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航空巨头一季度营收差距:美国航空900亿,中国国航出人意料

发布时间:2025-08-03 07:21  浏览量:1

2025 年一季度,老美航空揣着 900 亿营收的数据,看着确实唬人;

再看中国国航,400.23 亿的营收,还带着 20.44 亿的亏损,说不扎心是假的。

要我说,这差距可不是一天两天攒出来的。

老美航空那近百年的家底不是白攒的,全球 61 个国家、365 个目的地的航线网络,每天 6800 多个航班转着,就算经济有点波动,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反观国航,国际航班量才恢复到疫情前的 84%,客公里收益还跌了 20% 多,这好比人家早就跑起来了,我们还在调整呼吸,能一样吗?

关键的是客源结构。

老美航空靠着常旅客计划和企业合作,高端舱位收入占比硬挺;

国航呢,新增客源里 70% 是旅游探亲的,想赚高利润?

难。

说白了,人家靠商务客稳赚,我们还在靠游客走量,这钱赚得就不是一个轻松劲。

别光看老美航空营收高,就觉得人家日子多滋润。

据媒体报道,它一季度亏了 3.86 亿美元,创了近年新高。

这就有意思了,营收不少, 怎么还亏成这样?

起因是去年改了企业客户预订政策,一下损失 15 亿美金商务收入,想挽回来可没那么容易。

糟的是,它那密密麻麻的国内航线成了负担,全行业都在缩减运力抬票价,它却得硬扛着那些阳光地带的航线,票价压力山大。

说人话就是,摊子铺太大,想收都收不回来。

还有成本,非燃料单位成本因为运力下降反而涨了,酒店入住率低了,服务员还得照发工资,不亏才怪。

这 900 亿看着光鲜,背后全是窟窿,真不一定比国航好过。

国航亏了 20.44 亿,三大航加起来亏超 37 亿,不少人说这是经营不行。

但实际上,这亏得真有点冤。

首先是高铁抢生意。

2000 公里以下的行程,高铁分流了 60% 的客源。

就拿长三角来说,上海到南京坐飞机得折腾俩小时,高铁一小时直达,谁还选飞机?

这不是国航不争气,是对手太强悍。

再者是成本压头。

飞机零部件因为关税涨了价,波音 737 MAX 采购成本飙到 2.3 亿美元,国航想买飞机?

得掂量掂量。

老美航空还能推迟交付、调整计划喘口气,我们国际航线恢复慢,想砍成本都没那么多地方下手。

不过话说回来,国航也不是没使劲。

加密公商务快线,开辟阿勒泰、佳木斯这些新兴旅游航线,都是在找活路。

只能说,难归难,没躺平就值得说道。

要说中国航空就这点能耐?

那可太小看了。

2024 年全国民航旅客运输量破 7 亿人次,每天 200 万人坐飞机,这市场体量摆着,怕啥?

国航虽然国际线弱,但货运悄悄发力了。

跨境电商火起来后,洲际货运需求猛涨,2024 年新开 156 条国际货运航线,光 SHEIN、Temu 两大平台每天空运量就超 5000 吨。

比如主菜暂时上不了,先靠配菜撑场面,慢慢总能把主菜端上来。

此外,C919 的崛起可不是闹着玩的。

等国产大飞机批量上岗,采购成本、维护费用都能降下来,这才是真正的后手。

现在亏点钱算啥?

等这些牌打出来,谁笑到最后还不一定?

最后总结

话说,老美航空的 900 亿是老底子撑着,但问题不少;

国航的 400 亿虽有亏损,却在困境里找新机。

差距是明摆着的,但别把这差距当成鸿沟。

中国航空业起步晚,遇到的坎多,既有外部的关税压力,又有内部的高铁竞争,但市场在、潜力在、后劲在。

C919 在加速,货运在突围,国内市场的韧性摆在那,只要稳住节奏,迟早能跟上甚至超过去。

相信国家的航空业只会越来越好,这点亏损不过是成长路上的小磕碰,真不用太焦虑。

声明:文中数据和事件都来自权威媒体公开报,文章仅一家之言,个人粗浅思考,仅供交流,并无不良导向。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