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王学伟:沙湖行
发布时间:2025-05-20 22:22 浏览量:3
□王学伟
宁夏是我的第二故乡。当年守卫贺兰山时,就听说过“沙湖”之盛名,但总觉得这是一个矛盾又奇妙的组合。沙与湖,一个是干燥粗粝的象征,一个是湿润柔美的代表,二者何以能“共生共荣”?直到2019年初夏,在胡进忠老战友的陪伴下,亲身踏上这片土地,才体验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远比想象更加震撼。
那天早上,从银川出发,一直北上。车窗外,广袤的银北旷野缓缓铺展。远处的贺兰山如一道黛色的屏障,巍峨耸立,逶迤磅礴。渐渐地,视线中出现了一抹不同于黄土的明黄,那是沙漠,沙丘延绵起伏,在微风中勾勒出柔和的曲线,像是大地随意抖落的绸缎。而就在这沙漠的边缘,一汪碧水骤然跃入眼帘,恍若一颗巨大的蓝宝石,镶嵌在沙海之中。
乘船驶进沙湖,水天一色,泛着粼粼波光。当清风拂面时,淡淡的水草清香夹杂其中,令人神怡。船行处,劈开水面,激起两道浪花,惊起芦苇丛中几只水鸟,扑棱棱飞向远处。那芦苇生得极密,高者过人,低者及腰,青黄交错,随风俯仰,俨然是湖中的仪仗队。船家说,若是深秋来,芦花如雪,才是绝景。我想象那景致,大约与《诗经》中"蒹葭苍苍"相仿,可惜我来得不是时候。
芦苇丛成片成片地生长着,宛如绿色的海洋,微风吹过,芦苇轻轻摇曳,沙沙作响,似在低声诉说着沙湖的故事。偶有几只小船从芦苇荡中缓缓驶出,船上的游客欢声笑语,打破了湖面的静谧,又为这宁静的画面增添了几分生气。
登上湖中的沙丘,脚下的沙子细腻柔软,一步一个脚印。沙丘的温度透过鞋底传递上来,还带着阳光的炽热。站在沙丘之巅,极目远眺,一边是碧波荡漾的湖水,一边是无垠的沙漠,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在此完美交融。阳光洒在沙面上,反射出耀眼的华彩,沙粒闪烁着细碎的金光,仿佛整个沙漠都铺满了钻石。而湖水在太阳的照耀下,呈现出深浅不一的蓝绿色,与金色的沙漠形成鲜明对比,美得叫人窒息。
沿着沙丘缓缓而下,在沙与水的交界处,能看到许多奇特的景色。湿润的沙子上,留下了水鸟的足迹,还有一些不知名的小生物,在沙中穿梭忙碌。伸手触摸湖水,清凉之感瞬间传遍全身,与脚下沙子的温热形成强烈反差。这一刻,我仿佛触摸到了沙湖的脉搏,感受到了它独特的生命力。
说起沙湖的骆驼,性情温顺,也是很有规矩的。它们排成长队,一峰挨着一峰,在沙丘上踩出蜿蜒的足迹。游人骑上去,它们便跪下前腿,再跪下后腿,待乘客坐稳,又先起后腿,再起前腿,一颠一颠地走将起来。这般动作,每日要重复几十回,竟从不曾乱过次序。在这里,骆驼骑行也是体验沙湖风情的重要项目之一。
夕阳西下,沙湖笼罩在一片金色的余晖之中。天空被染成了绚丽的橙红色,与湖水、沙漠相互辉映,构成了一幅绝美的画卷。归巢的水鸟成群结队地从天空飞过,为这幅画卷增添了灵动的色彩。此时的沙湖,少了几分喧嚣,多了几分静谧与安详,让人忍不住沉醉其中,差一点忘了归途。
离开沙湖时,我忽想起唐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之句。沙湖之景,虽无孤烟,却有平湖;虽非长河,却落日也圆。塞上风光,原不必尽属苍凉,亦可以有此般刚柔并济之美。
沙湖一日,如读一阙变调的词,上片婉约,下片豪放,倒也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