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在线网·散文】《青海读书》,读书人的绿洲

发布时间:2025-05-23 15:39  浏览量:2

忆往昔岁月稠……

往事如烟,44年前之事至今仍记忆犹新。1981年初中毕业的我,面前的一切都是彷徨和惆怅。那时高考制度刚刚恢复才两年。自己面临两种抉择。一条是考中专,这是最捷径的途径;一条是继续上高中。还好,结果自己虽然没有实现当今学子的大学梦,但也如愿以偿地考上了县师范学校。

1984年7月,告别了母校。这一年对我来说,是刻骨铭心的一年。自此,将终身定格在了三尺讲台。

根据上级安排,我被分配到了——大才乡前沟回族初级中学,这也是刚参加工作以来的第一所任教学校。这里,距家有20公里的路程。当时那年月只能骑着自行车,往返于学校与家庭之中。

学校地处南佛山背部山脚下,山清水秀,溪水潺潺。南佛山巍然屹立在湟中县县城所在地鲁沙尔镇西南15公里处,海拔3265米。其山势层峦叠嶂,雄伟壮观。上世纪80年代,走进山门,有一砖墙上这样写道:“骆驼吃草牧民看,八大金刚在眼前。两眼碧泉似龙眼,青瀑流水鸣溅溅。青狮白象两边站,金猴守门道口前。鹦鹉巡视真奇怪,老虎下山把水餐。青蛙朝拜照壁山,和合二仙把棋玩。山中栽有松树,加之自生之花草杂木,已具花草丛生、树木成荫之美景,是一处胜似世外桃源的旅游胜地。

学校是9年一贯制,中小学共有10个教学班,学生500多名。再加上教委成员,共有24名老师。根据教务处安排,我担任初中一年级两个班的语文教学任务。学校有4栋红瓦房,在当时来说,还是一所条件不错的学校。

虽然这里交通不便,没有优越条件。但这里有这里有利的一面,那就是自己可以支配业余时间。

每至到了放学时间,学生们陆续回家了。空旷的校园里只剩下住校的我们四位老师,没有别的事可干,就拿着收音机,边听边散步。话题免不了是工作上的事,如何上好一堂课等内容。

由于自己的嗜好,在教学之余,便很热心倾注于报刊剪辑。一有闲暇时间,便把报刊中觉得有用的部分剪辑下来,一一贴在一本本16K备课本及8k考试纸上,为了便于阅读,我将所剪辑的本子标上号码,至今已编排到65号,这还不算,并将装订成册。其内容不受空间与时间的限制,生活类、文学类、艺术类等尽可选之。看了选、选了剪、剪了就辑上去。自参加工作至今,自己的这个心爱之物自有分量,日积月累,聚沙成塔,足有一尺多厚。

与书交友,前程万里;与报刊剪辑交友,收益终生,心明眼亮。每当夜深人静之时,打开爱不释手的剪辑本,心中的疑团即被打开,内心豁然一亮,理想的答案往往就会呈现在眼前。

我国著名散文作家刘白羽曾说过:“我爱书,我常常站在书架前,这时我觉得眼前展开一个浩瀚的海洋,一个苍茫的宇宙”。不管伟人凡人只要上自己的航标上正确的,那他一定会到达胜利的彼岸。一个人有一个人的追求,一个人有一个人的活法。一个人若要生活的有意义,那他的利益必须与祖国、与民众在一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不少仁人志士留后人很多的哲理思考。

2015年,是极为不同凡响的一年。《青海读书》本着“以书为舟,共探知识的江河;以文为友,同筑精神的家园”的宗旨,正式与广大文学爱好者见面了。自此以后,这个公众号平台受到越来越多读者的喜爱。如今《青海读书》已走过了她的10年历程,回想与《青海读书》的点点滴滴,还真乃感慨万千。

从2018年起,我的小文先后在《青海读书》共发表20多篇。我一直关注《青海读书》《青海读书》也越来越倍受读者青睐!

《青海读书》里有我的精神食粮、有我的梦想和希望。

这还是前年2023年的事,为“读西宁、品书香”在全社会读者层面,西宁市图书馆面对广大读者及图书馆曾经工作人员,进行了为“喜迎二十大,全民共阅读”征文活动。为充分表达一个基层普通读者对图书馆的难忘往事,从阅读里感受家乡蜕变,在书香中起航人生梦想,我就以“美丽阅读伴我行”为题,将稿件起先交给了区图书馆,尔后区图书馆又推荐给了市图书馆。可我万万没想到的是,这篇字数将近5000字内容的稿子竟被市图书馆选入了进去,不仅如此,到了9月份市图书馆青海读书会会长刘志强,还专门打电话通知我,我亲自到市图书馆,拿到了这本散发着油墨馨香味的作品集,我喜出望外,经过细心阅读,就把它轻轻地存放在了并不算大的书柜。

在工作之余,为使生活增添一点情趣,我便嗜好写日记。将所思、所悟、所见,一一记录在小小 本子上。日积月累下来,本本颜色不同的塑料面本子,如今已在一个纸盒里存放了一盒。

每至清晨,一盏灯,可以给黑夜带来光明;一盏灯,驱走严寒,使小屋顿添温暖。当打开台灯,翻开心爱的日记本。只要拿起笔和一张纸,自己的思绪一下子飞扬起来,如清澈的小溪涓涓流淌。

在《有正味斋集》中这样写:“枕上闻鸟声关关,披衣起盥,日色已上纸窗。望宝石诸山,轩豁呈露,笑黛宛然。”其大意为:清晨,在枕上听到鸟儿关关的呼叫声,于是披衣起床漱洗,此时,艳红的日色已经爬上了纸窗。抬头远眺,天阔气清,宝石诸山,呈露眼底,清碧明丽,宛如美丽的笑靥。

每至清晨,打开台灯,翻开心爱的日记本,心里顿时充满阳光。

在我们周围,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花开花落,日子一天天悄然失去。如果在平常日子捧一本好书欣赏,那将是无与伦比的境界呵!

走向田野里,听着清脆的一阵阵鸟鸣声、蜜蜂的嗡嗡声、还有喜鹊的喳喳声,找一个平整的地方,坐下来,坐在植物的汁液涌动的香气里,看着虫子在空气里飞动着,心情一下子仿佛被一把刷子—沾了清凉的晶莹剔透的露珠,轻轻地刷了一遍,凉凉的,特别舒畅。这时候,我闻到了晚风里吹来的花香,还有我的书香。

在夜深人静之时,结束了一天的劳作后,在一盏灯光下铺开干净的稿纸,内心就涌出激情和快乐。在灯光在星空下,在静谧的黑夜,我此时享受着读书的快乐。

繁忙的工作之余,最惬意的就是读本好书了。这时候你只要在手机打开《青海读书》公众号,一股清新之风扑面而来。里面的一篇篇美文随你尽情阅读,你也被里面精彩文章所感染,受到启迪。心定神闲地打开它,一篇一篇地读,每到精彩出,手舞足蹈,自得其乐。

一个人只要读书,就会拥有希望,我们就拥有了前行的方向;拥有希望,我们就拥有了进取的力量;拥有希望,我们就一路高歌,一路潇洒,一路辉煌。

愿《青海读书》在以后的日子里,一路辉煌!越办越好,越办越精彩!

马登祥,青海湟中人,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文学创作之路,至今已有900余篇诗歌、散文发表于省级等报刊媒体。青海省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