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靠山王杨林对战天宝大将宇文成都的话,最多能接几个回合?

发布时间:2025-05-19 19:32  浏览量:3

杨林,字虎臣,开隋九老之一,爵封“铁肩靠山王”,官拜“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名列隋唐第八条好汉!

开隋九老都是谁啊?

第一老:忠孝王,太师伍建章;

第二老:安齐王,大丞相高颎;

第三老:靠山王,大元帅杨林;

第四老:镇南王,上柱国贺若弼;

第五老:永安王,大都督鱼俱罗;

第六老:昌平王,大司马邱瑞;

第七老:平南王,上柱国韩擒虎;

第八老:定南王,大将军定彦平;

第九老:越王,大司徒杨素。

在这九老之中,别看靠山王杨林名列第三,但却是功劳最大的一位,同时也是权力最重的一位。

他是隋文帝杨坚的弟弟,隋炀帝杨广的叔叔,不仅是大隋重臣,更是皇室宗亲!

在有的版本里面,杨林是隋文帝杨坚的叔叔,隋炀帝杨广的爷爷。

就我个人而言,我更倾向于“杨林是杨坚的弟弟,是杨广的叔叔”这个说法。

因为杨林字虎臣,杨坚字鼎臣,从他们的表字来看,这二位应该是兄弟,而不应该是叔侄。

不管怎么说吧,杨林是杨坚的叔叔也好,是杨广的叔叔也罢,总之是他们老杨家的自己人。

当初隋文帝杨坚打天下的时候,杨林官拜三十六路行军都总管,征战四方,居功至伟。

他凭着胯下一匹独角金睛兽,掌中一对水火囚龙棒,纵横沙场数十年,敢说罕遇敌手!

大战徽州城,他恩收鱼俱罗;大战颍州城,他义收杨义臣;大战昌平关,他降服邱瑞邱梦龙;大战马鸣关,他棒打秦彝秦子厚。

这么说吧,大隋朝的万里锦绣江山,至少有一大半是杨林打下来的。

就连隋文帝杨坚也曾亲口说过:要是没有吾弟虎臣,就没有大隋朝的江山。

大隋朝一统天下之后,杨林荣升为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执掌兵权,号令三军,一支令箭可以调动大隋朝的所有兵马!

隋炀帝杨广继位之后,穷奢极欲,荒淫无道,视那些开国老臣们为眼中钉、肉中刺,不是想法铲除,就是想法罢免,唯独对自己这个叔叔敬畏三分。

因为杨广比谁都清楚,叔叔杨林乃是大隋朝的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有叔叔杨林在,大隋朝的江山就在,叔叔杨林死,大隋朝的江山就得亡!

有句话说得好:大隋朝的江山千斤重,靠山王杨林独挑八百斤还挂零!

宇文成都,隋文帝杨坚御口亲封的“天宝大将”,官拜“京营殿帅、镇国将军”之职,名列隋唐第二条好汉!

他是隋朝丞相宇文化及的长子,从小就性格稳重,勤奋好学,有着过人的天赋。

宇文成都五岁那年,被他父亲宇文化及送到黄花山紫阳观,拜了紫阳真人为师。

宇文成都这个人不仅勤奋好学,而且生性善良,言行举止都带着凛凛正气,对师父又格外尊重孝敬,故此深受紫阳真人的喜爱。

宇文成都跟着紫阳真人学艺十年,学会了一身盖世好本领!

无论是长拳短打,还是马上步下,无论是二十四路拳脚,还是十八般兵器,他都无一不会,无一不精!

