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馥莉强势回归娃哈哈,虽然身份已不同,但也是明智之举
发布时间:2025-10-27 10:47 浏览量:2
娃哈哈这出大戏,终究是宗馥莉低下了高傲的头颅。这位曾经试图单飞的宗大小姐,在经历了一场几乎满盘皆输的豪赌后,又回到了娃哈哈的办公室。这或许是她父亲宗庆后离世一年半来,做出的唯一明智之举。商场如战场,一步走错,满盘皆输,她算是亲身体会到了。
杭州上城区的国资股东原本有足够多的理由将她彻底出局。娃哈哈的命脉——那块金字招牌“娃哈哈”商标,使用权牢牢攥在三大股东手里。杭州上城区旅投、宗馥莉、职工持股会,三方必须拧成一股绳,缺一不可。只要另外两家联手反对,宗馥莉苦心经营的体外代工体系“宏盛系”,瞬间就会变成一个没有灵魂的空壳,连一瓶贴着“娃哈哈”标签的水都生产不出来。过去一年多的商标争夺战,最终以她一个多月前挂印而去,宣称要打造自己的“娃小宗”品牌而草草收场。所有人都以为故事就此落幕,谁知剧情竟如此峰回路转。
9月12日她刚辞去法人、董事及董事长职务,工商变更的墨迹恐怕还没干透,市场就传来惊人消息:宏盛系通知经销商打款,准备2026年继续销售娃哈哈产品。宗馥莉本人,也已悄然回到娃哈哈上班。10月24日心腹严学峰,岗位已恢复为“生产中心总监兼迅尔公司总经理” 。
别再幻想什么“大女主回宫”的戏码了,商业世界不相信童话。当初的辞职,是经过股东会和董事会正式程序的,从法律意义上讲,她与娃哈哈已经彻底分家,形同陌路。怎么可能说回来就回来,重掌大权?答案只有一个,双方在分离一个多月后,发现谁都离不开谁,只好选择了一种新的模式。他们现在是基于现实利益的合作伙伴,共同抚养“娃哈哈”这个孩子。在这场新的合作里,宗馥莉显然没什么话语权。
她去年8月上任后,大刀阔斧地换血,核心管理层几乎换上了自己的心腹,祝丽丹、严学峰等人纷纷上位。她还悄悄将大批员工转签到宏盛系,甚至把主力销售公司的业务也迁移过去。她的算盘打得精,想把“娃哈哈”商标这个聚宝盆完全挪到自己一亩三分地里。可她这种釜底抽薪的做法,直接导致工厂停工、员工降薪离职,彻底激怒了国资股东和职工持股会。老员工们更是翻出2018年回购员工股的旧账,举报她侵吞国有资产。
商标拿不到手,她干脆就想把娃哈哈掏空。据员工透露,今年4月,经销商给娃哈哈实业的货款,被要求转而支付给宏盛旗下的迅尔商贸。这无异于釜底抽薪,娃哈哈实业每月利润凭空减少约1000万元。这种操作是否触碰了法律红线?或许这正是她心腹、宏盛生产中心总监严学峰在10月初被带走“喝茶”的导火索。正所谓“拿了我的给我送回来”,10月13日,经销商的收款方又悄然改回了娃哈哈实业。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是经销商们并不买账。宗馥莉以为手握产能和渠道就能号令天下,但她错了。经销商们不是傻子,让他们放弃“娃哈哈”这块金字招牌,转而砸下真金白银去陪她搞前途未卜的“娃小宗”,谁愿意冒这个险?那可是动辄上百万的保证金,没人愿意陪她豪赌。她这才幡然醒悟,娃哈哈真正的灵魂不是工厂,不是员工,而是那个深入人心的品牌。没了它,她看似兵强马壮的宏盛系,才是一个真正的空壳。
杭州上城区的国资股东也有自己的苦衷。宗馥莉再怎么是个“熊孩子”,她也是宗庆后的女儿,是名正言顺的接班人。在浙江这块以营商环境著称的土地上,如果国资将创始人家族扫地出门,外界会怎么看?这无疑会重创地方的商业信誉。更何况,娃哈哈九成以上的产能都在宗馥莉的宏盛系手里,内部管理也早已被她掏空。要想保证市场稳定,合作是唯一的选择。杭州国资最终选择了顾全大局,这份无奈与智慧,恐怕只有他们自己心里最清楚。如今,宗馥莉回来了,但身份已然不同。她不再是娃哈哈的掌舵人,而是以宏盛集团总裁的身份,成了一个重要的合作方。
从继承人到合作伙伴,一字之差,天壤之别。那块她曾经以为可以轻松到手的金字招牌,如今已彻底与她无关。这场风波,终究是让她明白了一个道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免责声明:素材及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或不适宜地方请及时告知,立即删除或作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