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贝千亿梦碎,哭贾国龙的“神操作”,绝学胖东来,晚了!
发布时间:2025-10-27 01:01 浏览量:2
听说关注我的人,都实现了财富自由!你还在等什么?赶紧加入我们,一起走向人生巅峰!
贵有贵的道理—这句话,要是说得不对,那可就真成了笑话!西贝这回的“千亿梦碎”,不就是一记响亮的耳光,扇在了多少自以为是的“道理”上?
风波骤起一碗面的预制菜”风暴
2024年9月餐饮界的一场舆情风暴,让西贝这个曾经的西北菜“一哥”,站在了风口浪尖。起因,不过是罗永浩那一句关于“预制菜”的吐槽,却像一把火,瞬间点燃了公众的怒火。创始人贾国龙,这位当年揣着5000块闯荡江湖,硬是把西贝做成62亿营收的硬汉,这一次,他的“硬”劲儿,却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面对质疑贾国龙的反应,可以用“令人费解”来形容。他没有第一时间安抚消费者,没有坦诚沟通,而是祭出了“合规文件”这把尚方宝剑,试图用法律条文来证明自己的清白。这逻辑,就像顾客说菜不合胃口,店家却掏出营业执照说:“你看,我这店是合法经营的!” 这种“把法律底线当成品质上限”的姿态,无疑是在火上浇油,把一次个体消费者的小小不满,升级成了一场波及甚广的群体声讨。
紧接着西贝又上演了一出“煽情戏码”,一篇《7岁的毛毛:我以为自己再也吃不到西贝了》的文章横空出世。这故事,本想赚取同情,却不料被网友们嘲讽为“狗血剧本大赛”。随后,诸如“充1000块不吃饭送北京套房”之类的离奇操作,更是让这场危机公关,变成了滑稽的闹剧。
神操作的背后认知断层与品牌“自杀”
贾国龙的神鬼怕恶人”的人生哲学,在创业初期或许能披荆斩棘,但在互联网时代,这套“硬刚”的逻辑,显然已经过时了。他仿佛不懂,网络上的“乐子”背后,是消费者情绪的真实表达,而不是什么“有组织迫害”。他更不懂,对于一个餐饮品牌而言,消费者的信任,是比任何合规文件都更宝贵的财富。
西贝的公关迷之操作”,仿佛是为了完美避开所有正确选项。预制菜在餐饮行业早已是常态,海底捞、外婆家等品牌都在用,为何西贝就“翻船”了?问题就出在应对的姿态上。当消费者在乎的是“是否新鲜、是否健康”时,西贝却在强调“我合规”。这种脱节,就像一个人在雨天出门,你递给他一本关于阳光的诗集,而不是一把伞。
这场风波也暴露了西贝品牌定位的模糊。他们曾精准拿捏了“中产带娃”的痛点,商场里推着婴儿车的家长,愿意为西贝的“安全感”支付溢价。这份“安全感”,体现在红白格桌布、开放式厨房,以及那句“25分钟上齐菜”的承诺。然而,当“预制菜”的标签被贴上,这份信任瞬间崩塌。
为了挽回局面西贝祭出了“降价”大杀器,全线降价20%40%,还狂发代金券。短期内,销量似乎回升了,但数据显示,六成新客流只用了代金券,客单价却一泻千里。这无异于当众宣告:“我之前的价格都是虚的”,亲手撕碎了多年建立起来的品质背书。
多元化瞎折腾九个副牌的“全军覆没”
降价让西贝从曾经的中高端餐饮滑落到大众快餐的赛道,面对汉堡、面馆的低价竞争,这无疑是自废武功。更让人唏嘘的是,贾国龙在多元化布局上的“踹一脚”哲学,彻底变成了“瞎折腾”。从2016年到2023年,他先后推出了9个副线品牌,从燕麦面、麦香村到中国堡、小锅牛肉,几乎无一例外地“全军覆没”,有的品牌甚至连一年都没撑过去。
这些失败都踩中了同一个坑——脱离市场需求。中国堡一个黄牛肉空气馍卖23元,比麦当劳还贵,消费者用脚投票是再正常不过的选择。功夫菜喊出“十年千亿”的口号,结果被吐槽像“飞机餐”,2023年零售收入才3.4亿,距离目标简直是天方夜谭。
更致命的是贾国龙似乎对重复犯错毫无察觉。21块一个的馒头被骂,他口头说改正,但后续定价依然脱离群众;996言论引不满,也未能与公众有效沟通。这9次失败,本该是宝贵的经验库,却在他这里成了“没存档的游戏记录”,每一次都从零开始踩坑。
学胖东来?皮毛而已!
舆论危机后贾国龙喊出“向胖东来学习”的口号,给员工发分红、发补贴,看似诚意满满,实则只学了皮毛。胖东来的核心是员工、顾客、企业三方共赢,好待遇换来贴心服务,好服务带来顾客忠诚。西贝却只是“只分钱不抓服务”,补贴没少发,服务水准却依旧赶不上海底捞。
学习标杆从来不是简单复制动作,而是要理解其背后的逻辑。海底捞应对舆情,要么快速道歉整改,要么推出新品补偿,核心是“以顾客为中心”。胖东来的透明化管理,是供应链到定价全公开,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西贝直到2025年才开始升级食用油、现做菜品,这步棋,晚了整整一年。
在这个行业下滑期更考验的是内功。2025年上半年,海底捞、九毛九营收都在下滑,西贝却还在激化消费者矛盾,日营业额掉百万,一点都不意外。依赖西北菜的“老本”,不补服务和产品的短板,再学十个胖东来,也无济于事。
隔代沟通还是认知鸿沟”?
贾国龙和罗永浩差了5岁,但沟通起来,却像隔了一个时代。他把互联网当成了线下江湖,把不同意见当成“不尊敬”,把围观群众当成了“对立面”,发动1.8万人作战,堪称把小事闹大的“经典案例”。
互联网的本质是松散连接,网友们今天吐槽西贝,明天可能就忘了。没人真想和企业“同生共死”。罗永浩的吐槽,本就是个人感受,却被上升到“网络黑社会”的高度,无异于给事件强行加戏,逼着吃瓜群众站队。这种“明知网络影响力大,又不懂网络规则”的心态,在许多传统企业老板身上都可见。
应对网络舆情其实很简单:别当回事,但要办实事。网友要的是态度和改变,不是你的“江湖恩怨”。
西贝的底子还在12万亩莜麦基地、四个中央厨房的供应链还在,中产家庭带娃吃饭的需求也依然存在。2025年的整改方案,确实看到了转机。但想要重回巅峰,至少得记住这些教训:创始人要补认知课,公关要弃煽情术,品牌要守住溢价线,试错要攒经验值。餐饮这碗饭,拼的是长期主义,不是一时的情绪战。要是再犯同样的错,别说“千亿梦”,恐怕连“西北菜一哥”的位置都保不住。
这番折腾不就证明了,有些道理,说破了,才叫道理;没悟透,就只能是笑话吗?
参考信息来源千亿梦破碎!从62亿营收到日亏百万,为什么降价认怂也救不了西贝》多家财经媒体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