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印负债金额差距巨大:美36万亿,印1.9万亿,中国有多少?
发布时间:2025-05-20 12:43 浏览量:4
取材网络
你知道我们国家有多少负债吗?
提到“债”,咱最先想到的必然是美国那惊人的36万亿国债,其债务规模比他们GDP一年的数字都高,特朗普所搞的一系列政策本质上也有想缓解美债务压力的意图。
而与美截然不同的是另一边那个天天去进口他国军事产品的印度,他们自身的负债情况却仅仅只有1.8万亿美元,这是怎么回事?而我们这个被美盯的死死的国家,其负债金额又是如何?
取材网络
就像开篇提到的一般,全球债务地图最醒目的红色区域必然属于美国,这个顶着 "超级大国" 光环的国家,正被36万亿美元的国债压得喘不过气。
这是什么概念,相当于把全球每个人的口袋翻个底朝天,也难凑出这么多钱,更让人咋舌的是,它的负债与GDP的比例已经超过 1.3 倍,光每年还利息就吃掉了联邦收入的 18%,连马斯克都有称美国快要破产。
取材网络
往南看,印度的债务数字虽然只有160万亿卢比,1.9万亿美元左右,但却像块烫手山芋,为何这么说,其gdp也不过才3.8万亿美元左右,这个自称 "第三大经济体" 的国家,每赚 100 块钱,就有一半是欠着的。
更让人揪心的是,它把GDP的2.4%都砸进了军费里,买法国的阵风战机、俄罗斯的导弹,可老百姓里还有6亿人每天生活费不到3.65美元,相当于25块人民币都不到。
取材网络
再往东看,我国的外债金额为2.4 万亿美元,国债余额为4.7万亿美元,负债数字看着似乎并不算少,但仔细琢磨会发现,咱的外债负债率只有 12.8%,远低于国际警戒线,就像给自己系了根安全绳。
更关键的是,我们手里攥着 3.2 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相当于兜里揣着个 "经济灭火器",啥风浪来了都能先稳一稳。
三个国家,三种完全不同的负债画风,美国像个刹不住车的债务人,印度是勒紧裤腰带充胖子,中国却像是给自己设了个 "安全区",这背后,到底是选择不同,还是另有玄机?
取材网络
先来看美国,为啥他们会欠这么多钱?说白了,都是 "老毛病" 犯了,从里根时代开始,它就习惯了 "借钱搞刺激" 的日子。
减税、发福利、打仗,哪样都要钱,可钱从哪来,就是发国债,特别是口罩那几年,直接开启 "印钞机模式",短短三个月就多欠了1万亿美元。
取材网络
现在好了,消费驱动的经济模式让老百姓习惯了超前消费,可政府却没了刹车能力,只能看着债务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连拜登政府都还在忙着支援乌克兰,愣是没把这事儿当头等大事。
印度的情况有点 "死要面子活受罪",为了在边境上硬气,为了在印度洋刷存在感,它每年花706亿美元买武器,可国内的基建却烂摊子一堆,修个公路能拖十年,建个电厂缺资金。
取材网络
咋办,借呗,反正新兴经济体的名号还挺响,前几年还有亚马逊云科技说要投85亿美元来搞云计算,可这些远水解不了近渴,再加上国内税收体系不给力,收不上来钱,只能拆东墙补西墙。
最让人无奈的是,传它买法国战机还想 "先用后付",这口碑要是砸了,以后谁还敢借钱给它?
取材网络
中国的负债逻辑跟它们俩都不一样,你看我们外债里35%都是跟贸易相关的短期信贷,啥意思,就像企业进货时先赊个账,等货卖出去了马上就能还上,灵活性特别强。
而且政府早早就开始盘算起隐性债务的事儿,搞了6万亿的债务置换,硬生生把利息支出降下来6000亿,更关键的是,我们把钱都砸在了新能源汽车、5G 基站、芯片研发,这些能带来长远收益的事儿上。
你说企业债务多,可制造业是咱的看家本事,只要厂子开着,订单接着,钱就能赚回来,心里不慌,债务的本质,从来不是数字游戏,而是国家治理的选择题,那中国手里的“安全绳”到底是怎么编出来的?
取材网络
聊到中国的债务 “安全感”,绕不开兜里那3.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这数字看着像串冰冷的数字,实则是咱经济底盘的 “压舱石”,不管美元加息掀起多大风浪,兜里有粮心里不慌。
更讲究的是债务结构,本币和外币各占半壁江山,就像给风险装了个“分流阀”,哪边汇率波动都能互相缓冲,再看短期外债,42.4%都被外储稳稳覆盖,就像给债务链条上了把 “智能锁”,到期该还的钱早早就备好了,任谁都挑不出错儿。
取材网络
光有 “存钱罐” 还不够,还得会 “理旧账”,中国对隐性债务的整治,堪称债务管理界的 “手术刀式操作”,6 万亿地方债置换计划,把高息的“旧债”换成低息的 “新债”,5 年硬生生省下 6000亿利息,相当于给财政减了个 “大包袱”。
要说最让人踏实的,还是咱手里的 “金刚钻”制造业,占GDP增值26.2%的比重,占全球比重近30%,让中国成了全球产业链的 “全科生”,能造光刻机零部件,也能产新能源汽车,这种 “全链条造血能力” 才是债务可持续的根本。
取材网络
24年5.2%的GDP增速,就像台不停运转的 “印钞机”,只要生产线转着,订单接着,借的钱就能慢慢变成赚的钱,比起那些靠借债撑面子的国家,咱把负债变成了 “投资券”,投在 5G、光伏这些未来赛道上,眼光相当长远。
取材网络
一场债务危机,照出了三个大国的不同底色:美国在 “借债刺激” 的老路越走越偏,印度在 “面子工程” 里挣扎权衡,中国则在 “安全与发展” 间走出了第三条路。
债务从来不是洪水猛兽,关键看借来的钱,是变成了压垮骆驼的稻草,还是撑起未来的支柱,当美印在债务泥潭里越陷越深,中国则用外汇储备的 “盾牌”、产业升级的 “长矛”,给自己辟出了一片相对安全的战场。
取材网络
每日经济新闻2025-05-19 17:07——“股汇债”三杀,30年期美债收益率突破5%!穆迪下调美国主权信用评级,36万亿美元债务雪球正在以“每秒5万美元”滚动
证券日报2025-03-28 21:10北京——2024年末我国全口径外债余额为24198亿美元我国外债风险总体可控
新华社2025-03-13 19:45——关于2024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5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
驻印度共和国大使馆经济商务处2024-04-16 08:21:14——截至2023年底,印度政府总负债增至160.69万亿卢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