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督军府一声枪响,他发毒誓自证清白,26年后竟一字不差
发布时间:2025-10-30 22:49 浏览量:1
人这辈子,千万别瞎发毒誓,话从嘴里出去容易,收回来可就难了。
1920年的南京城,江苏帮办军务齐燮元当着所有人的面,指天发誓:“督军要真是我弄死的,我将来就在这南京城里头吃卫生丸子!”
这话一出口,四座皆惊。
他说的“吃卫生丸子”,是那会儿的黑话,意思就是挨枪子儿。
谁也没想到,二十六年之后,还真就在南京,在雨花台,齐燮元穿着一身破棉袄,后脑勺顶着个冰凉的枪口。
一声枪响,这个毒誓,竟然一字不差地应验了。
这事儿还得从头说起。
齐燮元和他那位上司,江苏督军李纯,曾经是北洋军界里人人羡慕的一对黄金搭档。
李纯这人,纯粹是草根里头摸爬滚打出来的。
据说当年在天津小站练兵,就因为嗓门大,喊口令有劲,被袁世凯看上了,从此官运亨通。
他打仗是把好手,但肚子里墨水不多,身边缺个能出谋划策、能写会算的明白人。
齐燮元就是这个“明白人”。
他可不一样,家里是读书人出身,自个儿又是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高材生,能文能武。
从清朝末年开始,他就跟个影子似的跟在李纯屁股后头,从参谋长干到旅长,再到师长。
李纯坐上江苏督军的宝座,他齐燮元顺理成章就成了副手,也就是军务帮办,手里头攥着实实在在的兵权。
李纯离了他,好多事儿都转不灵。
可日子一长,这关系就变味了。
李纯的官越做越大,成了管着江苏、安徽、江西三个省的巡阅使,跟个土皇帝差不多。
他开始享受生活,整天在督军府里头迎来送往,吃喝应酬,渐渐地就不怎么管下头部队的具体事儿了。
他放手的这些权力,一分不多一分不少,全都掉进了齐燮元的口袋里。
底下当兵的,慢慢地只知道有个齐师长,不知道顶头上司还有个李督军。
李纯成了一个名头,齐燮元才是那个真正管事儿的人。
这种上头弱、下头强的局面,在那个乱世里头,比走钢丝还危险。
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是一个叫顾鳌的人。
这人当年给袁世凯称帝当过吹鼓手,是个上了黑名单的“帝制犯”。
1920年9月,顾鳌偷偷跑到南京,被抓了个正着。
李纯亲自审他,这一审,审出个天大的秘密。
顾鳌交代,他这次来南京,就是想串通江苏军队里头的大官,搞复辟,而他联络的名单里,头一个就是齐燮元的大名。
这份口供,就跟一把刀子,直接捅到了李纯的心窝子上。
自己一手提拔起来的兄弟,居然在背地里跟前朝的余孽勾勾搭搭,这野心不是明摆着的吗?
李纯当时又气又怕。
气的是齐燮元的背叛,怕的是自己现在已经是个空架子,根本动不了这个翅膀长硬了的副手。
更打脸的是,东北的张作霖那边递了话过来,顾鳌关了不到一个月就给放了。
李纯连个犯人都办不了,还怎么去动手里有兵的齐燮元?
李纯选择了装聋作哑,就当这事没发生过。
他心里清楚,这不是他大度,而是他没办法。
可他这一退让,在齐燮元眼里,就成了一颗随时会炸的雷。
齐燮元知道,他跟李纯之间那层窗户纸已经捅破了,俩人心里都有了疙瘩。
只要李纯还在那个位置上一天,自己头顶上就悬着一把剑,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掉下来了。
顾鳌被放出来才十几天,1920年10月11号夜里,守卫森严的江苏督军府里,李纯死了。
官方第二天就发了通告,说是自杀。
理由是他身上有病,疼得受不了,加上时局乱,心里烦,就想不开了。
可这“自杀”处处都是窟窿,怎么看怎么不对劲。
第一,李纯身上中了三枪,可整个督军府上上下下,几百号警卫,没一个人说听见了枪声。
那年头又没什么消音器,这事儿就透着邪门。
第二,最早赶到现场的人说,那把要命的枪,不在地上,也不在李纯手里,而是好好地压在他的枕头底下。
一个人往自己肚子上开三枪,疼得死去活来的时候,还有心思把枪擦干净,整整齐齐地放回枕头下面去?
这得是多冷静的人才能干出来的事。
第三,现场留了五封遗书,给总统的,给家人的,给朋友的,写得明明白白,字迹还特别工整。
可就在前一天晚上,李纯还大摆宴席,喝得酩酊大醉,高高兴兴的,一点也看不出要寻死的样子。
更蹊串的是,大伙儿都想起来,齐燮元手底下养着一个同乡,那人没什么别的本事,就是模仿李纯的笔迹,能模仿到以假乱真的地步。
这遗书到底是谁写的,大家心里头都画了个大问号。
所有的疑点,都像看不见的手指头,齐刷刷地指向了齐燮元。
李纯一死,他这个副手就是最大的受益人,接替督军位置是板上钉钉的事。
外头的风言风语,加上李纯手下那帮老部下,像秘书长周嵩尧这些人公开叫板,齐燮元被逼到了墙角。
他一张嘴说不过百十张嘴,情急之下,才在一次公开集会上,当着所有人的面,发了那个毒誓。
不过在那个年头,真相是什么不重要,谁的拳头硬,谁能稳住局面才重要。
在地方名流张謇这些人的调和下,为了“稳定地方”,这事儿最后还是不了了之。
齐燮元如愿以偿,先是代理,后是真除,稳稳当当地坐上了江苏督军的宝座。
坐上权力顶峰的齐燮元,也没能笑多久。
在后来的军阀混战,也就是“江浙战争”里头,他输给了奉系的军阀,丢了地盘,被迫下野。
等到日本人打进来,民族危亡的时候,这位曾经自诩的“儒将”,为了东山再起,做出了最丢人的选择——投靠了日本人,当了华北伪政权的大官,成了铁杆汉奸。
他大概以为,当年南京城里的那点破事,早就被忘干净了,那句毒誓,不过是年轻时候的一句气话。
但是老天爷好像有本账,记得清清楚楚。
抗战一胜利,齐燮元就被国民政府当成大汉奸给抓了,巧不巧,又被押回了南京审判。
1946年12月18日,他为自己叛国的行为付出了代价。
当行刑队把他押到雨花台的时候,不知道他脑子里有没有闪过二十六年前的那个下午。
同样是南京这座城,他曾经信誓旦旦,用自己的性命给自己的清白做了担保。
枪响之后,尸身被草席一卷,扔上了卡车。
至于当年督军署里的真相,随着这声枪响,也彻底没了下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