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嫁对人不如想明白这3件事,太多人30岁后才懂
发布时间:2025-05-16 19:19 浏览量:4
婚恋情感专家凌子老师,结婚35年,专业从事婚恋咨询17年,有着丰富的经营婚姻的实践经验和专业理论知识。
80年前,钱钟书在《围城》中写下:
“婚姻是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
如今,这句话依然精准刺痛着我们的神经。
单身者被催婚压力逼到墙角;已婚者却在深夜刷着“不婚不育保快乐”的帖子。
婚姻这座“围城”,让人们既怕孤身一人,又怕所托非人。
结婚与不结婚,到底有怎样的差距?
杨绛说:
“婚姻无非就3样,一起吃饭、一起睡觉、一起聊天。
只占一样,婚姻就能苟延残喘;
占两样,婚姻就可以比较稳定;
占三样,则可遇不可求……”
和伴侣“吃饭,睡觉、聊天”看似简单,却道出了婚姻的三重境界。
“围城”的门锁,从来不是婚姻本身,而是人们对婚姻价值的误判。
你的婚姻价值认知里,藏着你的幸福指数。
有人说,婚姻是爱情的归宿。
可现实中,很多人的婚姻,却只是为了结婚而结婚。
就像余华说的:
“爱不爱不重要,重要的是把婚结了。”
殊不知,那些被世俗压力裹挟的结合,往往只是找个合适的人“同床共枕”,少了婚姻最珍贵的养分——相濡以沫的真心。
这样的婚姻,就像强行拼凑的两块拼图,看似完整,实则格格不入。
93岁吴妈妈涅槃重生的故事激励了很多低谷期的人们。
吴妈妈年轻时,也经历过一段“妥协”的婚姻。
18岁时,她爱上了一个男孩,却被叔叔无情拆散,男孩临走时说:“等我”,这一等就是14年。
在这期间,街坊邻居的热心说媒,三姑六婆的冷言冷语,像潮水般将吴妈妈淹没。
30岁时,等不来心上人,又迫于外界压力,她最终妥协,嫁给了张思源。
婚后,吴妈妈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事业上,疏于夫妻感情。
这让本就没什么感情基础的婚姻注定走不长远,丈夫最终出轨,两人婚姻破裂。
这段始于外界压力的婚姻,终究没逃过分崩离析的结局。
现实中,多少夫妻,年轻时因为“该结婚”而在一起,老了因为“该忍忍了”而凑合。
他们大都带着盲目、将就的心态进入婚姻,以为只要对方身体健康、为人老实、无不良嗜好,日子就能过下去。
只是,为了结婚而结婚:
彼此只是睡在一张床上,却活在两个世界里;
没有真心的结合,只有忍耐;没有温暖,只有习惯;没有成长,只有消耗。
既无法抵御生活的风雨,也难以在平淡岁月中生出温情。
终究只是一场漫长的消耗,撑不起余生。
真正好的婚姻,从来不是搭伙过日子,而是疲惫时的拥抱、低谷时的并肩而立、日常中的“懂你”。
面对婚姻,如果不是对的人,宁愿一个人活得通透,也不要两个人凑合着过。
毕竟,婚姻应该是爱情的延续,而不是人生的任务,别让婚姻成为你人生最大的将就。
在综艺节目《再见爱人》中,嘉宾魏巍坦言,自己在家不做家务,是想给妻子表现的机会,让妻子觉得这个家是需要她的。
而妻子佟晨洁则无奈的表示,自己根本不需要这样的机会,更不需要因为做家务而被表扬。
她声明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一起分担家务,而不是赏赐她“干活”的权力。
佟晨洁经常抱怨魏巍不分担家务,不明白家务本就是两人的事情,而不是“帮”她干家务。
