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冬权|对话千年盛世:从“万国来朝”到“命运与共”
发布时间:2025-07-09 20:00 浏览量:1
作者:杨冬权,中共十七大、十八大代表,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曾任国家档案局局长、中央档案馆馆长,总裁读书会全国领读者联盟领读导师
来源:总裁读书会,本文为作者6月6日在“美好生活、书香中国”城市行雄安新区站的演讲内容
在21世纪的中国,最深入人心的时代强音莫过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何为复兴?百度释义为衰落后再兴盛、再创辉煌,而在我看来,复兴更意味着重返历史上最鼎盛的巅峰时刻。
若问中华民族历史上的巅峰时代,大唐盛世无疑是公认的魁首——从唐初“贞观之治”的励精图治,到唐中期“开元天宝盛世”的万邦来朝,这持续百余年的辉煌岁月,至今仍在世界文明史中闪耀。
如今遍布全球的“唐人街”,东南亚诸国留存的唐制建筑与茶道遗风,皆是当年大唐国际影响力的鲜活注脚。这个距今已千余年的盛世,恰与我们当下的时代命题形成奇妙呼应——此次会议以“伟大复兴:跨越千年的对话”为主题,堪称精妙绝伦,既点燃了民族豪情,又暗藏历史纵深的哲思,而这也正是我今日演讲的核心。
如何实现这场跨越千年的对话?我首先想到了唐诗。作为盛唐文明最璀璨的结晶,唐诗早已成为唐朝的文化符号——提及大唐,人们脑海中总会浮现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的豪迈,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的忧思。这些诗篇不仅是千年之前的时代心声,更与当代中国的复兴征程形成精神共振。就让我们以诗为桥,在平仄韵律间,与盛唐的诗人墨客展开一场穿越时空的心灵对话。
跨越千年的对话,怎么对呢?我想到了唐诗。因为唐朝不但是历史的盛世,也是诗歌的盛世。说到唐朝,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唐诗。所以,我想同唐朝的诗人们对话。
诗圣杜甫曾经回忆说:“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我要对他说:今天不要说县城人口普遍在二三十万了,就连乡镇,也动辄10万、20万人口了。广东东莞长安镇的常住人口,已经超过80万。
杜甫曾经感慨说:“人生七十古来稀”,我要对他说,我今年已经70岁,但看我的周围,七十岁还是小弟弟,八十、九十不稀奇!前几年,我到过江苏如皋的白蒲镇,一个镇就有100多个的百岁寿星。2024年,中国的人均预期寿命,已经达到79岁。说到寿命,记得唐朝另一位诗人韩愈在他38岁时写的一篇文章中说:“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但我今己年过七十,而发不苍,而视不茫,而齿牙坚强。
杜甫在他住的茅草屋被秋风刮破后,发出宏愿说:“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我要对他说,今天的中国,市民哪怕是农民都住上了楼房,人均四十多平方米。天下广厦万万千,大庇寒士与富商。我到很多偏远山区出差,看到高速公路两边的山顶上或者山沟里,村民的往房都己是楼房。土房、草房和平房,已经变成了珍稀“文物”。
诗仙李白很有名的一首诗,叫《蜀道难》。他说:“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我要告诉他说:自有成渝铁路后,蜀道从此不难走。今天,连接蜀内外的,天上飞的有飞机,地上跑的有火车和汽车,水上走的有轮船。从北京到成都,飞机不到三小时,高铁也只要七小时。
唐朝的首都是长安,长安是当时的国际大都市。李白描写长安说:“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我要对他说:今天不要说首都,就连所有的城市和乡村,洗衣普遍都用洗衣机,几乎无人再到河边去捣衣。妇女在河边洗衣嬉笑的场面,已经成为难得一见的天堂风景。
