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卫|让航空公司为这个目的地单开航线,它做对了什么?
发布时间:2025-07-12 00:47 浏览量:1
暑假开始前,北京、昆明、西安、杭州等城市纷纷新增了前往中卫的直飞航班。
从机场出发,无论是黄河宿集、Tengol酒店还是沙坡头,都只需半小时。这样的抵达性,是目的地的先决条件。
以杭州为例,航班隔天一班,抵达中卫的时间是傍晚17点50。原以为这一天算是废了,真正的情形却是:中卫机场不大,下机后迅速提取行李,25分钟便抵达Tengol沙漠度假酒店。
而此时,恰好进入中卫最迷人的悠长落日时光。
夏令时间的中卫光照时间长,9点钟太阳落山,温差带来十足的优越感:凉爽是夏天最骄傲的体感。
晚餐后,赤脚漫步在酒店后面的沙丘,是身体和沙漠的初次接触;
提前报名预约了观星活动,回程偶遇了《大漠升海市》实景演出……
直到入睡时,才发现:初来乍到没几个小时,沙漠度假的情绪价值,已经得到充分满足。
新增那么多直飞航线,中卫这座城市做对了什么?
或者可以这么问,不蹭传统景区流量,而是自己成为目的地,陈祖品和夏雨清他们做对了什么?
我遇到的出租车司机是这么说的:有了黄河宿集和Tengol沙漠度假酒店,他们赚得多了。
黄河宿集、Tengol沙漠度假酒店
今年7月,Tengol沙漠度假酒店正是开业一年。
一年磨合下来,说它是中卫的顶流并不为过。前台摆着客房价目表:4000元/间夜打底,泡池套房6080起步。
高房价的背后,有着细节铺满的极致体验。
Tengol沙漠度假酒店泡池套房自带院子和楼上私享露台。院子开门见沙,每个院子都配备了滑沙船和挖沙工具,和沙漠的互动,大人小孩各取所需。
按照入住前沟通的,管家提前备好了一池温泉,满足「在沙漠里泡温泉看星星」这样任性又奢侈的需求。
「楼上露台可以随意发挥,直接躺下,以天为盖,也不是不可以。」
Tengol沙漠度假酒店围绕沙漠展开的活动项目繁多:传统如骑骆驼,狂野如UTV/ATV(四轮越野车),随喜好安排。
尤其是体验过穿越沙漠的UTV越野车之旅,其他项目感觉都寡淡了些;
很多人喜欢的泳池音乐派对和酒吧活动,可以全天候上演,让这里有几分迪拜的异域风情;
沙漠也可以是一曲BGM,陪伴在一步之遥,满足一段独处和阅读的静谧时光。
Tengol沙漠度假酒店派对、越野车之旅翻到桌上华正文旅的出版物,看到陈祖品的表达——在腾格里沙漠疯狂基建几年,我们想创造两个小小的设问:沙漠里,不能风平浪静吗?沙漠里,不能钟鸣鼎食吗?
「风平浪静」和「钟鸣鼎食」,是Tengol之于沙漠的价值——传统文旅是反着来的,两三百块的住宿为景区提供配套,如今Tengol自己就是目的地,高于日常。
Tengol沙漠度假酒店资深文旅人韩永坤在体验过Tengol沙漠度假酒店后,发过一条朋友圈:品味是流量的敌人,却是文旅目的地的密码。前者决胜供应链产品毛利率和复购率,后者决胜情绪价值,人以群分,物以类聚。
我们认为的「心气高」,不是盲目自大,而是对产品品质、文化深度和用户体验的极致追求。这种高标准的自我要求背后,蕴含着深刻的行业逻辑和长期价值。
Tengol沙漠度假酒店
蒿子面是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用黄河水浇灌的小麦磨出的高筋面粉,和当地野生植物黑沙蒿的种子蒿草籽做成。
在同一张桌上,还能吃到芝麻煎金枪鱼,配上橄榄和蔬菜沙拉。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Tengol沙漠度假酒店的建筑,保留了当地人的矮墙和内庭。
「矮墙是当地民居的样式,围合内庭是因为刮风的时候大家都要往里走,几百年来都是这样。」
室内保留了花窗,却包容了中卫纺织品、西夏古瓷与亚非拉的古布、木雕、地毯共处一室,冰箱里还有两罐离荒岛出品的冷萃咖啡。
Tengol沙漠度假酒店本地化和国际化同时呈现,是Tengol沙漠度假酒店的双面性。「在地基因」与「全球表达」的辩证统一,本质上是解决文化产品的「可贸易性」与「在地性」这一对天然矛盾。
对陈祖品来说,不是第一次揣摩两者的比重,这也是他的心气:既满足游客对于本地文化的认知需求,又给予他们审美和生活习惯上的通感。
他在另一个项目,黄河宿集里就有过类似考量。
在河岸农场餐厅之前,黄河宿集的餐厅其实并不稳定。
「最初用的是裸心团队,后来又想着做本地菜,也混搭过温州菜,虽然都是顶尖团队出品,总觉得哪里不太对劲。」
「是不对劲。」陈祖品觉得,「不是他们不好,而是和这里不匹配。」他想要的,既不是纯正西餐,也不是原味农家菜。
「西餐里应该要有本地元素,农家菜最好能达成西餐的出品。」
小黑团队驻扎中卫,专注于本地食材挖掘,西北百合和鱼子酱,苜蓿花和意大利芹,就是一次本地化的国际表达。
很多时候,目的地的本地化和国际化早有交融。比如贺兰山葡萄酒,是本地风物还是国际货币?比如「晒毯」,是当地日常还是艺术布景?
