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老中青三代之中,按武力排名各选十位大将,分别都是谁啊?
发布时间:2025-09-08 01:34 浏览量:1
你听说过兴隋九老吗?那些年老隋末的风云人物,小时候家里长辈一讲起来,总会用“定南王”“北平王罗艺”等响当当的名字唬人,说什么“一个人杀得十万兵不过河”,我那会儿一蒙圈:人怎么就能厉害成这样?成年之后一翻旧籍细究,才发现这些“九老”,都不是白给的,哪个不是半生戎马,枪下亡魂无数?但这阵仗说起来和我们天天看短视频里头那些“武侠段子”似的,看不见血汗揉在泥里,只有亮闪闪的名字,说到底就是一场命运里的较量。
比如定南王,人送外号豹子王。真不是吹,这位爷手下坐骑是一头银点花斑豹,别的王爷赶着宝马,他遛豹子上阵。我小时候听我姑父嘴里夸,说老定南王一对四尖枪,舞起来跟下雨似的,点得人睁不开眼。广陵城那仗,他硬是跟靠山王杨林飙了一百多个回合才把人家的王冠挑到地上。广陵府百姓那阵,可是挤在城墙上看热闹,一个个摒住呼吸——说是什么“两王对决,谁倒谁就完了”。后头定南王又在黄河渡口火拼罗艺,一人杀得十万北平兵士连河都过不了。有人跟我讲,渡口上泥都红了,老王收了枪,身上的王袍上全是血点,连胡须上都沾着。
聊到北平王罗艺,那可比豹子王还生猛。罗艺背地里人称“燕云霸王”,在北平府那十八州里头,说句话都当圣旨。他坐下那匹闪电白龙驹,跑起来能驮着罗艺两小时连杀八阵,回来蹄子都不喘气。五钩飞盘龙枪一出,就是一道白光。最让人服的还是当山洼那场仗。忠孝王伍建章,绝非泛泛之辈,两人一掐,打了一百多个回合,最后罗艺使了个“回马枪”把建章憋住。有人后来私下传,说那回马枪其实是师父传的秘招,只教过两个人——你想想得多有门道。黄河渡口罗艺接连把韩擒虎、贺若弼、鱼俱罗、杨义臣几位猛将都打得找不到北。都说靠山王杨林是老隋的“最后一根基”,哪怕如此,比起罗艺也得让一步。
靠山王杨林这个角色,小时候没少听祖父骂他“硬骨头”,但真要讲起故事,连最倔的老隋民也要服气。杨林不是孤胆英雄,他是兴隋九老里头的“镇老大”。一对水火囚龙棒,坐骑青鬃兽,青眼金睛,人未至先有威。徽州城、桃花山、马鸣关都留下了他的铁血印记。有人细说徽州战那一幕,鱼俱罗舞着曜日龙鳞刀,杨林棒来枪去,火光水气交错,城外的老百姓远远地看见天上有道彩虹——其实是刀棒碰出的火星。马鸣关上,他一棒打死了秦彝,连带着把南陈三千骑兵吓破了胆。
鱼俱罗的身上,藏着那种半路投诚的波折。出生显赫,刀出龙鳞,坐下紫骅骝,谁见了不称“安齐王”?打出徽州城时,先败昌平王邱瑞,再斩平南王韩擒虎,最后与杨林来了一场百回合的对拼,那场面堪比龙虎斗。没分胜负,靠山王就找来鱼母劝说。老百姓私下流传一句话:“鱼俱罗刀不如母亲一句话”,娘一哭一劝,鱼俱罗就投了大隋。说到这,人情世故的味道简直溢出来——谁敢说那些王侯将相不也有个娘?
