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语文第一单元知识清单

发布时间:2025-09-08 11:47  浏览量:3

第一单元 知识梳理

一、重点字词

1.春

嗡 wēng 朗润 lǎng rùn 酝酿 yùn niàng 卖弄 mài nong

喉咙 hóu lóng 应和 yìng hè 嘹亮 liáo liàng 烘托 hōng tuō

静默 jìng mò 风筝 fēng zheng 抖擞 dǒu sǒu 健壮 jiàn zhuàng

繁花嫩叶 fán huā nèn yè:花朵繁茂叶子鲜嫩,形容美好的春。

呼朋引伴 hū péng yǐn bàn: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花枝招展 huā zhī zhāo zhǎn:形容女子打扮得十分艳丽。 比喻姿态优美。

2.济南的冬天

镶 xiāng 单单 dān dān 安适ān shì 着落 zhuó luò

慈善 cí shàn 肌肤 jī fū 澄清 chéng qīng 空灵 kōng líng

地毯 dì tǎn 宽敞 kuān chang 秀气 xiù qì 贮蓄 zhù xù

3.雨的四季

蝉 chán 花苞 huā bāo 娇媚 jiāo mèi 棱镜 léng jìng

粗犷 cū guǎng 睫毛 jié máo 衣裳 yī shang 铃铛 líng dang

端庄 duān zhuāng 静 谧 jìng mì 屋檐 wū yán 凄冷 qī lěng

化妆 huà zhuāng 莅临 lì lín 造访 zào fǎng 吝啬 lìn sè

淅沥 xī lì 干涩 gān sè 草垛 cǎoduò 绿茵 lǜ yīn

咄咄逼人 duō duō bī rén

二文学常识

1.《春》选自《朱自清全集》,朱自清,字佩弦,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等。

《春》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作者抓住了春天的特点,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五幅图画。抒发了对春天的赞美和热爱之情,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思想感情。

2.《济南的冬天》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通过写济南冬天山水的特点,突出了济南冬天温情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赞美之情。

3.《雨的四季》作者刘湛秋,安徽芜湖人,当代诗人、作家、翻译家、评论家。全文以对雨的爱恋为线索,通过对雨在四季中的不同特点的描绘,抒发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人生的追求。

4.《观沧海》曹操,字孟德,沛国谯县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著有《孙子略解》《兵法接要》,诗歌《蒿里行》《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等。

《观沧海》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诗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王昌龄,字少伯,京兆长安人,唐代诗人。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次北固山下》王湾,唐代诗人。

《天净沙·秋思》选自《全元散曲》,天净沙,曲牌名,马致远,号东篱,大都人,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

5.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所谓散文,是指除去诗歌、小说、戏剧外的文体。语文教材里大比例是散文,抒情散文,写景散文,哲理散文,叙事散文等等。这些分类突出了文章的内容和特性,体现了教师授课的重点,但是标准不一种类繁多,容易给学生造成模糊混乱的印象。

6.散文的特点和分类。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散文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形散神聚:这是指散文的题材广泛、结构自由,但又有明确的中心和线索,能够表达作者的主题思想和情感体验。

(2)意境深邃:这是指散文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作者借助想象和联想,通过对外在形象的描绘来传达内在情思,实现物我的统一,展现出更深远的思想和意境。

(3)语言优美:这是指散文的语言清新明丽,生动活泼,富于音乐感,行文如涓涓流水,叮咚有声,如娓娓而谈,情真意切。

散文的分类一般分为以下几种:

(1)记叙性散文:以记叙人物、事件、景物为主的散文,如《背影》《荷塘月色》等。

(2)抒情性散文:主要用以抒发作者主观情感的散文,如《朝花夕拾》《乡愁》等。

(3)议论性散文:以发表议论为主的散文,如《松树的风格》《围城》等。

7.律诗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属于近体诗范畴,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律诗起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仗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等进一步发展定型,而盛行于唐宋时期。律诗在字句、押韵、平仄、对仗各方面都有严格规定。其常见的类型有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

8.绝句,又称截句、断句、短句、绝诗,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形式。绝句来源于汉及魏晋南北朝歌谣,名称大约起于南朝。各家对其解释并不一致,有人以为“截取律之半”以便入乐传唱。绝句由四句组成,分为律绝和古绝,其中律绝有严格的格律要求。常见的绝句有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六言绝句较为少见。

