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产税暂缓的背后,这届楼市还在ICU
发布时间:2025-09-07 20:30 浏览量:1
家人们,最近楼市又炸锅了!一个重磅消息砸下来:房产税试点又双叒叕暂缓了!全国人大常委会最新的立法规划里,压根没提房地产税的事儿。这就意味着,咱们普通老百姓担心的 "房子多缴税多" 的日子,至少近几年是不会来了。
但这事儿蹊跷就蹊跷在,专家们几乎一边倒地叫好。有权威专家直言:"现在开征房产税,等于给摇摇欲坠的楼市递刀子。" 这话够狠吧?为什么一项讨论了十年的税种,迟迟不敢落地?今天咱们就掰开揉碎了聊聊,这背后到底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门道。
先给大家划重点:这次不是暂时搁置,而是直接从立法规划中消失了。要知道,2018 年的时候,房地产税法还被列为 "条件成熟、任期内提请审议" 的一类项目。短短几年,从 "马上就来" 到 "查无此人",这政策转弯比过山车还刺激。更关键的是,财政部原部长楼继伟早就放话了:房地产税是最适合作为地方税的税种。可现在为什么反而按下暂停键?
第一个不敢说的秘密:经济真的经不起折腾了。现在开超市的怕没人逛街,开工厂的怕订单跑路,咱们普通打工人怕裁员降薪。这种时候加税,后果不堪设想。有数据显示,房企违约数量从 2020 年的 4 家飙升到 2022 年的 42 家,相当于每个月都有 3 家房企爆雷。如果这时候开征房产税,手里握着三五套房的业主肯定慌了,连夜降价抛售都有可能。到时候市场上房子多到卖不出去,房价一泻千里,银行的房贷坏账跟着暴涨,这风险谁扛得住?
第二个不能说的苦衷:房地产调控刚见点成效,经不起反复。这几年各地出台的限购、限贷政策,好不容易把房价从疯狂上涨的轨道上拉回来。就像刚把一头狂奔的野马稳住,你突然给它一鞭子,它不尥蹶子才怪。上海 2011 年试点房产税时,虽然税率只有 0.4%-0.6%,但当年二手房成交量直接跳水,房东宁愿降价也要把房子出手。现在全国楼市比 2011 年脆弱多了,真要是引发抛售潮,之前的调控成果就全白费了。
第三个藏在历史里的教训:征税这事儿,从来都不能触碰民生底线。唐朝德宗时期搞过 "间架税",其实就是古代版的房产税,结果怎么样?老百姓房子被收走,最后直接引发兵变。现在咱们普通家庭买套房有多难?掏空六个钱包付首付,背着几十年房贷,每个月工资刚发就得上交银行。这时候再加房产税,等于在骆驼背上再加一根稻草。专家算过账,一套 100 万的房子,每年缴 0.5% 就是 5000 块,够普通家庭大半年的生活费了。
可能有人会说,房产税不是为了打击炒房吗?怎么就不敢收了?咱们看看 2021 年的情况就知道了。当时风声一出,保利发展调研的 1400 组购房者里,75% 的人直接暂停买房计划。市场一下子就冻住了!要知道房地产可是牵连几十个行业的支柱产业,钢材、水泥、家电、装修全都指着它吃饭。市场一冷,多少人要失业?2022 年财政部紧急叫停扩大试点,就是因为看到了这种连锁反应的危险。
再说说地方政府的难处。这几年土地出让金收入跌得厉害,2022 年前 10 个月就同比下降 25.9%。地方政府不是不想开征房产税补充收入,但实在是骑虎难下。就像一个人感冒发烧,明知道要吃药,但身体太虚经不起猛药,只能先喝点热水缓缓。房产税这味药,疗效是有的,但副作用也大,必须等身体底子好点才能吃。
有人觉得这是楼市的 "救命稻草",暂时安全了。但在我看来,这更像给市场吃了颗 "止痛片",治标不治本。房产税暂缓,本质上暴露了当前楼市的脆弱性 —— 我们的房地产市场,竟然已经脆弱到连一项税种都承受不起了?这十年里,房价涨了多少倍,大家心里都有数。可为什么房子越建越多,市场却越来越经不起风浪?
更值得深思的是,土地财政这条路越走越窄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以前靠卖地赚钱,现在地卖不动了,又不敢征房产税,地方财政的缺口怎么补?这就像一个家庭,以前靠打零工赚钱,现在零工不好打了,想学一门手艺又怕前期投入太大,只能先借钱过日子。可借钱总有还的时候,问题总有爆发的一天。
我不否认房产税最终会来,楼继伟也说了 "经济正常增长后应尽快试点"。但这个 "正常增长" 什么时候到来?恐怕没人能说清。现在的暂缓,其实是给了市场一个喘息的机会,也给了政策制定者更多时间去寻找平衡。毕竟,房地产税从来都不只是一个税种那么简单,它关系到每个家庭的资产,关系到整个经济的稳定,更关系到千万人的生活。
最后想说的是,这次暂缓不是终点,更像是中场休息。当我们看到政策反复的时候,更应该思考:我们到底需要一个什么样的房地产市场?是继续依赖高房价拉动经济,还是建立一个更健康、更可持续的住房体系?这个问题,值得每个关心楼市的人好好想想。毕竟,房子最终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更不应该成为悬在老百姓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今天的话题就聊到这里,你家有几套房?你觉得房产税该不该推迟?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关注我,下期咱们接着聊楼市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