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工,讨薪,维权,昔日万人追捧的娃哈哈,为何沦落到这步田地?

发布时间:2025-05-16 03:36  浏览量:5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文/慧心引力佳

编辑/慧心引力佳

娃哈哈去年卖了700个亿,营收数据很好看,这是创始人宗庆后离世、女儿宗馥莉接班后的成绩,但是娃哈哈内部却像是出现了大问题。

俗话说攘外必先安内,可娃哈哈如今很多工厂都传出了停工的消息,并且还欠下工资,很多员工纷纷站出来维权,员工是一个集团的根本,这样下去,娃哈哈还能继续创造奇迹吗?

宗馥莉这位在海外喝过洋墨水、也曾在自家宏胜饮料集团里闯出名堂的“创二代”,一上位就给娃哈哈带来了新气象,或者说立“新规矩”。

她爹宗庆后那套家长里短式的温情管理,似乎一下子就被束之高阁,取而代之的是一套冷冰冰的规章制度。

在她看来,大概“没有人情只有规定”才是治好娃哈哈这艘老船沉疴的猛药,才能让效率这东西嗖嗖往上涨。

早在2004年,宗馥莉就进了集团,从熟悉到参与经营,再到执掌宏胜,建厂房、拉队伍、搞新品牌,一套组合拳打下来,经验值是攒够了。

如今她全面接管集团,可当这套“铁腕”手段要在整个娃哈哈集团全面铺开,尤其是在跟人打交道的人力部门动刀子时,麻烦就接踵而来了。

新模式下,员工稍不留神就可能被扣钱,严重点的直接卷铺盖走人,这还没完,最近的职工代表大会通过的决议,更是把员工们给惊着了。

这份文件里的条款可真是够“硬核”的,甭管你是动嘴皮子、写大字报还是在网上发牢骚,只要是组织、煽动、教唆员工跟公司打官司、闹仲裁,或者用过激手段对抗公司决策、维权,甚至是说公司坏话、影响了公司名声和高管形象,统统都算“严重违纪”。

后果呢?公司能立马把你开了,要是给公司造成了损失,还得赔钱,这不就是给本就紧绷的劳资关系又浇上了一瓢油吗?

变革的轮子一转起来,总有人要被碾得生疼,陕西娃哈哈乳品公司的五十多名一线工人,算是头一批尝到这滋味的。

今年二月中旬,他们车间的机器说停就停了,连个招呼都没打,到现在已经快三个月了,为啥停产?停多久?工资怎么算?社保还交不交?以后我们去哪儿干活?这些员工最关心的问题,公司愣是没给个痛快话。

员工们东打听西打听,听来的说法也是五花八门,一会儿说是公司高层“股权闹矛盾”,一会儿又说是“生产部门要调整”。

可这些云里雾里的话,压根安抚不了他们那颗悬着的心,日子总得过啊,这么干耗着,谁受得了?

这可不是陕西一家的事儿,远在杭州的娃哈哈精密机械公司,也是一片怨声载道,那儿的员工说,工资一个月比一个月少,日子都快过不下去了。

之前公司领导倒也答应给个说法,还定了日子,结果呢?假期一过,许诺的领导换人了,新来的领导一摊手:“之前的事儿我不知道啊,得重新了解了解。”

这一拖二拖,员工心里的火气和绝望,那是蹭蹭往上涨,还有其他地方的员工也反映,工资越来越低就算了,干了一年的年终奖,一分钱都没见着。

在公司勤勤恳恳干了几十年,到头来连养家糊口都成了问题,这上哪儿说理去?就连以前的班车也给停了,这点点滴滴的福利一没,真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员工们这么闹腾,公司也不是一点动静没有,就拿陕西工厂来说吧,公司也提了个方案,说是建议员工们积极点,去外地的分公司“帮扶”一下,这样收入能多点保障。

对于实在去不了外地的,也说有“相应的解决措施”,听起来好像还挺为员工着想?可员工们拿到那份方案一看,差点没气乐了。

整篇纸上,连个具体的公司名头都没有,就用“乳品公司”四个字代替,更别提什么公章、落款了,这哪是解决问题的态度,分明就是糊弄人嘛!员工们当然不买账。

这一系列的操作,停工、降薪、让你去外地,在不少员工和旁观者眼里,味道都不太对,这不就是变着法儿地逼我们自己走人吗?

