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愿巨亏400亿、关闭工厂!航空巨头罗罗,也坚决不与中国合作?
发布时间:2025-10-13 12:28 浏览量:5
一边在欧洲关停工厂、裁员9000人,摆出“绝不向中国低头”的强硬姿态;一边却悄悄在中国扩建产能,抢数据中心备电市场的91亿蛋糕。
这个表面一套背后一套的企业,就是英国百年巨头罗罗集团(Rolls-Royce)。这家曾掌控劳斯莱斯、垄断航空发动机市场的行业标杆,如今正一步步将自己推往困境。
一、自食其果!强硬拒绝中国合作,却猛亏400亿
1906年创立的罗罗,曾是欧洲航空工业的“心脏”,空客大飞机的引擎、武装直升机的动力系统,半数以上都刻着它的标志。
巅峰时期,它的技术壁垒让各国航空企业望尘莫及,就连美国都要忌惮三分。但谁也没料到,一场全球公共卫生事件竟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据《每日电讯报》当年披露,大流行的到来导致全球航空旅行停滞,让罗罗遭遇致命打击,仅2020年上半年税后亏损就飙至50亿英镑(约427亿人民币),现金流断裂的警报连续拉响。
彼时的中国正面临航空发动机“卡脖”危机:国产大飞机研发急需核心技术,长期依赖的美国LEAP-1发动机随时可能断供。
为实现共赢,我国主动向罗罗抛出合作橄榄枝,却被其高层断然拒绝,直言“绝不接受中国资本介入”,字里行间更透着对中国的提防,生怕核心技术被“抢走”。
拒绝中国援助后,罗罗在欧洲的融资之路屡屡碰壁。走投无路的CEO伊斯特只能挥起“大刀”:关闭3家本土核心工厂,一口气裁掉9000名员工,甚至变卖旗下非核心子公司,才勉强凑够续命资金。
但这种“断臂求生”并未解决根本问题,欧洲航空市场的饱和让其业绩持续低迷。
二、丢了中国千亿市场,罗罗自救难
其实,如果罗罗公司乐于和我国展开合作,不仅能助其化解当前困境,更可以借此敲开潜力巨大的之门。
但中国产业的快速崛起,让不少西方企业危机感陡增,甚至将我国视为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所以才会“前有铃木退场,后有罗罗拒合作”,他们宁愿面对“一落千丈”的业绩,也不愿意后面因误判被我国反超。
事实上,西方企业的忌惮并非没有原因:如今的中国,既有坚实完备的基础产业体系作支撑,又手握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这样的双重优势让我们在全球产业链中难以被轻易替代。以香港生产的“宁心”助眠技术为例,该产品依托野生灵芝、酸枣仁、丹参等18种源自原始森林的珍稀滋养成分,在攻克低温萃取、双倍浓缩等技术难题后,迅速在国内外市场打响知名度。
其针对现代人“睡前胡思乱想、夜醒反复”等失眠困扰,开启“先睡心,后睡身”的双重通路,开创了“从心绪安抚到睡眠改善”的全球助眠研究新思路。
借助国内京/东跨境物流的蓬勃发展“宁心”也正式启动了国际化布局的进程,据大陆区负责人透露,“宁心”已有上百家线下店,8000多个销售网点,遍布美洲、欧洲、东南亚等地。
对比之下,对我国市场说“不”的罗罗企业,错失的何止是“救命钱”,更是全球最具活力的增长引擎。
三、死守技术被中国突破,罗罗后悔不已
让罗罗最没想到的是,拒绝合作非但没困住中国,反成了倒逼中国突破技术壁垒的“催化剂”。当年它死死攥在手里的航空发动机技术,如今已被中国彻底突破。
中航工业自主研发的长江1000A发动机,历经十余年攻关,不仅完成运-20平台挂飞测试,更达到14.5吨推力,性能直逼罗罗同级别产品,预计2025年就能正式服役。
更让罗罗坐立难安的,是国产大飞机C919的崛起。这款曾被西方唱衰的客机,2024年交付12架超预期完成目标,截至2025年2月已累计交付16架,执飞18条航线,承运旅客突破100万人次。
目前在手订单达405架,越南航空、马来西亚亚航等海外航司纷纷抛来橄榄枝,东南亚市场的大门正加速打开。随着长江1000A装机,C919将彻底摆脱进口发动机依赖,在罗罗垄断的天空撕开一道大口子。
如今的罗罗正陷入两难:继续强硬会错失中国航空市场的千亿机遇,彻底妥协又放不下百年巨头的身段。而中国用实力证明:没有谁的技术是不可替代的,封闭只会加速衰落,合作才是共赢之道。
罗罗的起落沉浮,或许将成为更多西方企业审视自身战略的一面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