当时南陈马鸣关大帅秦彝,也是行走风雨里头的狠角色。金顶火焰驹一骑,虎头錾金枪、铜锏使得虎虎生风。马鸣关前先杀尚司朗,又败新永丰。第三场跟杨林死拼,前两次都僵着,第三次一时疏忽,被杨林一棒送了命。坊间传说,杨林其实早留了手——要不是秦彝自己太拼,或许还能挺过去。南陈士兵那晚烧了夜香,哭声能传出三里地。
伍建章是九老里头最有种的那个。千里云霞兽一骑,龙头凤尾紫金枪舞起来花式百出。人都说“建章用枪,像书里面的诗行”,也不算虚。跟罗艺在当山洼对打,百回合不落下风,只是最后被罗艺回马枪扳回。隋军当时阵困一字卷地长蛇阵,他硬生生闯出十三员上将、突围而出。士兵里流传一句:“伍建章钻阵,不看人头数”,逢敌就杀,绝不饶人。
韩擒虎和贺若弼,一个平南一个镇南,都是隋朝的锋刃。韩擒虎一口犀牛望月三亭刀,坐骑古月驹。当年平南陈城,韩擒虎第一个杀入,亲手抓了陈后主。南阳关七八回合,刀落司马超首级,斩将夺城。贺若弼那一条方天画杆描金戟,来往如风,建康城一打,南陈八将没一个敢硬拼,最后都吓得四散逃命。
昌平王邱瑞和杨义臣看似配角,其实在旧隋军里也出过大名。邱瑞登山渡海驹,金龙枪、虎尾钢鞭使得顺手,在昌平关跟韩擒虎硬拼六十回合,没落下下风。杨义臣一口金背七星砍山刀,据说铜旗阵大战,五十回合揍得瓦岗军找不着北。有一年冬天,济南府大比武,杨义臣刀底下三十个勇士,没一个挺得过十招。
再说宇文成都,这个名字现在很多游戏里都听得到,但要说实打实的战绩,宇文成都年方十五就下山,一出场就拿了第一任武状元。扫北连败三十六员突厥上将,靠着凤翅鎏金镋独战三人还稳占上风。说宇文成都是武科场“天花板”,没人会反对。小时候爹娘讲到宇文成都,总是感慨:“这孩子生下来手就比人家硬,能掐碎鸡蛋壳。”不像目前那些网上的打怪升级,是真拼。
还有雄阔海、伍云召这样的寨主——他们都不是只靠一杆枪吃饭的人。雄阔海落日黄风兽,板斧铜棍,三棍打死麻叔谋,四平山硬扛宇文成都百回合。伍云召照夜玉狮子,亮银条条枪,扬州玉玺会上两回合挑死铁木金,一日连败二十三员大将。老街坊回忆时有句口头禅:“没见过伍云召的枪,就算没活过。”
伍天锡、梁师泰这些边地勇将,有的时候命数就像在刀尖上跳舞。伍天锡三天三夜跟雄阔海死打;梁师泰三镋丢了命,天昌关外一句“呦,打死啦”,街头巷尾都在传。他们的故事,远不像皇帝将军那般光鲜,无非是小人物拼命争气罢了。
到后来的红泥关三猛将、新文礼、裴元庆的故事,混进了外乡人的市井闲话。新文礼九点桃花兽,古月大刀,潼关外追杀秦琼至黄土坡,吓得秦叔宝九败九逃。裴元庆则金睛白毛骆驼,一条铁方槊上阵,打翻瓦岗五虎八彪,末了还诱杀了太保。那一战之后,红泥关百姓白天都不敢出门,生怕哪位将军路过再找麻烦。
而那济南府第一勇将秦琼秦叔宝,别看后来成了开国功臣,早年十六岁独自追杀百余盗匪时,手中无缨枪,杀得盗贼闻风丧胆。洛阳城他还救过李世民,是个实打实的“命硬汉”。遍查济南府老族谱,还能看到有人标记“秦琼侍卫”,就知道此人何等气派。
到了唐朝,程咬金、尉迟恭那帮人又接过了老辈旗帜。程咬金金顶透骨龙,瓦面锏,虎头枪,一招三斧生撕猛将。美良川打尉迟恭“三鞭换两锏”,这招后来成了坊间笑谈,“程咬金一锏,没人能躲”。尉迟恭十三节钢鞭抢关夜夺八寨,被百姓叫作“夜闯虚无”。洛阳城外救李世民那场,人说“单鞭夺槊救天下”。
最神的还是赵王李元霸,“铁锤震天”的架势,无数少年自比英雄。晋阳宫一锤砸断宇文成都亮银枪,四平山三锤打得百万大军四散奔逃。街头巷尾的老人聊起来,还会咂嘴:“李元霸那锤想砸天,结果锤头让老天爷收了——傲气没得留。”这样的故事,总带点惋惜,也留给人无限遐想。
这些名字、这些阵仗,说起来仿佛隔了一层玻璃——越想越远,越讲越明白:英雄不是生来就站在高台之上。风尘百战,血汗横飞,才能镶进历史的夹缝。你说他们是神也好,是人也罢,最终不过一段旧事。或许这些往事,如今只剩书里无人问津的句子。但想起那一阵阵兵器碰撞的声音,你会心底一震:那烟尘之下,谁不是一个活生生的人?
历史轮回如棋,这些王侯将相的命数,也许最终都随风飘散。可无论你是市井小民,还是街头老铺掌柜,提起这些英雄的时候,总还是要叹一口气:“谁能一生如猛虎,末了仍能安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