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下西洋竟然是为了帮皇帝建动物园?

发布时间:2025-09-29 20:18  浏览量:1

上一期,我们说到郑和看到东南亚地区的贸易基本稳定了,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他决定绕过南亚大陆,向更西的地方进行探索。郑和从古里国出发一直航行到了东非的麻林地(今肯尼亚的马林迪)

在麻林地,郑和船队受到了麻林人民的热情款待,麻林人不仅愿意和大明帝国友好贸易,还给大明准备了一份厚礼——神兽麒麟!

永乐十三年七月八日,郑和船队又又又凯旋了,从郑和第二次下西洋开始,郑和的船队中就专门设置了专供外国使者乘坐的豪华宝船,大明帝国表达的意思很明确了,欢迎各位来大明朝贡,啊?你说路途遥远不方便?没事,咱们专船接送式朝贡!

这次郑和就带回来了许多老朋友和新朋友,除了东南亚各国使者,还有非洲哥们和神兽麒麟。

不过郑和没想到的是,就在他带回这只麒麟几个月前,榜葛剌国(今孟加拉国)也向大明进献了一只麒麟,他带回来的是大明的第二只麒麟啦!大明皇帝朱棣太开心了,好事成双!两只麒麟一起现世,说明我强大的大明帝国,将迎来太平盛世啊!

朱棣命画师画下了迎麒麟的画面,图画现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通过图画我们不难看出,长颈鹿,不是,麒麟脖子是真的长啊。

听说大明皇帝喜欢长颈鹿,各国使者纷纷进献,大明的“长颈鹿外交”在欢声笑语中开始了。

郑和凯旋同年,由大明另一位外交大使陈诚率领的大明“陆路使者团”也从西域凯旋,带回来了十七个国家的使者。

水路陆路归来的各国使者齐聚南京城,朱棣在官办民营高级场所,大名鼎鼎金陵十六楼,接待外国使臣。那一年的南京城每天都是张灯结彩,热闹非凡。

外国使臣们在南京一玩就玩了小一年,玩累了,准备回家了。

大明不只管接,还得管送,于是郑和的第五次下西洋之旅,开始了。

航行前,朱棣把郑和喊来身边。小郑啊,作为我的心腹,我就不和你客气了,除了把外国使臣送回家,我再交给你一个支线任务:帮我收集更多的珍禽异兽。

郑和很疑惑,领导,要这么多珍禽异兽干什么啊?

干什么?到时候把这些珍禽异兽都养在新都城的皇家园林里,多气派啊。

没错,永乐十四年,也就是郑和第五次下西洋同年,朱棣正式宣布大明帝国,准备迁都北京。

珍禽异兽对东南亚和非洲国家来说太不算个事了,听说大明皇帝喜欢,各国使者纷纷进献,什么狮子、老虎、金钱豹,羚羊、斑马、大骆驼。

永乐十七年,郑和满载而归。

看着自己的“动物园”品种越来越丰富,朱棣自然开心,专门聘请阿拉伯人担任饲养员,悉心照料。

为了奖励郑和又一次出色的完成了任务,朱棣在北京城给郑和选了一套府邸,郑和府邸所在的胡同由此得名:三保胡同(郑和原名马三保,后来朱瞻基因郑和辅佐三帝,敕封其为三保太监)

到了清朝,乾隆觉得郑和的事迹太影响大清闭关锁国的国策了,于是将三保胡同改名为三伯老胡同,也就是现在位于北京西城区的三不老胡同。

永乐十九年正月底,五十岁的郑和又开始了他第六次下西洋的旅程,郑和半生都投入在航海外交事业之中,如今早已轻车熟路,不对,是轻船熟路。

这次航行,郑和拜访了很多国家,在多年的相处中,郑和和这些国家的君臣早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榜葛剌国为了迎接郑和使团翻新了皇宫,木骨都束想宴请郑和使团所有人吃顿饭,可惜椅子不够,只好请求郑和船员携椅子赴宴。

郑和的第六次下西洋航行在这样的友好氛围中圆满结束了。相信数年之后的郑和,会对这次的西洋之行,无限怀念。

永乐二十二年七月七日,改变了郑和命运的“大人物”,支持郑和完成了六下西洋壮举的永乐皇帝明成祖朱棣,死了。

对于这位对自己有知遇之恩的老领导的离世,郑和很伤心,可还有更令他伤心的。

朱棣死后,太子朱高炽继位,就是后来的明仁宗。朱高炽继位后,在大臣夏元吉等人的建议下,朱高炽宣布,从此以后停止一切下西洋的航海活动。所有船只在南京封存。

听说自己的部门要被解散,郑和连夜上书,向新君朱高炽说明下西洋的重要性:陛下!一旦停止下西洋,大明数十年海上经营所取得的成绩将会付之一炬。这等于把大明多年辛苦得来的海上权力拱手让人啊!请您三思啊!

朱高炽不听,郑和被调岗,担任了南京守备太监。从此以后,航海,成了郑和难以实现的梦,在梦中,郑和和他的水手们乘风破浪,行驶在星辰大海。

这样的日子一过就是六年,直到宣德五年,朱棣的孙子朱瞻基,也就是明宣宗,决定重启下西洋项目。

朱棣活着的时候,看着万国来朝的盛况,开心的给孙子朱瞻基出了道题,对对子:万方玉帛风云会。朱瞻基对道:一统山河日月明。

朱棣很开心,我孙子可真是个小天才呀!那时那日的盛况,永远地刻在了朱瞻基的脑海中。

重启下西洋项目,最合适的人选当然还是郑和。

郑和得到调令别提多开心了,可此时距离郑和第六次凯旋,已经过去九年了。

郑和赶紧召集老伙计,维修老宝船,想早点见到外国老朋友,可此时的郑和也已经是位年近六旬的老人了。

郑和这次出使从占城国开始,一连访问数国后航行到天方(泛指阿拉伯地区),就是天方夜谭那个天方。

郑和作为一名伊斯兰教教徒,去圣城麦加朝了个圣,然后继续上路,又拜访数国后,抵达了本次旅程的最终目的地——古里国。

而郑和的人生,同样走到了终点。海上乘风破浪的日子,虽然让郑和沉醉,可对身体的损耗也是极大的,此时已经六十二岁的郑和终于病倒了,最终死在了异国他乡——古里国。

郑和是伊斯兰教徒,按照伊斯兰教的习俗,人死后“三日必葬”,于是郑和长眠于古里国,船队只把他的发辫、衣服带回了大明,在南京城外为郑和修建了一座衣冠冢。郑和浩瀚的一生,就这样结束了。郑和死后,大明下西洋的项目,也逐渐被搁置了。

郑和下西洋的结束,也是中国航海史上一次壮烈的落幕。哥伦布之后西方出现了无数个哥伦布,而郑和之后,再无郑和。

梁启超面对西方列强的野蛮侵略时写下的这句话,是对郑和的盛赞没错,可又何尝不是一句叹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