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协9字回应引众怒!国安36亿债务无人接,董路怒批看着球队死啊
发布时间:2025-10-29 00:35 浏览量:2
那辆车身上印着“永远争第一”的绿色大巴,今天被带走了。
车门上,一张白色的封条格外显眼。这是法院的执行通知。
北京国安足球俱乐部,这个名字在北京城里回响了十几年,它的“生命倒计时”似乎已经开始。赛季结束只剩三天,坏消息却一个接一个地来。
先是这辆标志性的大巴。然后,俱乐部内部的消息传出:十月份的工资,还没发。更严重的是,球队的主场——工人体育场——的租赁合同也即将到期。
消息扩散得很快。
下午,工人体育场的门口开始聚集人群。到了傍晚,那里已经站了超过五千名球迷。他们安静地举着横幅,气氛凝重。
一位老人举着一张2024年的新赛季年票,声音有些发抖。他告诉身边的人,这是最高档的票,花了2400元。他现在只担心一件事:明年,还有比赛可看吗?他的眼眶是红的。
人群中,许多绿色的旧球衣被堆放在一起。那是2009年,球队夺得联赛冠军时穿的款式。有人展开一条长长的横幅,上面写着“等14年不是等解散”。风吹过,字迹在晃动。
球队的危机,其实早有预兆。
赛场上的表现是最好的证明。在最近的九场比赛里,球队只获得了一场胜利,其余是两场平局和六场失利。赛季上半段,他们还在为冠军头衔而努力;到了下半段,却连积分榜末尾的队伍都无法战胜。
10月22日的那场比赛,尤其让人印象深刻。
球队0-3输给了河南队。比赛进行到第68分钟,工体里近两万名观众做出了一个集体动作:他们全部转过身,背对球场,默默举起横幅,不再发出任何声音。
电视镜头转向替补席。球队的队长于大宝,正低着头,用脚尖无意识地踢着地上的小石子。教练组也没有人站起来指挥。
这段沉默的抗议视频,在网上获得了超过千万的播放量。评论区的留言,大多表达了相似的情绪。
比球场上的失利更可怕的,是俱乐部的财务报表。
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发布的一份最新执行公告,将北京国安列为被执行人。公告显示的数字是36。8602亿元。
一位了解内情的人士透露了这笔巨额债务的来源。这笔钱,并非因为足球运营亏损。而是俱乐部的控股股东中赫集团,将国安俱乐部的全部股权作为抵押,进行了一笔30亿元的融资。这笔资金被投入到一个冬奥会相关的项目中。
项目最终亏损,这笔巨大的债务,便直接落到了俱乐部身上。
这笔债务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之前有三家企业表达过接手的意向,”一位业内人士说,“但他们一听到需要承担这36亿的债务,就都退缩了。”
球员们的不安情绪也在蔓延。
一位足球经纪人私下透露,队里的核心球员们都非常焦虑。薪水已经拖欠接近三个月。有些球员甚至已经把行李收拾好,准备在本周最后期限过后,开始寻找新的俱乐部。
就在今天,另一则消息让国安的处境显得更加孤立。
中午,大连人足球俱乐部正式宣布,获得了一家本地企业5000万元的紧急注资。这笔钱,暂时缓解了他们的危机。
北京国安也向中国足协寻求了帮助。他们得到的回复,只有九个字:“已收报告,正协调评估。”没有承诺,也没有具体的时间表。
足球评论员董路在一次直播中情绪激动。他认为,从之前的广州队到现在的国安,足协总是用“评估”来拖延时间。这种做法,无异于眼看着一支球队走向终结。
最受影响的,还是那些普通的球迷和围绕俱乐部生存的小商户。
2024赛季,国安俱乐部已经售出了2。5万张年票。价格从950元到2400元不等。现在,这些球迷手里的票,变成了一张张充满不确定性的纸片。
工人体育场周边的商业生态也面临威胁。超过二十家烤串店、球衣店和餐馆,都高度依赖比赛日的客流。一位店主说:“我们店里50%的营业额,都来自有比赛的日子。如果国安没了,我的店最多只能再撑三个月。”
如果北京国安真的解散,它将成为自2023年以来,第四支退出中国足球超级联赛的老牌球队。整个联赛的队伍数量,可能会减少到15支。下个赛季的赛程,将因此需要全部重新安排。
36亿的债务。即将到期的主场。准备离开的球员。在寒风中哭泣的球迷。
留给这支北京球队的时间,真的不多了。
那个能够拯救球队的“白衣骑士”,会出现吗?
如果真的要拯救,第一步是应该先补发球员的欠薪,稳定军心?还是先想办法处理那笔天文数字般的债务?问题摆在所有关心它的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