酒店内四百多条羊毛地毯在天气晴好的时候拿出来晒,本是当地人的日常;当花花绿绿的毯子晾晒在墙上,又像是一种行为艺术,被高频拍摄,广泛传播。
贺兰山馆「把习以为常打磨成生活美学,再让它回到日常应用,或许那些想要表达的观点和文化,可以顺着流量,让更多人看见、好奇、喜欢。」
相较之下,在海边城市牵几头骆驼,在内陆地区买沙子铺海滩的所谓文旅打法是否有点勉强;爆改百年传教士别墅,换成奶油风落地窗,真的不觉得可惜吗?
无论是单个民宿,还是文旅目的地,总该问问自己:这些强求而来的网红和爆款,和脚下这片土地有一毛钱关系吗?
无论Tengol沙漠度假酒店,还是黄河宿集,都看不到「我在xx很想你」的路牌。
不设打卡点,不靠塑料场景打造廉价的情绪符号,是一种态度。
如果打卡、拍照、发圈之后,什么都没记住,什么都没留下,产品也永远成为不了作品。
什么是真正的情绪价值?
举个例子,Tengol沙漠度假酒店的沙漠里有个「显眼包」——一副有着真人双眼的眼镜装置,若想要在它旁边拍张照,必须奋力爬上沙坡。
脱掉鞋子爬上去的过程,是和沙漠的近距离接触,你理解了「看沙漠」和「踩沙漠」不是一回事,体会到了沙漠的温度和颗粒度,再来到眼镜前拍照,这张照片背后便有了情绪和故事。
真正的情绪价值应该是一种关系,体现在「我被理解了」「说出了我心里想的」「我参与其中并会永远记住这一刻」。
睿意德在相关文章中指出:情绪的本质,不在于你表达得多动人,而在于你有没有构建一个「让用户行为自然发生」的系统。
Tengol沙漠度假酒店总经理黄敏说:我们在做的,是激发客人自愿鼓掌。
为这片沙漠鼓掌的,还有实景演艺《大漠升海市》。
幕天席地,以沙漠为舞台,以人为笔,王维、陈吉思汗、仓央嘉措……一个个和中卫有过关系的人物逐个出现。
有趣的是,在《大漠升海市》剧中,表演者都不是专业演员。白天他们是保安、厨师、保洁、管家,夜里他们成为诗人、牧民、战士和王后,化身为丝路历史上的主角,用西北民歌「花儿」酿造这一片梦境。
《大漠升海市》让文旅回归土地,让灵魂认领故乡。陈祖品深信:有生命力的文旅,首先应该是真实的、愉悦的体验和感受。
「激发大家对中卫的探索,为眼前的沙漠鼓掌,为自己选择来到这里发一个由衷的朋友圈,这是我理解的情绪价值。」
陈祖品曾说,Tengol沙漠度假酒店让中卫成为一个更完整的目的地,这也是Tengol和黄河宿集的理想关系。
遇到的两位出租车司机也都提起,像我这样两家联住的客人有很多,沙漠和乡村,酒店和社区。
他们自豪地说:现在穿梭两地可以走下河沿黄河大桥,二十来分钟就够,很方便,「不像过去,还得去中卫市绕一圈」。
「一起来,重新认识西北」,是陈祖品的野心。从一开始起,他想做的就不止是一间客房。
从Tengol到黄河宿集,是不一样的情绪,这种区别,让中卫的旅程变得丰富。
黄河宿集的社区感,这些年一直在自由生长:
离荒岛咖啡馆,9点开门,早c晚a的享乐主义依旧畅行,维持着都市人的生活秩序感。
「黄河夏日·私享微醺季」是黄河宿集夏日最受欢迎的项目,「只在7-8月,只在元白乡奢酒店,因为限时限定,经常一票难求」。
河岸农场餐厅,夏日的菜园生机勃勃,满心满眼都是热烈欢乐的浓绿;
蔷薇花在夕阳中镶嵌了粉红柔光;
农场里羊群欢脱,和沉静不语的骆驼形成鲜明对比
——此情此景,与托斯卡纳又有什么区别呢?
