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军阀 — 苗沛霖
发布时间:2025-07-14 01:24 浏览量:1
苗沛霖本为县学生员,后以塾师为业,捻军起义爆发后一度投奔捻军,不久分道扬镳,1856年在家乡举办团练,抵御捻军,多次取胜,被乡里称为“小周瑜”,次年接受清将胜保招抚,在其卵翼下势力日盛,因屡建战功而被授予记名道员,1860年他趁英法联军占领北京之机,正式割据皖北,在蒙城自称“河北天顺王”,拥兵十余万,翌年联络捻军与太平军围困寿州,并被太平天国封为“奏王”,后占领寿州,1862年攻颍州不下,倒戈降清,并诱捕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1863年在捻军领袖张乐行被俘杀后,他担心“兔死狗烹”而再度反清,后在蒙城被清军僧格林沁部击败,死于乱军中。苗沛霖崛起于晚清乱世之中,在清朝、太平天国、捻军三方势力之间纵横捭阖,培养了自己的军事集团,割据皖北数年,因此被后世学者认为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军阀”。
苗沛霖清嘉庆年间生于安徽凤台,家庭贫困,世代为农,但他胸有大志,不甘贫贱,于是选择应举之路,三十岁补为凤台县学生员,继续“习贫攻苦”,勤于章句。
1853年太平军、捻军起义烈火燃遍大江南北,清廷号召皖、豫等省在籍官员创办团练,以保卫桑梓。苗沛霖本来读过兵书,认为这是““丈夫得志之秋”,遂投笔而起,在家乡凤台县武家集倡言“筑寨”“积粟”“治兵”,但无响应者。
太平天国运动
接着,苗沛霖跑到雉河集投奔捻军领袖张乐行,被尊为“红笔师爷”,人称“苗先生”,为捻军出谋划策,但不久就脱离捻军,复请于清寿州知州金光筯练乡团,欲自为练总,金光筯置之不理,苗沛霖只好重操旧业,在六安教书,但仍不足以养家糊口,便叹息:“丈夫终不当沟壑死!”
张乐行
1856年正月举行雉河集会盟,推举张乐行为“大汉盟主”,四月捻军兵至凤台,将该地地主士绅及其团练打得落花流水。苗沛霖再度出山,乘机打出“御捻”的旗号,重申“筑寨”“积粟”“治兵”的六字方针,这次乡里听从他的话,推举他为练长,于是他与同乡人徐立壮和怀远人邹兆元纠众为盟,置黄、青、赤、白、黑五旗,申明约束,屡败捻军,声名鹊起。
1857年初苗沛霖势渐强大,成为“连圩数十,拥众数千,沛霖之名震两淮”的一方豪强,二月太平军陈玉成部围攻寿州,寿州约苗沛霖为援,苗沛霖不应。三月,沛霖率兵至捻军后方雉河集一带烧杀,八月苗沛霖与攻捻的清将尹嘉宾会晤,说:“天下大势去矣!安徽一省如为他人所据,可惜也!”其希图割据的政治野心溢于言表。
当时,太平军、捻军与清军争夺正阳关的战斗已进入最后阶段,清军为免致腹背受敌,在皖督师的钦差大臣胜保派凤台知县李霖带着他的“手谕”前往收编苗沛霖。但苗沛霖以“团众过多,无人统束,时难以远离”为借口而拒绝,并继续坐山观虎斗。
十月胜保看到“苗沛霖团练人马既众,颇有尾大不掉之势”,便遣人以花翎五品官往抚,“加以温语,使击贼”。苗沛霖鉴于捻军已败走六安,且欲借胜保来发展势力,决定接受招抚,声称“杀贼固吾所好”,成为胜保的部下。
十一月苗沛霖督军北上蒙城、亳州一带,进攻刘玉渊、李大喜捻军,苗家军攻克涡河重镇高炉集,以此为据点,沿涡河南西至赵屯50余里烧杀抢掠,其后又沿涡河北往西北50余里烧杀抢掠,当地民众对其十分反感,以致有“不杀苗贼不罢休”的歌谣。
1858年1月28日苗沛霖与蒙城知县俞澍“订合剿(捻军)之策”,遂分五色旗于蒙城宋家庄、王家瓦房、南界沟、顺河集、骆驼铺、柳林营、三叉集等处筑圩,附近居民俱令入圩,不从者杀之,扩充万余人。