9.词是配“燕乐”的,在“燕乐”中,“令”是“曲破”中的节奏明快的一截,如果尤为明快精炼,就是“小令”了。词牌明言是“令”的有《三字令》《调笑令》《十六字令》《采莲令》《留春令》《如梦令》《唐多令》《解佩令》《百字令》等。就歌词部分而言,却很难区分得那么清楚。清代毛先舒认为:“五十八字以内为小令,五十九至九十字为中调,九十一字以外为长调”(《填词名解》)。

王力在《汉语诗律学》中则认为:62 字以下的为小令,以上的为慢词。可是,读词时数字数是多么煞风景呵!因此,我觉得不如如此划分:平声韵的,以《风入松》为界限,大概短于《风入松》的便是小令;仄声韵的,以《离亭燕》为界限,大概短于《离亭燕》的便是小令;平仄互叶或转韵的,大家可自己感觉。

《风入松》76 字,《离亭燕》77 字(一说 72 字),虽皆长于 62 字,但其多为六、七字句,单句字多,而通篇句少,显然是急唱急转,乐声急促,与多为四五字句的、轻挑慢拢的慢词迥然不同。

三《古代诗歌四首》知识归纳

一、《观沧海》

(1)“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中“临”和“观”分别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答:“临”指到达,走近;“观”指观看、欣赏。这表达了诗人面对广袤无垠的大海,感受到自己胸怀的宽广和无限的豪情。

(2)如何理解“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中的“日月”和“星汉”?

答:“日月”和“星汉”分别指太阳和月亮、银河。诗人通过描述大海吞吐日月、包容星汉的壮阔景象,表达了诗人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和宽广的胸怀。

二、《次北固山下》

(1)“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中“生”和“入”有何妙处?

答:“生”和“入”都是动词,描述了时间流逝、季节变迁的景象。“海日生残夜”指夜幕尚未完全退去,旭日已在海面上冉冉升起;“江春入旧年”指江上早春,旧年未过新春已来。这两个动词生动地展现了自然规律的更迭交替,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2)诗中的“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答: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之情和对家书的期盼之情。归雁传书是古代诗词中常用的意象,这里借归雁传递书信,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和对家书的期盼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漂泊在外的孤独和无奈之情。

三、《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中诗人是如何表达对朋友的情感的?

答:诗人通过将“愁心”寄托给明月,希望明月能陪伴友人直到贬谪之地,以寄托对友人的深深牵挂和慰问。这种以景寄情的手法,通过描述明月的无偏私行为,巧妙地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深厚情谊和关切之情。同时,“随君直到夜郎西”的描述,也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同情和陪伴。

(2)本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

答:本诗在写作上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通过描绘杨花落尽、子规啼叫的暮春景象,营造出悲凉的氛围;其次,通过将“愁心”寄托给明月这一生动的想象,巧妙地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深厚情谊和关切之情;最后,诗人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明月”被赋予了人性化的特点,成为诗人的使者,为朋友送去温暖和祝福。这些特点使得本诗在表现主题的同时,也展现了诗人高超的写作技巧。

四、《天净沙·秋思》

(1)“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中每一句都使用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的特点是什么?

答:“枯藤老树昏鸦”中使用了枯藤、老树、昏鸦三个意象,这些意象都具有衰败、凋零的特点,传达出一种萧瑟、凄凉之感。“小桥流水人家”中使用了小桥、流水、人家三个意象,这些意象都具有清新、自然的特点,传达出一种安宁、祥和之感。“古道西风瘦马”中使用了古道、西风、瘦马三个意象,这些意象都具有荒凉、孤独的特点,传达出一种漂泊、无依之感。

(2)诗中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答:这句诗表达了诗人深深的思乡之情和孤独无依的悲伤情感。夕阳西下,时间已经不早了,但游子却仍然漂泊在外,无法回家。这种思乡之情难以言表,只能通过“断肠”来形象地表达。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孤独无依的悲伤情感,天涯之大,却没有他的归宿。

文章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上图是我个人二维码,语文疑问可私信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