今年是小黑在中卫的第4年,作为黄河宿集里人缘最好的主厨,熟客们都盼着他在,「有他在,不仅菜单有新意,怎么吃,在哪里吃,都会有更有趣的建议」。
智库专家常说:文旅是在固有的场地里装内容。
黄河宿集装的都是人,鲜活、有趣的人。
元白乡奢酒店店长小晖,这个在黄河宿集待了3年的男生,叫得出园区里100多种植物的名称,聊起中卫的一年四季,可以滔滔不绝。
组成黄河宿集的这些人,在人员流动巨大的文旅行业,处于一种相对静止。这种稳定性,让人和人的关系,在流程之外,更鲜活,而不是仅限于预定、入住和几句制式化的微信问候。
宿集里有个下河沿陶社,一早,赵皓宇就驾驶摩托车绝尘而来。他是杨安的弟弟,杨安则是非遗西夏瓷制作烧制技艺第五代传承人。
故事的开始,是陈祖品不舍得中卫下河沿陶土这段历史文化被尘封,在漫长的寻访中,找到了杨安和赵皓宇,邀请他们来陶社里坐阵,指导教学。
这些土生土长的陶土罐头,烧制晾晒之后,出现在黄河宿集的各个角落,是花器、摆件、陶罐,和故事的开篇。
下河沿陶社这与招商一个陶艺作坊的底层逻辑,绝然不同。也解释了陈祖品说的,每一个品牌和业态都应该有自己的语境、清晰的识别度和生活方式传递。
「要做好一件事是不可以偷懒的」,陈祖品用这句话来回应很多人的不解。很多人觉得不必这么费力,毕竟黄河宿集已经这么有名了。
距鼓楼不远,中卫人海生开了一家咖啡馆:北纬37度,这也是中卫市所在的纬度。
去山东上大学,去成都创业,海生曾经四海为家,直到家里人叫他回去。
「回老家后能做什么呢?」这或许是大多数小城青年的彷徨。
北纬37度咖啡馆
回到老家,海生发现小城生活还停留在过去,朋友们过着上班下班喝喝小酒,平淡松弛但重复率极高的日子。
一个偶然的机会,海生走进黄河宿集,然后就留了下来,「弹吉他,冲咖啡,交朋友」。
那时,他的朋友搞不明白,黄河宿集在做什么,也不理解:海生在做什么。
6年过去,当地人早已习惯了一千多块钱一晚的民宿,当海生说要开一个咖啡馆,朋友们已经不觉得奇怪,「我觉得,这是文旅带来的变化」。
北纬37度咖啡馆
「咖啡馆营收还行,靠的都是游客」,海生笑说,「如果六年前,我应该不会开店」。
咖啡馆有且只有海生一个员工,要去黄河宿集协调工作的时候,海生就把咖啡馆关了
除了偶尔路过的游客,咖啡馆来得最多的,就是海生的朋友们,返乡的银行高管、文旅作家、西夏瓷传承人杨安,以及在几个目的地之间跑车的出租车司机。
北纬37度咖啡馆
咖啡馆是中卫的缩影,海生亦是。
这座人口仅100万的西北小城,用极致的地理符号和先锋的运营思维,证明了文旅产业「从边缘到中心」的跃迁可能。
正如城市标语「沙漠水城」的悖论美学,中卫正在改写人们对西部城市的认知范式。
文中图片来源:摄影师王宁、摄影师大米、蒋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