李白有一首诗,描写了安徽贵池秋浦地方的炼铁情景。这是唐诗中唯一的一首工业题材诗。他说:“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我要对他说:这是手工业时代的炼铁场景。1958年全民大炼钢铁时,就是这种情景。而今天的钢铁,都已经用高炉冶炼,并且已经非常环保,不会再炉火露天、红星闪耀、紫烟乱飞了。而且,今天一个村的钢铁产量,比当时全国的钢铁产量要多出不知多少倍。如今天,江苏省张家港市锦丰镇一个村企一一沙钢集团,其钢铁产量就达2400万吨,相当于1970年全国的钢产量。
诗佛王维描写皇宫说:“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诗人张九龄也有诗说:“三年一上计,万国趋河洛。”这是体现大唐气象的最经典两句诗。我要告诉王维和张九龄:你们说的来都城朝拜皇帝的“万国”,实际上最多时只有300个国家、部落或地区,它们只分布在亚洲和欧洲大陆上。但今天,光是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就有190多个国家,遍布于全球五大洲。有商贸和文化往来的,则要更多。他们的国家元首或政要巨商,都曾来过中国。中国的朋友遍天下!同时,中国人也遍布于全球各大洲和各个国家,或投资生产,或生活旅游。可以说是:各国人民来旅游,国人生活到五洲。
王维描写他看到的农村景象说:“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我要对他说:今天农民的生产工具,早已不用锄头了,而是成了拖拉机和挖掘机。农民早已不再扛着锄头去下地,而是开着摩托去种田。“农夫荷锄”的景象再也难见了。
王维还曾慨叹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我要告诉他:今天的中国,人流涌动,阳关内外,已无差别。不要说阳关以西,就是欧亚大陆以西、大西洋以西,全世界凡有海水的地方,都能找到中国的故乡人。
诗人元结回忆说:“昔岁逢太平,山林二十年”。“井税有常期,日晏犹得眠。”我要对他说:你老所说的井税,也就是田税或者农业税,如今早已取消了。今天的农民,在两千年来的历史上,第一次免交农业税。农民是“井税不再有,自在似神仙。”
苏州刺史韦应物,在宴请当地文人时对他们说:“肥鲜属时禁,蔬果幸见尝。”“自惭居住崇,未睹斯民康。”我要对他说:今天不要说官员的宴席上,就连普通农家的宴席上,也往往是鲜牛鲜鱼,堆盘摞盏;时蔬水果,任意品尝。不但达官贵人居住的房屋很高大,而且14亿人全部脱了贫,全都奔上了小康。可以说是:“百姓居处崇,斯民尽小康。”
诗人张籍说:“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描写了当时丝绸之路上,驼队连绵,驮着丝绸运往安西都护管辖地区的盛况。我要告诉他说:今天的丝绸之路上,运输工具已不再是骆驼,而是飞机、火车、汽车、轮船;运送的东西,不但有丝绸、茶叶、瓷器、纸张等传统手工艺品,而且有电视机、电冰箱、手机、机器人等新型工业品;送达的地方,不但有陕甘以西包括今中亚部分地区在内的安西,而且有比安西更西的西欧,以及大西洋以西的美洲。“一带一路”倡议,已获得五大洲四大洋150多个国家的参与。
以上我和唐代诗人们的这些对话,分别从对外交流、生产工具、人口流动、农业税、人民生活、中外货物贸易等十几个方面对比说明,我们今天对大唐盛世的复兴,不是某一个方面的复兴,而是全面的复兴、更高层次的复兴。这种复兴,我可以用以下8个字来概括:迭代更新,超越千年。
10年前,我得了心绞痛。我心想:这个病,说走就走,没有先兆。如果我明天走了,有没有什么遗憾?我认真回想了,没有遗憾!为什么呢?我的祖父那一辈人,从出生到去世,见过的世面都差不多:出生时种地,去世时还种地;出生时种地用木犁,去世时种地还是用木犁;出生时住草房,去世时还是住草房。
而我呢,从出生到现在,虽然才70年,但却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1955年出生,那时我国是农业社会。但第二年,我国就进入了工业社会。因为1956年,我国工业产值第一次超过了农业产值。几年后又达到了工农业总产值的2/3。后来又进入了信息社会。现在更是进入了以人工智能为主导的智慧社会。