面对妻子的抱怨,魏巍则表示难以理解,他认为自己已经在赚钱养家,为家庭付出,妻子不应该拿家务这些琐碎来烦他。
魏巍夫妻的婚姻,像极了现实中的很多夫妻,撕开了婚姻最残酷的真相:
不少夫妻习惯于用经济贡献来衡量付出,却忘了家务劳动同样值得被看见。
太多夫妻被困于家务分配的困局里,把柴米油盐过成了战场。
他们在柴米油盐的琐碎中,对彼此无休止的抱怨与指责;
计较各自为家庭的付出与委屈;
控诉对方的不作为与逃避。
三毛说:
“爱情如果不落实到穿衣、吃饭、睡觉这些实实在在的生活中去,是不会长久的。”
但现实生活中,婚姻往往败给了“谁洗碗”“钱怎么花”。
到最后,婚姻只剩下了琐碎,爱也逐渐褪色。
“爱情必须时时更新、生长、创造。
否则,柴米油盐的磨损下,终将成为熟悉的陌生人。”
婚姻里的柴米油盐可以是温情的催化剂,也可能成为消耗感情的利刃。
吃到一起的婚姻,既能共享烛光晚餐的浪漫,也能共担厨房里的烟火气。
幸福长久的婚姻,多的是烟火气的浪漫,少的是柴米油盐的消耗。
杨绛曾说:
“最好的婚姻,是既能朝朝暮暮,又能岁岁年年有话说。”
语言是心灵的桥梁。
聊到一起的婚姻,在言语中共筑灵魂的同频,让彼此走得更远。
王小波和李银河,因社会学研究相识。
婚后,李银河为了追梦去美国进修,王小波非但没有阻止,反而甘愿等她。
两年的异地时光,他们用书信“聊着”彼此的思念,字里行间都是灵魂的对话。
工作上,李银河一直鼓励丈夫创作,王小波成了小说名家。
而王小波也支持妻子做同性恋现象研究,李银河成了中国第一位研究性的女社会学家。
廖一梅说的:
“在我们一生中,遇到爱,遇到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到了解。”
王小波和李银河的婚姻鼓励对方活成自己,让人们明白:
最好的婚姻,让彼此走得更远,相互鼓励、共同成长。
三毛和荷西,两个不同国籍的人,却在沙漠中过出了婚姻的甜美。
三毛懂荷西的浪漫,把他们的琐碎写成了《撒哈拉的故事》;
荷西懂三毛的特立独行,会送三毛骆驼头骨——那个别人示为不吉利,三毛却极其喜欢的结婚礼物。
三毛曾说:
“他懂我的‘胡说八道’,我懂他的‘海底星空’,这就够了。”
婚姻最高级的浪漫,不在于鲜花钻戒的仪式感,而在于两个灵魂的相互呼应。
聊到一起的婚姻,胜过千言万语,像荷西懂三毛的奇奇怪怪,三毛懂荷西的可可爱爱。
聊到一起的婚姻,藏着最高级的浪漫:
年轻时,一个眼神读懂你的欢喜;
中年时,彼此拥抱化解生活的难题;
老年时,夕阳下陪伴谈笑过往。
▽
有人说,婚姻就像是开一辆手动挡的车——
离合和档次配合好了,车子才能安稳前行;
配合不好,加再多的油也无济于事,甚至半路熄火,徒增疲惫。
一个人对婚姻的认知和价值需求犹如车子的离合和档次,关键是要契合。
你对婚姻价值的认知,决定了幸福的高度:
停留在“睡在一起”,就难以奢求精神共鸣;
满足于“吃到一起”,就难以获得心灵契合;
追求“聊到一起”,就需要共同经营成长。
幸福从来没有标准答案,无论结婚与否,本质都是在寻求一段高质量的亲密关系。
海海人生,愿你不盲从、不后悔,在不断提升自己的路上,遇见一个与自己灵魂契合的伴侣。
既能并肩而立,也能深度对话,让婚姻成为彼此成长的沃土。
毕竟,幸福不在于是否结婚,而在于你是否活出了自己想要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