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亿涂料并购落定!凯雷联手中东QIA接盘,巴斯夫留 40% 股权

发布时间:2025-10-15 18:24  浏览量:5

2025年的工业圈,一笔大交易炸响了——德国化工巨头巴斯夫把自己的汽车涂料业务卖了。

买家是手握4650亿美元资产的凯雷集团,还有中东豪门卡塔尔投资局(QIA),成交价77亿欧元,折合人民币正好600亿。

这不仅是今年最大的工业收购案之一,更藏着全球资本和制造业的新玩法。

这笔交易里藏着不少门道:巴斯夫没彻底放手,还留着40%的股份;凯雷和QIA组团出手,像是提前踩点的猎手;

更关键的是,交易完成后,新公司的供应链能直接接上巴斯夫正在中国建的超级基地。咱们掰开揉碎了说,这盘棋到底怎么下。

先把这笔交易的底子说清楚。卖主巴斯夫不是甩包袱,这涂料业务压根不是边缘资产

2024年销售额38亿欧元,在欧洲、北美、亚太都有厂子,汽车原厂漆、修补漆都是强项,说白了就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是块实打实的肥肉。

早在2023年巴斯夫就放话要拆分涂料业务,今年2月先把巴西的装饰涂料业务以11.5亿美元卖给了宣伟,10月刚办完手续,现在又把核心的汽车涂料业务出手。

这么折腾不为别的,就是要“瘦身聚焦”。

巴斯夫是全球最大的化工企业之一,但近年能源成本涨得厉害,不如把不那么核心的业务卖掉,回笼现金投到更赚钱的化学品、新材料上。

交易完成后,巴斯夫能拿到58亿欧元税前现金,还能保留40%股权跟着分红,稳赚不赔。

再看买家,凯雷和QIA这组合堪称“黄金搭档”。凯雷1987年成立,1998年就进了中国,在华投了超100亿美元,光医疗领域就投过艾迪康、信立泰、美年大健康这些名企。

更关键的是,凯雷玩涂料并购是老手——2013年以49亿美元买下杜邦的涂料业务,改名艾仕得后上市,后来卖给巴菲特都赚了钱;

2018年又买下阿克苏诺贝尔的专业化学品业务,做成了诺力昂这家独立公司。有过成功经验,这次接盘巴斯夫心里有底。

QIA更不用多说,中东主权基金里的狠角色,在北京有办事处,在中国投资遍地开花,不差钱更不差耐心,这种长期资产正合它意。

两家联手,凯雷管运营整合,QIA提供资金背书,完美互补。

有人问这价格值不值?交易估值97亿欧元(算上之前卖巴西的业务),对应2024年的企业价值倍数是13倍,也就是用13块钱买每年能赚1块钱的生意。

这价格在行业里不算贵,比PPG卖北美业务的14倍还低点儿,对凯雷来说就是捡了个性价比高的标的。

要说清楚这笔交易的逻辑,绕不开巴斯夫和中国的渊源。这家1865年成立的德国企业,跟中国打交道快140年了

1885年就派经理来推销染料,上世纪初把耐洗不褪色的阴丹士林染料卖到中国,一下就打开了市场。

真正的爆发是改革开放后。1982年在香港成立子公司,1988年在上海建了第一个合资厂,生产纸张涂料用的胶乳。

之后就停不下来了:2005年跟中石化在南京建石化基地,2012年在上海设创新园,2015年在重庆建MDI工厂,2021年还跟杉杉合资做电池材料,瞄准新能源汽车市场。

但最轰动的还是广东湛江的布局。2018年,巴斯夫前任首席执行官陪同德国总理访华,并当场宣布计划在湛江建设一体化生产基地,总投资额高达100亿欧元。

这一投资规模意味着什么?它相当于五个特斯拉超级工厂的投资总额,标志着巴斯夫历史上最大的一笔单项对外投资。

2022年9月首套装置投产,2025年8月丙烯酸丁酯装置提前投产,最近乙烯联合装置也完成了机械竣工,预计2025年底全面投产。

为啥非得是湛江?巴斯夫大中华区总裁楼剑锋说得实在:广东是经济强省,汽车、电子行业发达,这些都要化工材料,市场就在跟前;湛江是港口城市,原材料进口、产品运出去都方便。