我小时候住的是土坯房,1975年住上了砖头房,1992年又住上了楼房。我小时候推过石磨,踩过水车,拉过木犁。但是,1966年到1977年,我们生产队有了柴油机、磨面机、脱粒机、拖拉机。那些我的祖辈们用了一两千年的农具,都被新式农具取代了。1975年,我们一个相邻的生产队,还有了更加先进的喷灌设施。1982年我到北京工作后,家里开始是黑白小电视机,后来换成了彩色的大电视机。家里从没有电话,到有了电话,后来又有了手机。办公用品,也从纸质更新到了电子产品。
2019年,我到各地去讲新中国70年的成就和经验,就把题目叫做“迭代更新,超越千年。”我所说的“迭代”,不是指重复反馈的活动,而是指全面升级的活动。它不是对过去的再次重复,而是有很多崭新的生成和高级的蜕变。它是新对旧的全面覆盖、全面替代、全面更换,是由虫到蛹、从蛹到蝶的升华式剧变,是一种质变而不是量变,是一种剧变而不是渐变。
这70多年间的变化,大于过去的一千年,甚至几千年,可以说是千年之变、千年巨变,是典型的迭代更新、超越千年的千年之变、迭代巨变。我列举出40多个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重大成就和700多个成为世界之最的重大成就,还有对古代世界四大发明加以续写的重大成就,进一步说明了新中国70多年来迭代更新的巨变、超越千年的巨变、前无古人的巨变。这些共同证明:中华民族正在走向全面复兴。
同唐朝相比,我们有一个指标,目前尚未达到,那就是国民生产总值即GDP,占全球首位,有人甚至说唐朝GDP占比超过全球的一半。在唐朝人的眼睛里,世界上只有两个部分:即大唐和外夷。据世界银行统计,2024年中国购买力GDP为35.24万亿元,约占全球25%左右,按购买力计算的中国GDP,居全球首位。这一条,中国目前已经达到了。按汇率计算的GDP,我们目前居于第二,但随着汇率的变化和中国的发展,中国在2029年之前,肯定能超过美国,居世界首位。
说到GTP,由于统计口径不一致,所以差异比较大,没有太大实际意义。但是在很多的工农业产品上,中国目前都已经超过了世界的一半。比如:中国桑园面积、蚕茧产量和生丝产量,都占全球70%以上。空调中国产量占全球80%以上,钢铁中国占全球产量的58%,产量超过全球一半以上的。还有水泥、手机、个人计算机、彩色电视机、太阳能电池、新能源汽车用锂电池、工业机器人,等等。
在农业产品中,中国西瓜产量占全球的86%,梨的产量占全球近90%,生菜产量占全球55%,苹果产量占全球57%以上。2024年,中国高铁运营里程占全球70%。另外,世界超过150米高的摩天大楼中,世界跨海大桥、跨海隧道、最高大桥、最长大桥中,世界无人机数量中,中国数量都占全球一半以上。中国的用电量,目前也占了全球的40%左右。这些都表明:中国的实际产出和实际财富,都远远高于统计数据所表明的那样。
上个月,我在中国钢铁协会作了《伟大预见和百年引领》的演讲。我说:中国钢铁工业从1996年就开始引领世界了,现在,中国钢铁人又提出了“百年引领”的伟大预见和长远目标,这在各行各业中是第一个。接下来,会出现中国高铁的百年引领,中国基建的百年引领,中国核电的百年引领,中国军工的百年引领,中国航天的百年引领,中国人工智能的百年引领,以及中国各行各业的百年引领。
那时,全世界将只有两个部分:即中国和外国。中国钢铁工业的百年引领,带来的将是中国工业化的百年引领,中国装备制造业的百年引领,更多行业的百年引领,总之,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百年引领。那将是中国在世界上的百年领先,百年进步,将是中华民族的全面跃起和伟大复兴!
盛唐的辉煌,以开放包容的胸襟,文化科技的创新,民生为本的治理等光耀史册。今天的中国,正以更壮阔的事业,更高阶的文明,更全面的发展,书写着伟大复兴的崭新篇章。如果说,盛唐是中华文明的“高光时刻”,那么,今天的复兴,则是中华民族的“辉煌时代”。因此,我可以自豪地说:我比“大李杜”更幸运!因为我见证了盛世,但我没有经历过战乱;我见证了辉煌,但却没有经历过苦难。从盛唐的“万国来朝”,到今天的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正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也正走向中国历史的新高点。
这是对中国历史的全面超越!
这是对世界各国的超前引领!
这是中华民族的全面复兴!
这是世界历史的重新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