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边老师

发布时间:2025-09-11 22:44  浏览量:2

周末,跟随好友孙敏雁来到她朋友的农家院。此行的目的很简单,看看这座种满各种花和蔬菜的小院,也瞧瞧院里那间被改造成文艺演出场地的独立小平房。

一进院子,院门口铁桶里熬着的奶茶首先进入眼帘,牛奶的醇厚与茶叶的清苦交织着漫过满院花香,成了小院主人迎接我们的第一份心意。

当我们正围着一大花盆百合花惊叹着主人是如何让好几种百合花在同一花盆盛开时,爱唱歌的边老师已笑着走到院子里与我们握手问好。看得出来,边老师也是受孙敏雁喜欢音乐的好友之邀,来到了这个充满文艺气息的农家院。

边老师是一位年近七十的退休老教师,因喜欢唱歌,但凡听说有单位举办文艺演出,总会主动报名独唱,不求任何回报,只要能站上舞台,把心里的歌唱出来就行。

初识边老师还是在2020年的夏天,那次文联承办的“中国共产党成立99周年‘放歌七月’朗诵会”,展厅的音响本是为开会准备,音质远达不到演出标准。但就是那次边老师唱的一首《天边的骆驼》却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当时边老师穿着一件蓝色的蒙古袍,深情地唱着草原歌曲。边老师右手拿着话筒,缓缓扬起的左手,仿佛牵着一匹从天边走来的骆驼。他的声音不算高亢,却带着一种穿透喧嚣的力量,把戈壁的苍凉与坚韧都揉进了音符里。散场时我挤到人群中,想夸他唱得,他却走到我跟前说,“感谢你们忙前忙后组织的这场活动,我们这些退休的老头子,平日里也就哼两句解闷,哪有机会正经站在台上唱。今天能穿着这件蒙古袍,把心里的歌给大伙儿听听,比啥都痛快,真是打心眼儿里感激。”

再见边老师,他爱唱歌的热情丝毫不减。席间聊起前阵子老年体协的器乐演出,边老师眼里一下子亮了,他得知那场演出是由孙敏雁把散在各处的器乐爱好者聚到一起,协助老年体协组织了一场器乐专场表演时,忽然往孙敏雁身边凑了凑,拉着她的手压低声音,像说什么要紧的悄悄话……

正当大家围坐在一起喝着奶茶,吃着鲜嫩的羊肉时,只见边老师脱下外套露出洁白的衬衫,主动走向屋子正前方的小舞台说:“大家慢慢吃,我给大伙儿唱首《七月的草原》。”话音刚落,只见他微微仰头,脖颈上的皱纹也随着气息起伏着。唱到“草原的风啊”时,他手指轻轻打着节拍,仿佛正抚摸过无边的青草;唱到“牧人的歌”时,他的眼神飘向窗外,像是望见了年轻时的牧场。这哪里是喜欢唱歌,分明是把日子都唱进了歌里……

一曲《七月的草原》终了,边老师放下话筒走向饭桌,大家的掌声还未停止,他的老伴就笑着凑过来调侃:“人家唱歌是被众人邀请才唱,就你。没人搭茬也得主动往上凑,生怕嗓子闲得慌。”边老师也不恼,只是挠挠头,眼里带着亮闪闪的笑意回了句:“你不懂。”那语气里藏着的,是对唱歌打心底里的热乎劲儿——不是为了谁的邀请,只为唱出来心中的敞亮和愉悦,或者是唱出生活的甜与岁月的好……

暮色漫进院子时,和孙敏雁起身告辞。刚走到车边,就见边老师拽着她的胳膊往墙角挪,两人头抵着头,像两个分享秘密的孩子。上车后孙敏雁才笑着揭秘,老爷子还是为了刚才说的演出事儿,他想让我帮他也组织一场文艺演出,让爱唱歌的老人们痛痛快快唱一场。场地他来找,只要大家唱出日子越过越红火的高兴劲儿就好。又反复嘱咐我千万别让他老伴知道,怕老伴骂他‘瞎折腾’。

回程的车载着夜色前行,望着窗外掠过的路灯,突然想起边老师说悄悄话时的样子,他眼角的笑纹像个攥着糖纸等待节日的孩子。那点小心翼翼的期盼,比任何华丽的舞台都更动人。他憨态可掬地叮嘱孙敏雁保密的模样,一遍遍在脑海里浮现。

我们总在说“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却忘了散落在角落里的歌声、舞步,也是时代的心跳。对边老师这样热爱文艺的退休老人来说,他们不需要多么华丽的舞台,或许只是一个定期相聚的空间,一次被认真倾听的机会,一份被看见的热爱。就像边老师愿意自掏腰包办演出、请吃饭,不是缺舞台,是缺一个能让歌声自由流淌的角落。

下车时晚风正好,心里却像被什么东西填满了。想起边老师说,他给演出的人找场地,只要让热爱唱歌的人们痛痛快快唱一场就好时的认真,想起五年前他穿着那件旧蒙古袍在展厅深情演唱时对文艺的敬畏与珍视。突然觉得,我们该做的事情其实很多,比如,找个周末,找个小场地,让边老师和他的朋友们唱个痛快;比如,建个微信群,把散落各处的文艺爱好者聚到一起;比如,只是认真地告诉他们:你们的歌声,真好听。

毕竟,能让热爱发光的,从来都不只是舞台,还有愿意为热爱搭把手的人。而我们,恰好可以是其中之一。(黄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