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涂丨涂料行业半年扩产300万吨,仅1/4企业有订单开工

发布时间:2025-07-21 08:12  浏览量:8

2025年二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4.0%,比上季度下降0.1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下降0.9个百分点。

汽车、钢铁、光伏、化工、水泥等多个行业产能利用率急剧下滑,部分行业甚至跌至20%左右,大量产能如同被遗弃的孤岛,在市场的浪潮中“荒废”搁浅。

但“硬币的一面”是涂料行业正上演扩张大戏,大量项目依然在落地。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1~6月,全国已披露的涂料及相关材料签约、开工、扩建项目超过20项,新增产能超过了300多万吨,投资规模更是突破百亿元大关。

但整个涂料行业,仅有1/4的企业能够有订单开工。

可以说,2025年,中国涂料行业在“过剩深渊”与“扩张烈焰”间挣扎愈演愈烈。

NO.1

扩张热潮:多方参与,项目多元

在这场扩张热潮中,既有行业龙头企业,也有各类中小厂商参与,项目覆盖产业链的各个环节。

三棵树、久诺、佐敦、华辉涂料等五六家企业投资均超10亿元;立邦、北新嘉宝莉、千江高新、天女制漆等企业的投资也均超过亿元。

总体来看,这些项目呈现出三大显著特点:

1、产品多样,地域分布广

扩张项目涉及的涂料产品类型丰富多样,包括粉末涂料、溶剂型涂料、水性涂料、高固体分涂料、环保涂料等,还涵盖了相关的树脂、色浆等配套产品。项目地域分布广泛,从华南到华北,从东部沿海到中西部地区均有布局。

2、环保高性能导向,布局新兴领域

超70%的项目聚焦环保型、高性能涂料,如低VOCs、水性涂料、高性能工业涂料等。同时,部分项目积极布局新兴领域,如海洋防腐防污涂层材料、新能源耐火涂料等。

3、技术改造升级,分期建设

部分项目通过技术改造和生产线升级实现产品迭代和产能提升,例如久诺新材通过生产线改造实现年产20万吨水性涂料项目。部分大型项目采取分期建设的方式,以降低初期投资压力,逐步释放产能。

上述特征表明,当前的项目扩张主要围绕扩大产能、“补链”需求以及技术迭代三个目的展开,且大多已推进了一段时间,属于以往扩张的惯性影响。

虽然这些项目与以往单纯增加产能的项目有所不同,但最终结果依然是增加了行业产能,给行业带来了同样的压力。

NO.2

过剩困境:历史积弊,现状堪忧

过去30多年,中国涂料产能飞速扩张,过剩的严重性可以用“恐怖”来形容,导致中国涂料产能过剩已经超过3/4

95%的涂料企业深陷同质化产能过剩泥沼,建筑涂料企业更是高达90%。

2024年,中国涂料市场需求量约为3000万吨,而各企业产能全部达产的话,产能起码在15000万吨以上。

这意味着未来只有25%的企业有订单可做。

这一数据猛一听让人心生恐惧,但这些年,涂料人一直都在这样的艰难环境中挣扎求生。

据预测,今年可能至少还会有20%的小厂家无奈退出这个行业。

每个老板都足够努力,也没有做错什么,只是这个时代不再需要那么多真石漆、乳胶漆了,这是时代的变迁,每个人都不得不接受这个事实。

牵一发而动全身,涂料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也都被寒意笼罩。

普通乳液、碳酸钙、钛白粉、成膜助剂、杀菌剂等品种,哪一个不是严重产能过剩?

部分以建筑涂料为主的园区,如山东某园区,空置率高达50%。

珠三角某涂料产业集聚区,曾占全国建筑涂料产能30%,受房地产下行影响,2024年超20%的企业停产,园区空置率升至40%。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材料协会副会长王保祥的警告直指核心:“当前市场需求持续低迷,产能过剩问题愈发严重,企业间低价无序竞争加剧,导致行业陷入内卷泥潭。”

NO.3

扩张不止:多方因素,推波助澜

明知产能过剩,为何扩建不止?

在全行业呼唤反内卷、反低价竞争之际,这种扩张显得格外刺眼。

企业扩张的原始动力,夹杂着“不要浪费每一次危机”的投机野心——部分企业视行业危机为挤垮对手、扩张版图的良机。

某企业负责人私下坦言:“别人收缩时我们扩张,市场回暖时就能吃下最大蛋糕。”

不过也的确有因企业发展需求,从而进行扩张的,这也是能够理解的。

而地方政府的“溺爱式招商”政策,为企业扩张野心添足了燃料。

代建厂房、代采设备、“拎包入住”等过度友好的条件,极大降低了企业扩张门槛与风险。

即便项目最终失败,乱摊子也往往由地方政府和投资机构共担,企业自身损失有限。

在地方政府眼中,这些项目是拉动经济和就业的“香饽饽”。

立邦河北项目承诺年营收15亿元、提供200个岗位;实创涂料项目预计提供100个岗位。

即便企业陷入困境,也有国资接盘兜底——这种隐性担保成为企业蒙眼扩张的“心理安全垫”。

“过度友好的营商环境,反成行业毒药。”一位业内专家尖锐指出,“这导致企业风险意识淡漠,产业杠杆畸形放大。该死的死不了,加剧了全行业内卷,最终代价将由地方财政买单。”

NO.4

行业自救:刹车转型,刻不容缓

2025年上半年涂料企业的业绩预告,扯下了行业最后一块“遮羞布”。

亚士创能预计半年度净亏损高达1.56亿至1.95亿元,将亏损归咎于“市场下行、需求下降、固定成本高企、毛利率下滑”。

这绝非孤例,而是全行业在过剩与内卷中失血的缩影。

当扩张成为惯性,刹车比踩油门更需要勇气。

行业自救之路唯有两条:果断淘汰落后产能,停止低效重复建设;全力转向高性能、环保型及新兴领域产品的研发。

久诺新材生产线改造转产水性涂料、部分企业布局新能源、耐火涂料等实践,已为转型点亮了微光。

涂料行业的产能狂飙已撞上需求的天花板。在行业总负债突破万亿的生死时刻,扩张的每一吨产能都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当亚士创能等企业的亏损预告如警报般响起,行业需要的不是更大规模的厂房与更先进的调色机器人,而是壮士断腕的清醒与另辟赛道的决心。

地方政府招商手册里诱人的代建厂房与税收优惠,企业战略室里“不要浪费危机”的豪言壮语,都在合力将行业推向悬崖。

当国资接盘的隐形安全网诱使企业轻视风险,当“卷死对手”的丛林思维压倒理性判断,涂料行业正滑向一个没有赢家的困局。

这场没有刹车的扩张竞赛,终将以全行业的失血为代价写下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