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切口破解老难题|违法率下降82%!镇海这个“AI交警”如何让交通秩序焕然一新?
发布时间:2025-09-24 16:40 浏览量:1
“您骑电动自行车经过慈海北路时,为啥没戴头盔呀?”近日,宁波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镇海大队骆驼中队宣传员潘凯迪根据系统提示,走进团桥村李大爷家开展面对面宣教,耐心提醒他平时就要把头盔挂在车上,出门前一定要系好卡扣。在观看完交通安全警示视频后,老李签署了《交通安全承诺书》,并对宣教员表示感谢。
镇海交管大队九龙湖中队组织警力对存在违法行为的电动自行车驾驶人进行上门宣教
长期以来,非机动车和行人交通违法行为因其数量多、分布广、治理难,成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突出难题,相关事故在亡人事故中占比较高。
镇海交管大队副大队长张益波坦言:“传统路面管控模式高度依赖人力,由于警力有限,难以实现全域全天候覆盖,容易出现管理盲区。部分交通参与者守法意识具有较强的弹性,往往‘交警在就守规、交警走就违规’,此外,以往的宣传教育工作也存在手段单一、针对性不强等问题。”
为破解这一困境,近年来,镇海交警积极探索数字化转型路径,依托智能摄像头与大数据分析技术,创新推出“道路慢行交通智管系统”,在全国率先实现县级区域全覆盖,推动交通管理模式从“人管人”向“机器管人”转变。
据介绍,该系统可对7类常见非机动车和行人违法行为进行全区域全时段识别和抓拍取证,包括行人闯红灯及非机动车闯红灯、不戴头盔、违法超载、逆向行驶、骑快车道、高架限行道路骑行等,实现“违法采集-智能分析-身份落地-违法推送-精准处罚”的全流程闭环管理。目前系统已覆盖镇海区90%的主要道路区域。
镇海交管大队骆驼中队民警在镇海大道指挥交通
值得一提的是,即使在违法者戴着口罩或头盔等遮挡物的情况下,系统仍能实现高精度识别,对交通违法行为形成强大震慑力。以庄市大道与兴庄路路口为例,系统启用首月与最近一个月相比,行人及非机动车违法率降幅达82%,交通秩序明显改善。
不仅如此,系统还能对抓拍信息进行深度研判分析,通过解析年龄结构、地域分布、职业构成等多维特征,自动生成违法“用户画像”,助力镇海交警实现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的宣教模式智慧升级。
“我们同步创新推行‘123’分类管理处罚模式,”张益波介绍,“即对1次违法给予警告(一般违法行为首违免罚),2次违法由民警上门处罚并宣教,3次及以上违法行为则采取路面拦截与强化教育相结合的方式。”截至目前,系统累计发送交通安全宣教视频短信35万条,非机动车和行人二次违法率从25.2%降至13.5%。
镇海交管大队民警郑凡为儿童家长普及安全头盔的正确佩戴方法
“道路慢行交通智管系统”是数字赋能交通治理的一次成功实践,既破解了非机动车与行人管理的老难题,也推动了警务机制优化与警力资源高效配置。
下一步,镇海区公安分局将持续优化升级系统功能,强化违法抓拍应用子场景捕获,将原有的7种场景拓展至12种,持续提高系统的精准率、覆盖率和处罚率,努力打造具有宁波辨识度、领先性的交通治理新模式。
文字:宁波政法(法学)融媒体中心 陈佳
图片、视频来源:镇海公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