实,也最可靠的地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