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老师亲授:3步攻克初中名著,从必读到会读

发布时间:2025-07-08 17:29  浏览量:1

初中必读名著到底应该怎么读?一直困惑我的问题今天得到解答,看了原学而思老师的语文学习秘籍,受益匪浅。

今天,我就结合小蓝老师的阅读秘籍,结合自己带孩子阅读的经验,跟大家分享一下初中名著阅读那些事儿

初中三年是名著阅读的黄金期。这个阶段的孩子,思维开始成熟,却又保持着可贵的好奇心。

抓住这个关键期培养阅读习惯,不仅能轻松应对考试,更能为高中乃至一生的阅读打下基础。

根据最新课标要求,初中各年级必读名著如下:

七上:《西游记》《朝花夕拾》

七下:《骆驼祥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原八下)

八上:《红星照耀中国》《红岩》(新增)

八下:《经典常谈》《昆虫记》

九上:《简爱》(原九下)《唐诗三百首》(新增)

九下:《水浒传》(原九上)《儒林外史》

01

需不需要读整本书

有人问,名著考试也就考5分,能不能把考点背下来不读书呢?

去年,教材改版后,明确要求整本书阅读

而且近年来的中考题越来越注重考查学生对整本书的理解。

之前中考就有道题考《西游记》中"三打白骨精"前后师徒四人的心理变化。

这样的题目,仅靠背诵梗概和人物性格是绝对拿不到高分的。

必须真正读过原著,理解人物的发展脉络,才能给出有深度的回答。

但名著阅读的意义远不止于应试。

坚持阅读的孩子,理解能力更强、思维更有深度、表达更加流畅。

很多喜欢阅读的孩子,不仅语文成绩跃居年级前列,连历史、政治这些需要理解分析的科目也会受益。

02

面对厚厚的名著,孩子们该如何下手

开学前的预习阶段最为关键。老师建议采用"主动阅读+辅助阅读"的双轨模式。

主动阅读时要带着问题去读:

这本书的核心主题是什么?作者想表达什么观点?书中哪些内容让我产生共鸣?

辅助阅读则可以借助一些优质资源,比如名著导读,甚至是改编的影视作品

比如《西游记》原著读不下去,但要是看过《西游记》电视剧后再读原著,发现理解起来会很轻松。

开学后的课堂学习阶段,要特别注重"回读"

开学后,老师会对名著进行讲解,也会针对知识点进行总结,还会做题。

做题不会时再重读原著,会印象更深刻,理解得更到位。

03

读不下去怎么办?

初中生学习压力大,为了追求高分,大多数时间花在提分更容易得理科,而对短时间不会见效得阅读不是那么重视。

其实,没时间读,只是没有把它得优先级提高

把名著阅读融入日常生活。比如暑假每天固定30分钟阅读时间。关键是要形成规律,让阅读像刷牙洗脸一样自然。

遇到理解障碍时,不妨采用"三级跳"读法,第一遍快速通读,了解故事大概;第二遍重点精读,解决疑难问题;第三遍思考性阅读,把握全书精髓。

名著之所以成为名著,就在于它值得反复阅读,每次重读都会有新的收获。

解决遗忘问题最有效的方法是"输出式学习"。

可以让孩子尝试给家人讲述故事情节,写读书笔记。

孩子如果没兴趣,可以和孩子共读一本书,定期交流阅读感受。

与其监督,不如参与。最重要的是营造家庭阅读氛围,让孩子感受到阅读是件快乐的事,而不是苦差事。

结语

名著阅读就像种树,那些读过的书,终将成为孩子思想的一部分,在未来的某个时刻闪闪发光。

当孩子能够侃侃而谈《骆驼祥子》中的社会问题,或是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名言激励自己时,就会明白,所有的坚持都是值得的。

在这个信息碎片化的时代,静下心来读完一本名著,本身就是一种难得的修炼。它不仅关乎分数,更关乎成长。

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在名著阅读中,遇见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