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铅中毒事件
发布时间:2025-07-14 22:36 浏览量:8
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有着悠久的“用铅史”,4000年前的古埃及就用铅化合物制作眼影,在我国古代,铅与青铜器密不可分,还被用于制作胡粉,又名“铅华”。从新石器时代的天然铅矿,到核子时代的防辐射涂层,人类与铅数千年来的爱恨从未停歇,因为当时对“铅”的危害认识不足,所以每一次亲密接触都留下了血色印记。
自古人类就对甜食极大的兴趣,聪明的古代中国人除了养蜂采蜜之外,还发现能从麦芽、米中提取甜味,这种珍馐被赋予了一个美妙的名字——“饴”。
而罗马人想吃甜,只能寄希望于野生蜂蜜,但因价格很昂贵,即便是贵族也很难吃到。但人类对美食的探索是无止尽的,最终他们探索出了一种甜味——醋酸铅。
他们把葡萄汁与酒以1:30的比例混合后,放在铅锅中熬制,能赋予葡萄糖浆酒一种独特的、“甜蜜”口感,堪称幸福烦恼版的琼浆玉液。
于是,遥远的古罗马帝国宴会中,衣着光鲜的贵族们围坐在篝火旁,尽情享用着美食。聊到动情,他们举起装满葡萄酒的铅杯,尽情享用着用铅锅熬制的葡萄美酒。
选择铅杯的原因也很简单,它价格昂贵,一般人买不起,而且即便是夏天,也杯壁冰凉,堪称“冷手宝”,再选个能工巧匠,依着杯壁雕琢上精美的图案,那真是罗马街上最亮的仔。
在酷暑的夏季,拿起铅杯开怀畅饮,能感受一条凉蛇顺着脖子去浇灭身体中燥热的火焰。觥筹交错间没人知道,这种象征特权的铅杯,其实是有毒的,正缓慢侵蚀着帝国贵族们的神经与骨骼。
很难说铅中毒是导致罗马帝国灭亡的元凶,但说铅中毒是罗马帝国衰败的帮凶一点也不过分,在罗马人发现铅这个宝贝后,便开始了广泛运用。
古罗马城供水系统的核心材料是——铅管。维特鲁威曾在《建筑十书》中详细记载了铅管的铸造工艺,罗马城埋在地下犹如长蛇般绵延的铅管网络中,水流会溶解出可溶性铅化合物。
享用这些被铅污染的水就不是贵族的特权了,换成众生平等了,滋养着元老院的权贵,也能通过公共浴场渗透进平民的生活。
长期的铅中毒引发的痛风、不育和精神错乱等疾病摧残着罗马的贵族们,罗马历史学家塔西佗曾记录,贵族们常抱怨"难以忍受的腹痛",并将此归咎于葡萄酒质量不行。
你看,“酒”在东西方长期扮演着重要的“背锅侠”这个角色。
他们不知道的是,这些痛苦其实是铅中毒的典型症状。
现代法医检测显示,罗马帝国精英阶层的遗骸中铅含量超标千倍,有些骨骼甚至呈现诡异的蓝灰色。
铅毒不仅折磨着他们的身体,还悄悄侵蚀着罗马帝国的根基。
随着罗马对铅矿开采的加剧,贵族们的健康状况随之愈下,罗马帝国的决策能力与执政效率大幅下降,最终滑向深渊。
在罗马帝国灭亡后,欧洲进入了所谓的"黑暗时代"。铅矿开采和使用量骤减,欧洲人的平均寿命反而有所延长。这一巧合,所以有不少人在思考:铅毒究竟是罗马帝国灭亡的催化剂,还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两千年后,当现代科技赋予人类更强大的铅应用能力的同时,更隐秘、更系统的慢性毒杀,在资本的阴影下仍在上演。
