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年前郑和下西洋,承朱棣命搜珍禽异兽,南京城曾引万国来朝
发布时间:2025-10-01 17:32 浏览量:2
永乐年间的某一天,郑和站在古里国的海岸边,手里攥着标绘东南亚贸易线路的航图。
看着那些已稳定运行的航线,他做了个当时满船人都没想到的决定,绕开南亚大陆,往更西边的陌生海域走。
本来想按之前的计划,再巩固几遍东南亚的贸易关系就好,但后来发现,大明的宝船能承受更远的风浪,也该让世界看看东方的航海实力。
船队最终抵达了麻林地,也就是现在肯尼亚的马林迪,当地族人没把这支外来船队当外人,摆开宴席热情招待。
更让郑和意外的是,麻林人不仅愿意和大明建立长期贸易,还送上了一份“厚礼”,被称为“麒麟”的神兽。
现在去台北故宫博物院看那幅《迎麒麟图》,谁都能一眼认出画里是长颈鹿,但在六百多年前,这“神兽”可是能让永乐皇帝朱棣笑出声的吉兆,毕竟在古人眼里,麒麟现世就意味着盛世来临。
郑和带着麒麟和各国使者回到大明那天,是永乐十三年七月八日。
其实从第二次下西洋开始,船队里就专门配备了供外国使者乘坐的豪华宝船,说白了就是“专船接送式朝贡”,大明把欢迎各国来朝的诚意明明白白摆在了台面上。
但他没料到,几个月前榜葛剌国,也就是现在的孟加拉国,已经给朱棣送过一只“麒麟”了,他这趟带回来的,算是大明收到的“第二份惊喜”。
朱棣见两只“麒麟”齐聚,当即认定这是大明要长治久安的预兆,还特意让画师把迎接“麒麟”的场景画了下来,这才有了如今我们能看到的珍贵画卷。
巧的是,就在郑和凯旋的同一年,陈诚率领的大明“陆路使者团”也从西域回来了,还带回了十七个国家的使者。
这下南京城彻底热闹起来,朱棣把各国使臣请到了当时的“高级场所”金陵十六楼招待。
老实讲,那阵子的南京城,天天张灯结彩,街上随处能听到不同语言的交流声,搁现在就是妥妥的“国际交流中心”,那种万国来朝的盛况,怕是只有当时的南京人最有体会。
使者们在南京住了快一年,玩够了准备回家,郑和的第五次下西洋就这么提上了日程,这次任务不只是送使者返程,朱棣还私下给了他一个“支线任务”:多带些珍禽异兽回来。
搞不清当时郑和听到这个要求时是不是有点懵,但后来大家都知道,永乐十四年朱棣已经正式宣布要迁都北京,这些稀罕动物是要放进新都城的皇家园林里,彰显大明帝国气派用的。
永乐十七年郑和回来时,船上装得满满当当,狮子、老虎、金钱豹,还有斑马、骆驼这些中原少见的动物。
朱棣特意找了懂驯养的阿拉伯人来照料它们,生怕这些“宝贝”出一点差错。
为了奖赏郑和办事得力,朱棣在北京给他选了一套府邸,那条胡同就此得名“三保胡同”,后来清朝乾隆觉得郑和下西洋的事迹不符合自己闭关锁国的国策,就把胡同名改成了“三不老胡同”,现在还在北京西城区。
很显然,胡同的名字能改,但郑和在海上创下的功绩,没那么容易被历史抹去,永乐十九年正月底,五十岁的郑和又一次踏上了下西洋的旅程。
这时候的他,已经把半辈子都投在了航海外交上,对每条航线、每个国家的习俗都了如指掌,说是“轻船熟路”一点不夸张。
多年的往来里,他跟不少国家的君臣都结下了真交情:榜葛剌国为了迎接他的使团,特意翻新了皇宫。
木骨都束想请全体船员吃顿饭,无奈之下只能让船员自己带椅子赴宴,你看,这种不用客套的熟稔,从来都不是靠朝贡文书堆出来的,而是一次次海上往来攒下的信任。
可谁也没想到,永乐二十二年七月七日,支持郑和六下西洋的朱棣突然去世了。
太子朱高炽继位后,听了大臣夏元吉等人的建议,直接宣布停止所有下西洋的活动,把所有宝船都封在了南京港。
郑和连夜写了奏折,跟新皇帝说一旦停航,大明几十年在海上的经营就全白费了,等于把到手的海上话语权拱手让人,可朱高炽根本没听。
最后郑和被调去当了南京守备太监,航海这件事,成了他往后六年里只能在梦里想的事儿,直到宣德五年,朱棣的孙子朱瞻基继位,才想起要重启下西洋的项目。
本来以为郑和年纪大了,可能会推辞,毕竟距离他上次出海已经过去九年,他也快六十岁了,没想到他一接到调令就来了劲,赶紧召集老船员检修宝船,就盼着早点见到那些外国老朋友。
这次航行,郑和从占城国出发,一路访问了多个国家,直到抵达天方,也就是《天方夜谭》里提到的阿拉伯地区。
作为一名伊斯兰教教徒,他还趁机去圣城麦加完成了朝圣,这算是了却了他个人的一桩心愿。
可谁也没料到,当船队抵达古里国时,六十二岁的郑和病倒了,最终没能撑过去,死在了这片他曾多次踏足的异国土地上。
按伊斯兰教“三日必葬”的习俗,他被埋在了古里国,船队只能带着他的发辫和衣物返回大明,在南京城外建了一座衣冠冢。
郑和走了以后,大明的下西洋项目也慢慢被搁置了,梁启超当年面对西方列强侵略时,曾说过“哥伦布之后西方有无数个哥伦布,而郑和之后再无郑和”。
并非明智之举的是,大明在最该延续航海优势的时候选择了退缩,而西方却借着地理大发现一步步壮大。
如此看来,郑和的故事不只是一段海上壮举,更像一个历史提醒:一个国家愿意开放交流时,脚下的路才会越走越宽;要是关起门来故步自封,早晚会被时代甩在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