1858年六月,苗家军在蒙城与捻军“逐日并击”,十一月初八日苗沛霖遣黑旗旗主刘兰馨率众至蒙城,尽收城内队练,于城内立“公寓”(办事机构),以团练为名,生杀专擅,蒙城完全被苗沛霖所控制。
1859年1月17日捻军刘天福部进攻蒙城,以王体仁等28人号“二十八宿”为内应,事泄,王体仁被执,苗沛霖乃将二人处死。1859年三月二十一日,苗沛霖会同清军傅振邦部攻破捻军的毕圩,清廷以候选知州苗沛霖剿捻有功,着免选本班,以知府论。四月二十六日徐州总兵傅振邦会同知府苗沛霖、参将胡元昌、都司刘兰馨、府经历年玉田攻陷淝河南之板桥捻圩,苗沛霖以功赏运使衔记名道员用。
1860年1月10日苗沛霖配合清军副统穆腾阿、总兵张得胜等克复临淮关,随后以功记名简放盐运使。
1860年五月苗沛霖配合清军傅振邦、田在田部清军迭攻浍河南之解沟、五沟、任圩诸捻圩。至十七日全部攻破,捻首李四喜、任友得等被俘。在东征西讨期间,苗沛霖的势力日益壮大,他的地盘“南通光(州)、汝(宁),西薄归(德)、陈(州),东逾州来,北尽黄河之浒,连圩数千,众数十万,讼狱大小皆口决,县令守符玺而已”,并确立了“高筑墙、广聚粮、先灭贼、后称王”的方针,初具割据之势。
1860年八月十七日,胜保遣总镇傅崇武致函苗沛霖,称英法联军进犯京师,咸丰皇帝逃奔热河,要他务必精选壮丁,配齐枪炮旗帜器械,尽快进京勤王。苗沛霖判断称王时机已至,虽传书辖下各圩,有“遍读诸史,见义兵莫大于勤王”等语,但并不奉调,又上书要求安徽巡抚翁同书、钦差大臣袁甲三、徐州镇总兵傅振邦撤出淮河流域,交他把持控制。十月初一日苗沛霖在蒙城设坛集会,大临三日,缟素发丧,称“天下已无主,我等当各求自全”,随后自称“河北天顺王”,正式形成割据一方的局面。
《苗沛霖传》
同时,苗沛霖遣兵夺正阳关、三河尖、临淮各关卡,置下蔡厘卡,并约寿州城地主团练赴凤台领命,后至者斩。 十一月初一日苗沛霖派遣游击衔花翎都司李学曾、花翎都司郭洪波等七人赴寿州内应,被徐立壮(此前为苗沛霖的黄旗旗主,后因苗沛霖猜忌杀害邹兆元,与之分道扬镳)诛杀,是为“寿州擅杀案”。
其后苗沛霖命令蒙城团练蓄发,于1861年正月初一日以“寿州擅杀案”为借口,大举围攻寿州。同月,苗沛霖遣王金奎趋六安,与宿敌张乐行、龚德树领导之捻军达成谅解,又派朱鑫、陆长华赴庐州,与陈玉成部太平军合作,要求协同作战,并表示愿蓄发、受印信、奉太平天国正朔。
陈玉成
太平天国方面给苗沛霖以“奏王”封号(全称“兵部正夏僚顶天扶朝纲扫北奏王” ,又作“殿前北方电察天军顶天扶朝纲奏王” ),并派余安定、许导奎、赵大治等统兵700余至苗家老寨,与之筹商抗清事宜。
二月初四日,苗沛霖派驻宿州办事处“苗营公司”办事人员侯克瞬、江玉书等为清军总兵田在田部所杀,二月初六日苗沛霖派孙梦卜联合捻军进攻宿州,为田在田军击溃,孙梦卜、江家彦等战死。同月,苗沛霖两次致书江南提督李世忠,约其“共图寿州,同据淮河”,李世忠为表明心迹,将书信呈给袁甲三。安徽巡抚翁同书将徐立壮处死,将孙家泰投进监狱,希望以此来换取苗沛霖的撤兵。
五月二十四日苗沛霖见仇敌已死,将寿州附近各营撤退,翁同书上奏朝廷,为苗开脱,说他“过犹知改”,请“温旨量加抚慰”。清廷顺水推舟,降旨将苗沛霖交部议处,仍责令“带团立功”;翁同书办理不善,一并交部议处。
不久,苗沛霖以署寿春镇总兵黄鸣铎、练总蒙时中、吉学盛系“寿州擅杀案“的“怂恿起意之人”为由,再次围攻寿州。
九月二十三日清廷将苗沛霖革职,拔花翎、销勇号,并命袁甲三、贾臻、李世忠、田在田、严树森、毛昶熙分路进剿。九月二十七日寿州陷落,安徽巡抚翁同书等大吏们被俘。十月初六日苗沛霖留数千人驻守寿州,自率马步大队赴怀远,部其众为十大营,并提出了“先攻临淮,次攻颍州,分攻蒙城,占据颍上,图窜豫疆,分扑陈州、光、固,进窜汴梁”的军事方针。十一月二十四日张乐行部捻军和马融和部太平军假道苗沛霖区北上,于寿州附近之石头埠、姚家湾等渡口渡过淮河,进趋颍上。钦差大臣袁甲三要苗沛霖就势“诱擒张逆以明心迹”,苗沛霖不仅不予理睬,反而备船接护。