现在看,巴斯夫近五到十年在中国一半的投资都砸在了湛江,这里很快会成为它全球第三大一体化基地。

截至2024年底,巴斯夫在大中华区累计投资超130亿欧元,产品从汽车涂料到医药原料,从食品包装到电子设备,几乎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中国已经是它的全球第二大市场,这也是凯雷敢砸600亿的核心原因——买下的不只是技术,更是中国市场的入场券。

这次收购案里,有个关键人物得提——凯雷中国区主管杨凌,被誉为新一代“并购女王”。

杨凌

去年刚上任的她,可不是新手:早年在高盛、KKR摸爬滚打,2011年加入凯雷后,一手主导了艾迪康、信立泰等多个大项目,现在还是艾迪康的董事长、和黄医药的非执行董事。

能拿下巴斯夫这笔交易,离不开她在医疗、工业领域攒下的资源和经验。

凯雷在中国浸淫27年,手里的资源能直接对接——比如它投过的汽车供应链企业,能成为涂料业务的新客户;

医疗领域的人脉,能帮着拓展工业涂料的新场景。

更妙的是,湛江基地生产的丙烯酸丁酯,正是涂料的关键原料,年产能40万吨,以后新公司拿货都不用愁运输成本,供应链直接打通了。

凯雷这次出手,也是算准了时机。

今年5月它就放话要“低价抢购资产”,手里揣着840亿美元待投资金,9月又搞了个200亿美元的S基金,抄底的意思再明显不过。

要知道,私募股权基金从来都是“行业冬天的猎手”,经济波动期恰恰是捡便宜的好时候。

跟凯雷组队的QIA也不简单。作为中东最大的主权基金之一,它最擅长长期布局,在北京设办事处就是为了深耕中国市场。

这次和凯雷联手,相当于“财务资本+产业资源”的组合拳:凯雷懂运营、通本土,QIA抗风险、能长线,俩人一起把巴斯夫涂料扶起来,未来不管是上市还是再出售,都有的赚。

凯雷抄底不是孤例,整个PE圈都在行动。黑石手里有1770亿美元可投资金,总裁JonGray直言“价格走低时就是机会”;

黑石集团总裁

KKR联席CEOScottNuttall更直接,说“混乱时期才会产生有吸引力的投资机会”——这些巨头都经历过好几次经济周期,太明白“风浪越大,回报越高”的道理。

为啥现在是抄底的好时候?

一方面,像巴斯夫这样的巨头在“战略瘦身”,剥离非核心资产回笼现金,给了PE捡漏的机会;

另一方面,全球经济增速放缓,资产价格下来了,以前抢破头的优质资产,现在能以合理价格拿下。

更关键的是,中国市场的吸引力没减。就说涂料行业,中国是全球最大市场,但高端领域一直被巴斯夫、PPG这些外资把控。

凯雷买下巴斯夫涂料后,既能用原有技术守住高端市场,又能靠本土化运营下沉中端市场,这中间的利润空间大得很。

杨凌敢拍板,就是算清了这笔账。

当然,风险也不是没有。涂料行业跟汽车销量绑得紧,要是经济下行,需求肯定受影响;

而且环保法规越来越严,水性涂料的研发得砸钱,要是凯雷只顾着短期赚钱砍研发,迟早会被淘汰。

不过凯雷有前车之鉴,当年把艾仕得做成行业龙头,靠的就是持续投研发,这次应该不会犯糊涂。

这笔600亿的并购案,说到底是一场“各取所需”的游戏:巴斯夫卖了资产换现金,聚焦核心业务;

凯雷和QIA捡了优质资产,押注中国市场;甚至湛江基地都能多一个稳定客户,形成供应链闭环。

更值得琢磨的是背后的趋势:全球制造业正在重新洗牌,PE巨头拿着真金白银进场整合,而中国既是最大的市场,也是最重要的生产基地。

巴斯夫涂料的未来,不光要看凯雷的运营能力,更要看它能不能接住中国新能源汽车、高端制造的增长红利。

2026年二季度交易完成后,咱们就能看到新公司的动作了。

但不管怎么说,这场交易已经给行业定了调:那些有技术、贴市场、供应链稳的资产,永远是资本眼里的“香饽饽”,而中国,正是这场游戏的核心赛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