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股债汇三杀,这一次中国会不会救?37 万亿债务接近爆发

发布时间:2025-05-23 11:43  浏览量:1

美国金融市场出现了惊人的 “股债汇三杀” 现象,高达 37 万亿的债务随时有爆发的可能。这一危机不仅让美国自身焦头烂额,也引发全球广泛关注,这一次,中国会不会出手相救?

美股凭借着强大的科技巨头和全球资本的追捧,长期处于高位,看似坚不可摧。丹妮企业盈利预期的下调成为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昔日备受瞩目的科技股明星们纷纷坠落,苹果、特斯拉等巨头股价大幅跳水,纳斯达克指数更是在短时间内暴跌,抹去了多年来的部分涨幅。曾经被视为财富象征的美股,现在却让投资者们忧心忡忡,财富大幅缩水。

美国国债市场向来被视为全球金融市场的基石,是安全资产的代表。但如今,美国联邦政府如此庞大的债务规模,让投资者们开始担忧美国还能不能还得上。美国长期主权信用评级被下调,更是引发市场恐慌。大量投资者排队抛美债,导致国债收益率飙升。10年期收益率升至 4.59%,30 年期收益率大幅攀升至 5.08%。这意味着,美国政府未来借钱的成本大幅提高,财政负担越来越重,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美元作为全球主要储备货币,汇率的稳定对于全球金融体系至关重要。但在股债双杀的背景下,美元也扛不住了。市场对美国经济前景的悲观预期,使得投资者纷纷抛售美元,转而寻求其他避险资产。这不仅影响了美国的进出口贸易,使美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下降,还引发了全球外汇市场的剧烈波动。有的国家甚至面临着货币危机,经济陷入混乱。

除了中国,没有一个国家有实力就美国,那这一次,救,还是不救? 我国在过去美国面临经济危机时,曾多次伸出援手。在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时,中国大量购买美国国债,帮助美国稳定金融市场。当时,中美经济相互依存度极高,美国经济的崩溃将对中国出口等方面带来巨大冲击。然而,中国的善意并没有换来美国相应的回报。美国在危机后,不仅没有对自身经济结构进行深刻调整,反而继续推行一些不利于全球经济稳定的政策,比如贸易保护主义等。这逼得我国在后续的经济发展中面临着诸多外部压力,也让我国对是否再次救助美国更加谨慎。

冷静理性的看,目前,我国很可能会选择维持现状,谨慎观望美国局势的发展。在没有看到美国政府采取切实有效的改革措施和危机进一步恶化之前,我国不会轻易采取大规模的救助行动。我国可以继续持有现有规模的美国国债,不进行大规模的增持或减持,保持对美国金融市场的关注。同时,加强和其他国家的沟通与协调,共同应对可能出现的全球金融风险。

如果美国危机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但还没有达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我国可能会采取有限支持的策略。例如,在特定的领域或项目上,和美国进行合作,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或者通过国际金融机构,向美国提供间接的援助。这种有限支持既能体现中国的大国担当,又能把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无论是否救助美国,中国都可以把这次危机视为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机遇。随着美国金融市场的动荡,美元的国际地位受到冲击,全球对其他货币的需求增加。中国可以进一步扩大人民币在跨境贸易结算、国际投资等领域的使用,推动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发展。通过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中国可以降低对美元的依赖,增强自身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