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日丨最好牧场为航天
发布时间:2025-10-31 11:07 浏览量:1
中国航天日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神舟火箭成功发射
在内蒙古阿拉善额济纳旗黑水河流域,有一个天火升腾的地方,名为“东风航天城”,又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是我国航天事业的重要发源地。
60多年前,航天城建设伊始,额济纳旗各族人民为了祖国的航天事业和国防建设,主动让出面积广达6万多平方公里的水草丰美的牧场,迁出世代居住的故土、三易旗府,谱写了舍小家为国家的动人篇章。
新中国成立之初,面对西方列强的武力威胁和核讹诈,毛泽东主席发出了“我们也要搞原子弹、氢弹”的伟大号召。1958年3月,党中央正式批准在内蒙古额济纳旗建设导弹试验靶场。从此,额济纳这片神奇的土地与祖国的尖端国防事业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1958年5月,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作出决定:额济纳旗向北迁移140公里,以支援国防建设。为了新中国的“铸剑”事业,额济纳旗政府立即停止将全旗各机关迁往宝日乌拉新址办公的计划,主动放弃已经基本建成、在当时来说条件相对优越的新办公场所,把最好的牧场献给了祖国的航天事业。
为保证周围牧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凡在发射场规划范围内的牧民住户都必须搬迁。1958年5月至9月中旬,额济纳旗巴彦宝格德和依如布拉格两个苏木的机关、牧民进行了搬迁,共涉及260户1112人、7万多头(只)牲畜。
搬迁时节,额济纳还没有从寒冷的冬天苏醒。在党政军民紧密配合下,部队派车拉着老人、孩子和行李,牧民们拆了蒙古包,带着简单的食物和生活用品,赶着羊、牛、马和骆驼,向着黑水河下游地区转移。
在额济纳这片英雄的土地上,从动员到离开,整个搬迁过程中,没有一户牧民对国家提出过任何要求。为了国家需要义无反顾的背后,正是胸怀大义、心系祖国的额济纳各族人民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与担当。
为寻找适合生存的家园,牧民们一次又一次踏上迁徙之路,从老西庙到赛汉陶来,从赛汉陶来到宝日乌拉,从宝日乌拉到达来呼布……辗转12年,这些牧民走遍了额济纳旗11万多平方公里的戈壁、草原。他们经历极端恶劣天气,时而在干枯荆棘丛中穿行,时而爬上高高的山脊,骆驼和毛驴的蹄掌都磨破了,就用布和皮子包裹着继续前行,谱写了我国国防建设史上一次伟大的搬迁壮举。
60多年来,“三易旗府”的佳话一直在戈壁大地传扬。如今,宝日乌拉额济纳旗党政机关旧址已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一代又一代的党员、干部、群众在这里重温额济纳旗各族人民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精神,了解祖国航天事业开拓发展的伟大历程。
如今的东风航天城以其辉煌的成就跻身于世界著名航天城发射场之列,成就了中国人的“两弹一星”梦、航空航天梦,创造了我国航天发射史上的诸多“第一”。
“国器”定鼎在大漠戈壁,“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在这里发祥。航天路、军民街、东风镇、拥军广场……祖国的航天事业已深深融入到额济纳旗各族人民的生活中、血液里。
大漠无声,岁月铭记。60多年来,额济纳旗各族人民始终以支持服务国防为己任,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为构筑祖国北疆重要的安全稳定屏障和祖国航空航天事业腾飞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正在书写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壮丽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