1921年,托马斯·米吉利研制出了四乙基铅。把它加入汽油,哪怕只有一丁点,也能解决困扰汽车行业已久的“爆震”问题。
某石油和某汽车工业的巨头为之疯狂,在他们看来,一个年产值数十亿美金、而且想象空间巨大的新产业呼之欲出。因为四乙基铅价格低廉,甚至摊薄到成本不增加一分钱的地步。“乙基汽油公司”在资本的裹挟下迅速成立,米吉利荣升副总裁,一切看似都有美好的未来。但人类历史上最漫长的集体铅中毒事件,拉开帷幕。
在他高歌猛进,畅想着推动汽车行业发展的时候,忽略了一个问题:四乙基铅易挥发且脂溶性强,能通过呼吸道或皮肤进入人体内,遇光分解产生毒性更强的三乙基铅,短期内高浓度暴露即可致人昏迷甚至死亡。
被金钱冲击头脑的他们已经顾不上这么多了。为了淡化其与剧毒铅元素的关联,他们特地将TEL的商品名定为“Ethyl”,试图让它听起来像一种无害的“清洁剂”。
万恶的资本家没有嚣张太久,达摩克利斯之剑如影随形:在四乙基铅的早期生产基地——新泽西州贝威工厂以及俄亥俄州代顿工厂的工人陆续出现以下症状:头痛、幻视幻听、抽搐等,然后陷入歇斯底里的狂暴状态,最终在痛苦中死去。
仅贝威厂就有5名工人死亡,35人重伤,多人精神永久失常。报纸头条惊呼:“疯人院工人”“神秘的工厂死亡”。
面对社会的恐慌和指责,乙基汽油公司 并没有慌张,他们明白,自己当前的任务是不惜一切代价、不遗余力的保护住这个“金矿”:
于是他们展开了系列公关:
先是迅速封锁消息,避免事态进一步发酵。他们找到工人,要求工人签署保密协议,还就用解雇威胁谈论病情的工人,并拒绝向公共卫生部门提供工人完整的健康记录。
同时操纵舆情与专家,有钱能使鬼推磨,有大钱能使磨推鬼。
他们斥巨资雇佣当时顶尖的毒理学家进行“研究”。当然,作为顶级专家,不仅要里子,人家也得要面子,他们的实验刻意选择了样本量小或不敏感的指标。最终得出了结论是轻描淡:“在良好通风条件下风险可控”、“没有确凿证据证明低剂量暴露有害”。
也有不听话的科学家,但他们的研究都遭受到了各种各样的阻挠,甚至任何质疑的声音都会遭到接受资助的“专家们”围攻和诋毁。
他们还玩起了文字游戏,严格指示相关人员,只使用“Ethyl”或“抗爆剂”,避免提及“铅”等字眼。成功地将公众的视线引进术语的迷宫。
为了打消人们的顾虑,乙基汽油公司的高管们特地召开记者会,米吉利当着众多记者和镜头,将四乙基铅液体倒在手帕上,来了个“顶级过肺”,随后风轻云淡的笑着声称“每天开来个顶级过肺都么得问题呀”。
但到了后台,他就被送进了医院,休养了近一年。
与此同时,公司强大的资本游说机器开始运转,医学期刊上出现了大量关于"遗传性精神疾病"的研究,却对于患者均来自铅污染区只字不提。
他们还不断向国会议员和监管机构施压,强调其对经济和国家利益的“不可或缺性”。甚至将其与“是否爱美国”捆绑在一起。
隐士就不懂了,没命还谈什么爱美国?就连暧昧也得有个好身体吧?