紫阳真人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十年栽培,自己的苦心没有白费。

宇文成都临下山之前,紫阳真人送给了他一件上古神兵,名叫“凤翅镏金镋”。

这条金镋长有一丈零九寸,重达四百二十斤,舞动起来,带有风雷之声,故此又名“风雷镋”。

有了宝兵器还不算,宇文成都又在师父紫阳真人的指点下,前往黄花山后面的乱石岗,寻得了一匹宝马,名叫“赤炭火龙驹”。

这匹马不仅奔跑如飞,而且凶猛异常,经常以虎豹为食。

可偏偏就是这样一匹烈马,一见到宇文成都,居然温顺的如同一只绵羊,乖巧极了。

宇文成都自然是喜不自胜,轻轻的抚摸着马的鬃毛,心里比吃了蜜还甜。

胯下有了宝马,掌中有了金镋,宇文成都眼含热泪辞别恩师,返回自己的家中。

也是事有凑巧,宇文成都刚一回到长安城,正好赶上大隋朝的第一届比武大会。

靠山王杨林亲自担任主考官,正在为国选将。

武科场内刀枪映日,战马嘶鸣,来自全国各地的武举子一个个耀武扬威,正在大显身手。

经过一轮又一轮的筛选,最后选出了状元、榜眼、探花。

状元姓魏名成,胯下一匹千里赛风驹,掌中一口佝偻古月象鼻子大刀,刀法精湛,艺压全场,人称“花刀将”。

榜眼姓尚名司朗,头戴马鸣盔,身披七翎甲,胯下一匹呼雷豹,掌中一条八宝吸水提炉枪,四宝傍身,如虎添翼,人称“四宝将”。

探花姓新名永丰,胯下一匹金睛白毛大骆驼,掌中一条四棱铁方槊,力猛槊沉,悍勇绝伦,人称“铁槊将”。

就在靠山王杨林要为他们三人披红戴花的时候,宇文成出现了,标名挂号之后,要会斗前三甲。

杨林为国选将,应选的武举自然是越多越好,他一看宇文成都虽然年幼,但英风傲骨,非同寻常,心中十分高兴,当场答应了宇文成都的请求。

花刀将魏成、四宝将尚司朗、铁槊将新永丰,这三人虽然骁勇善战,但分跟谁比,跟宇文成都一比,这三位可差多了。

不到五十个回合,这三人就全部败在了宇文成都之手。

靠山王杨林大喜,带着宇文成都进宫面圣,杨坚也是十分高兴。

次日早朝,隋文帝杨坚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御口亲封宇文成都为“天宝将军”,并且亲手赐给他一块金牌,上面刻着“横勇无敌”四个大字!

第二年,年方十六岁的宇文成都被任命为前部正印先锋官,跟着大元帅靠山王杨林北征突厥。

一路之上,宇文成都大展神威,凭着胯下马、掌中镋,打得突厥兵马闻风丧胆,望影而逃!

突厥兵马一听到“宇文成都”这四个字,吓得腿肚子都哆嗦。

凯旋而归之后,杨坚又加封宇文成都为“京营殿帅、镇国将军!”

这一年,宇文成都刚满十八岁。

那么问题来了,身为兵马大元帅的杨林名列隋唐第八条好汉,身为镇国大将军的宇文成都名列隋唐第二条好汉,他俩的差距有多大呢?换句话说,靠山王杨林对战天宝大将宇文成都的话,最多能接几个回合呢?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看看大名鼎鼎的隋唐十八好汉都是谁。

第一位:“西府赵王”李元霸;

第二位:“天宝大将”宇文成都;

第三位:“银锤太保”裴元庆;

第四位:“紫面天王”雄阔海;

第五位:“南阳侯”伍云召;

第六位:“双镗无敌”伍天锡;

第七位:“神枪少保”罗成;

第八位:“靠山王”杨林;

第九位:“花刀大帅”魏文通;

第十位:“四宝大将”尚师徒;

第十一位:“八马将军”新文礼;

第十二位:“银面韦陀”秦用;

第十三位:“平南王”韩擒虎;

第十四位:“昌平王”邱瑞;

第十五位:“铁锤大将”梁师泰;

第十六位:“兵马大元帅”秦琼;

第十七位:“皂袍大将”尉迟恭;

第十八位:“赤发灵官”单雄信。

在这隋唐十八好汉之中,靠山王杨林和天宝大将宇文成都交过手吗?

没有,从来没有交过手!

既然他俩没有交过手,我们该如何得知问题的答案呢?

他俩虽然没有交过手,但我们可以通过一个人为参照物,来寻找问题的答案。

这个参照物非是别人,乃是名列隋唐第三条好汉的银锤太保裴元庆!

我们为什么要以裴元庆为参照物呢?

很简单,因为在这隋唐十八好汉之中,第二条好汉宇文成都和第三好汉裴元庆的本领差不多,基本上在伯仲之间。

当然了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裴元庆曾和杨林交过手。

当初在四平山之战中,银锤太保裴元庆凭着掌中一对八棱梅花亮银锤,曾对战西府赵王李元霸掌中的一对擂鼓瓮金锤。

结果三锤过后,裴元庆就接不住了,被震得胸口发闷,膀臂发麻。

裴元庆自知不敌,于是拨马败走。

哪知道刚跑出去不到二里地,迎面正碰上隋军的统帅靠山王杨林。

杨林一看裴元庆要跑,催马上前将裴元庆拦住,摆双棒就打。

裴元庆败给了李元霸,心中正憋着一肚子气呢,一看杨林居然敢来拦截自己,不由得勃然大怒,抡锤就跟杨林战在了一起。

别看裴元庆战不过李元霸,但是对战杨林可太绰绰有余了。

两人交手未及三合,裴元庆飞起一锤,将杨林的右手棒打断。

杨林大吃一惊,拨马败走。

从四平山之战中我们就能看出来,杨林对战裴元庆,最多也就能接三个回合。

宇文成都的武力和裴元庆不相上下,既然杨林最多接裴元庆三个回合,对战宇文成都的话,估计最多也就能接三个回合。

本文在头条首发,并且已经开通全网维权,欢迎评论、转发,禁止抄袭、搬运,一经发现,追究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