袁甲三
1862年1月苗沛霖部苗家军联合张乐行、姜台陵部捻军、马融和部太平军联合围攻颍州府城,将署安徽巡抚贾臻困在城中。正月十八日苗沛霖令张建猷进攻蒙城,苗沛霖上英王陈玉成禀,说张乐行有“狼子野心”,挑拨太平天国与捻军的关系,这是苗沛霖颍州倒戈的信号。
二月清军云集皖北,苗沛霖见占领颍州无望,乃投禀胜保,要求归顺。胜保一方面令其剿捻自效,一方面上奏朝廷,代为开脱,二十三日苗沛霖率众“剃发赴颍上”,从背后进攻太平天国与捻军联军。
三月初三日苗沛霖会同胜保之师,与贾臻守军夹击,大败太平天国与捻军联军,解颖州之围。张乐行突围走颍上,为苗家军包围,但最终突围,回到大本营雉河集。清廷震怒,认为苗沛霖有意纵敌,指示对其保持警惕,苗沛霖为了打消清廷疑虑,便转而设计谋害太平军英王陈玉成。
四月十五日湘军和多隆阿部攻克庐州,陈玉成无所归,遂应苗沛霖之邀率部北上,欲与苗沛霖同拒清军,然而中了苗沛霖的计,导致被俘遇害。
八月十五日苗沛霖在湘军步步进逼下撤出正阳关,二十一日撤出寿州,交蒋凝学部驻守,自回凤台老寨。当时陕西爆发回民起义,胜保奏调苗沛霖入陕参与围剿回军,清廷深知苗沛霖反复无常,不可脱离管束,乃严令胜保飞檄截止,“不许一人一骑入陕”,并指示郑元善、多隆阿、僧格林沁重兵阻截。
1862年十二月二十九日苗沛霖上书僧格林沁,以太平军“拥出长江之患”,要求驻军寿州、正阳等处以为阻截,被僧格林沁制止。1863年二月僧格林沁军攻下捻军根据地雉河集,张乐行仅率二十余人突围出走,至宿州,为降捻李四一出卖遭擒。
二月十八日张乐行父子被僧格林沁处死,苗沛霖“顿失所望,举止失措”,以为大祸将及。僧格林沁和安徽巡抚唐训方令其解散麾下兵勇,解甲归田,苗沛霖虽然答应,但言辞含糊,意在缓期,不久僧格林沁北上山东,镇压宋景诗起义,于是苗沛霖决定孤注一掷,再举反清大旗。
僧格林沁
1863年三月十五日苗沛霖至凤台,传集各旗、营主,以僧格林沁杀降捻姜台陵为由,定议“复叛”,说“我辈所为,终难免死,不如先发制人”,遂再次举起了反清的大旗。十八日遣苗景开攻打颍上,使张士端攻打蚌埠,皆攻克,又派赵玉华、童维翰、李万春围寿州,令潘垲踞三河尖,攻六安,自己则率部大举围攻蒙城,这是苗沛霖第三次大举攻蒙城。
五月苗沛霖联合太平军由六安分扑凤阳、定远。唐训方令道员秦荣督团防守。张宗禹捻军回师皖北,重占雉河集,与苗沛霖声势相联。六月初四日,苗沛霖在凤台外围邱维城的内应下,攻克寿州,杀知州毛维翼。
歼灭苗沛霖作战(蒙城之战)示意图
七月初六日苗沛霖将进攻蒙城的张建猷部调出,进援怀远县城,大败清军,临淮吃紧。九月十一日,僧格林沁前敌陈国瑞会同总兵郭宝昌、副将康锦文、参将骆得胜进援蒙城,为苗沛霖击败,康锦文受伤,兵勇死伤800余人。
十月二十一日李世忠遣李显爵攻蚌埠,苗沛霖部将张士端献城以降。十月二十六日唐训方湘军攻克怀远,苗沛霖弟希年、侄长春被杀。同日僧格林沁督傅振邦、陈国瑞、王万清诸军在蒙城与苗家军激战,苗家军溃败,苗沛霖死于乱军中,蒙城之围遂解。
二十九日陈国瑞挥师南向,与李世忠部攻占凤台,苗沛霖妻徐氏、儿子连生被杀,其后数日寿州、颍上、正阳关等地苗家军余部都投降清军,历经十余载的苗沛霖集团覆灭了。
- 上一篇:河北“吃饭财政”困局:收支博弈与发展挑战
- 下一篇:你的情绪内耗,根源藏在思维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