否则你看南京的小红叔的顶级嘲讽。。
他们还把问题甩锅给受害者: 他们将工人的死归咎于自身问题,比如“操作不当”、“特殊的铅敏感体质”等。但对于生产过程的致命设计缺陷和防护缺失等问题,闭口不提。
当然,美国工人现在的防护做的还是不错的。
最终,这场由资本参杂的“科学”,取得了胜利。含铅汽油得以继续销售竟长达半个多世纪。
为了“师出有名”,铅工业协会应运而生,成为掩盖铅危害、阻击监管措施的有力堡垒。
在美国铅工业协会的档案库中,尘封着1925年的会议记录:某石油公司与汽车公司经过商讨后的一致意见是:最好的化学家们都在为我们服务,大家不需要知道真相。
直到上世纪80年代开始,日本汽车行业逐步占领北美市场,用金钱堆积的壁垒轰然倒塌,铅污染的话题才又重回视野。
1996年,美国的全面禁止含铅汽油的生产与销售相关法案才姗姗来迟。
当含铅汽油的毒雾弥漫美国各个城市上空时,含铅的另一个幽灵已悄然漂浮在发达国家的育儿室中。
含铅涂料,这个集中了优秀的覆盖力、鲜艳又持久的色彩和速干等特性于一身的“宝贝”,成为20世纪早期建筑和家具的宠儿。
其实,颜料巨头们早就知道铅对儿童的伤害:
早在1904年,澳大利亚的医生就曾系统描述过儿童因啃咬含铅围栏而中毒致死的案例。1914年,美国儿科学会已发出明确的警告。
更讽刺的是,颜料公司内部的毒理学研究早就已经得出了结论:铅会对儿童发育中大脑的毁灭性打击,导致永久性的智力低下、学习障碍、多动、攻击性等行为甚至失明。
但面对利润的诱惑,再加上旁边就有乙基汽油这个“好榜样”,最终对金钱的欲望战胜了良知,他们对着隔壁的“好学生”,抄起了作业,搭建了一套精密的掩盖与推责体系:
利益所致,金钱为开。他们也通过铅工业协会,收买学者,炮制“科学”争议,积极资助那些旨在证明“低剂量无害”或“危害被夸大”的研究项目。
其实,这些研究项目的结果早就已经订好了,所谓资助研究,无非就是吃喝玩乐。
转移矛盾,指责父。他们将铅中毒的症状描绘成罕见的、仅发生在贫民窟有“异食癖”。转头指责起孩子的父母不经常打扫卫生、没有管好孩子乱啃东西等坏习惯。
在美国多个城市或州,企图用立法限制或禁止含铅涂料用于室内施工,相关行业游说群体倾巢出动,利用造成大量工人失业等理由,成功拖延禁令数十年。直到1978年,美国联邦层面才全面禁止住宅使用含铅涂料。
但除铅对于低收入群体来说,是非常不现实的。该工艺又贵又复杂。铅毒,已经俨然成为固化贫困与不公的隐形枷锁。
当欧美等发达国家在环保的压力下,淘汰含铅汽油和规范使用含铅涂料后,这条剧毒的产业链并未消亡。
因巨大的利益摆在面前,资本开始琢磨怎么才能保住这个摇钱树,于是他们将容易造成污染的环节倾泻到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因为那些地方监管薄弱、信息闭塞、贫困潦倒,这种污染转移本质是环境殖民主义。
石油巨头们积极游说,说含铅汽油更经济、对老旧车辆更友好,甚至称其比无铅汽油更清洁。说的乱花渐欲迷人眼,真正打动发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其实是发展和利益。
发达国家每年产生电子垃圾,绝大部分经过伪装成“二手商品”或灰色渠道非法出口到加纳的阿博布罗西、印度的德里等“电子垃圾终点站”。
这些地方的处理方式令人窒息:电线露天焚烧回收铜,砸碎显像管获取铅锭,用酸浴中溶解电路板提取贵金属。这些工人(有些甚至是儿童)在没有防护措施的情况下,用最原始的徒手等方式去操作。
尽管他们中的有些人也明白对身体有害,但没犯法,不干就没有饭吃,没办法生存。让人悲愤的是,当地人的选择,基本一致,因为他们根本没得选。
这其实是对全球最贫困人群的一场慢行屠杀。
虽然殖民地看起来好像已经离开了21世纪,但这种隐形的殖民,依旧存在。
结语
从古罗马贵族铅杯的“甜蜜”,到洋垃圾回收点旁的坟头,铅中毒的千年史已经不仅仅卫生事件了。尤其是在了解到铅对人体的危害后的每一次铅中毒事件,都是对人类社会良知的拷问。它就像一面照妖镜,在资本的眼中,金钱高于一切。
历史仍在书写,资本主义对底层人民的漠视,会一直钉在耻辱柱上,隐士相信,资本主义对生命的漠视态度,不会在我们国家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