而据说之前娃哈哈内部就传出来要裁员30%的消息,现在看来也不是空穴来风。

而另一头,宗馥莉主导的宏胜集团,扩张的脚步可是一点没慢下来,据说新建的生产线就有三十多条,还计划着到2025年,把大量的生产订单都外包给代工厂。

这么一来,娃哈哈原有的那些工厂和守着工厂的老员工们,他们的将来会怎么样?这心里头,真是打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这些风波闹得沸沸扬扬,根子到底在哪儿?除了新老板新作风带来的不适应,一些更深层的问题也开始浮出水面。

有人分析说,这一连串的麻烦,可能跟娃哈哈母公司层面的股权纠纷脱不了干系,那才是“连锁反应”的头一环。

查查陕西娃哈哈乳品公司的底细,法人是宗馥莉没错,但最大的股东却是一家叫“荣泰企业有限公司”的机构。

这股权结构绕来绕去的,是不是真在里头引发了什么权力斗争,进而影响到生产和员工,外人还真看不明白。

同时呢,新管理层那套“铁腕”风格,跟娃哈哈几十年形成的“家文化”之间的疙瘩,也越来越明显。

宗庆后那会儿,娃哈哈是典型的“家族式管理”,老板一言九鼎,这种模式下,员工待遇虽然说得过去,但也确实没啥发言权,参与感也不强。

等到宗馥莉据传用某种“主动辞职”的法子在接班这事儿上占了上风,她似乎就憋着一股劲儿,要用更现代企业的那一套,去治治被一些人看作是“大锅饭养懒人”的老毛病。

改革的初衷或许不坏,可推行起来,如果光想着“下猛药”,忘了给点“甜枣”,忘了跟员工好好说话、联络感情,那就很容易出问题。

其实早在去年九月,娃哈哈就闹过一回维权,拖欠工资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了,矛盾的种子早就埋下了,只不过在新一轮的变革风潮里,被一下子催熟了而已。

有意思的是,就在内部鸡飞狗跳、舆论纷纷扰扰的时候,娃哈哈的整体业绩却挺好看。

公开的数据说,宗馥莉接手后,集团去年的营业收入大概有700亿人民币,这说明娃哈哈不光走出了前几年的瓶颈,甚至还爬上了新高峰。

这里头当然有新管理层改革、提效的功劳,但另一方面,去年那种特殊的舆论氛围下,娃哈哈作为“国货之光”的代表,也确实吃了不少消费者的“爱国红利”,在市场上火了一把。

俗话说,一朝天子一朝臣,娃哈哈这家承载着几代人甜味记忆的老牌子,正经历着一场躲不开的“新旧交替”大手术。

光是内部改革带来的这点“小阵痛”,瞧着就已经够呛了,而且看样子,还得疼上一阵子,新的要取代旧的,效率要压过人情,规矩要管住情感,这些东西搅和在一起,就是眼下娃哈哈乱糟糟的局面。

金融界2025-05-15《紧急回应,宗馥莉时代的娃哈哈产品首爆大瓜!号称实验室用水级别的纯净水出事了,竟然由今麦郎代工,市场份额一度超20%,去年娃哈哈收入高达700亿元》

中原新闻网2025-02-12《“宗馥莉还我年终奖”,有娃哈哈员工公开讨薪》

观察者网2025-05-12《多地工厂停产、员工维权?宗馥莉时代的娃哈哈动荡升级》